【摘要】:伴隨我國社會經濟和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以環境和自然資源為根基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將直接決定我國社會發展的速度,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我國經濟發展起協同作用,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國家和民族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針對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定位以及實施對策進行了討論研究,以期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內涵;定位;實施對策
【引言】:發展文化林業,必須大力宣傳和樹立生態文明觀念,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林業在新形勢下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建設繁榮的文化林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
1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涉及林業生態和文明兩個方面。生態(Eco-)一詞源自古希臘,原意指“住所”或者“棲息地”,后來逐漸被引申為人類居住生活的環境,也可以解釋為生物的生存狀態,涉及自然界諸系統之間的交錯復雜關系(匡列輝,2014)。簡言之,生態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它們與環境之間交錯復雜的關系。文明是指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一般強調精神財富,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觀念以及不斷進化的人類本性的具體體現。綜上,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可以歸結為人類利用 林業改善生態環境而采取的一切文明的活動,是人們對待自然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以及所蘊藏生 物的基本態度、理念、認識,并實施保護開發及利用的過程。
2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作用的定位
2.1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能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林業資源對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一系列的能源,而且可以促進木制品行業的發展。注重林業生態文明的建設,有助于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力求以一種集約式的發展方式來促進經濟水平的提高。同時,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2.2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人們生活方式的生態化。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環境污染嚴重的態勢,利用林業資源來凈化空氣。此外,人類在衣食住行方面逐步追求生態化的消費方式。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們進行生態旅游,契合人類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由此可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將會影響到人們生活方式的積極轉變,進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 我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
3.1加強對我國林業資源的保護
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保證林木能夠健康生長。根據樹木的種類和生長特性來劃分功能性區域,有利于林木的生長,使之發揮出良好的社會效益,進而對我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3.2推進林業生產市場化
地方政府可以頒布相關政策,引導農民充分發掘林業資源的潛力,以木材為核心向外輻射到其他產業中,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鼓勵相關組織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種植珍貴的樹木、稀有的花卉、木耳類食品等,將產品投入市場獲取經濟收益,實現林業生產市場化發展。而實現林業生產市場化發展的關鍵在于要保證林木產品的質量,方可使銷售的產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并 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3.3加大對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力度
基于目前我國的林業科研技術水平,為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大對林業發展建設的科研投入,重點關注對某些稀缺物種的繁育技術和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組織建立林業研發中心。此外,要加大對林業科研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努力將科研技術成果與市場經濟和生態建設相關聯,注重生態型林業生產基地的設施建設,提高林業技術的科技含量,包括高生長效率、高木苗成活率及新品種研發率,促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3.4構建森林資源安全保障體系
堅持依法治林,是加快生態 林業和生態昔陽建設的法律保障。要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調整與提高同步的原則,認真貫徹《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嚴厲查處毀林、盜樹違法案件。
4案 例
以湖南某縣為例,該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隨著當地山的建設和開發,林地逐漸得到恢復。
制訂切合實際的發展目標,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是加快生態林業發展,推動生態建設的重要前提。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奮斗目標是:以打造全省園林生態城市和造林綠化先進縣為目標,以林業生態和產業雙贏為根本出發點,大力推進林業苗木基地、干果經濟林、退耕還林和生態林業建設步伐。要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實現建設全省一流的生態功能示范區和湖南生態資源大縣的發展目標。
該縣依法實施“科教興林”是為生態林業和生態縣級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的有效途徑。據資料顯示,1989~2010年的20年中,我國共取得林業科技成果4103 項。通過舉辦現場培訓班、聘請專家授課、電視技術講座等方式搞好技術培訓,把先進實用的林果生產技術及時傳播到林果農手中,達到林果農家家戶戶都有技術明白人,為生態昔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結 語
通過對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內涵、作用定位的討論;對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推進林業生產市場化,提升林業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大對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力度,提升林業資源的科技含量。以上措施對我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人們今天所講的“轉方式、調結構”若要落實到林業系統,就是如何進一步整合林業資源,調整林業產業結構,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產業建設、文化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林業發展水平。其中,生態文明是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文化林業是林業發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劉克穩,劉峰江.深度解讀十八大報告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新構想 [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7(01).
[2]孫佑海.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治的推進[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
[3]王曦煜,陸良.鉻污染.4大問題需解決[N].錢江晚報,2016-08-20.
作者簡介:李忠梅,(1978-3-),女,助理工程師,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