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文
【摘要】:全球變暖,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溫室效應,大氣污染嚴重、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要解決這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營林造林來予以緩解。健康發展生態林能夠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進行改善,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林;營造;混交林;質;精準提升;意義
1、生態林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林建設,我縣在實施推進當中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寧遠縣已列入國家級和省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的森林生態公益林面積71.56萬畝,退耕還林營造林15.7萬畝,完成生態營造林及防護林體系28萬余畝(包括油茶產業種植),石漠化綜合治理1.8萬畝,建設建立了九嶷山濕地公園生態旅游區60余萬畝。為深入推進生態寧遠建設,寧遠縣委、政府已部署實施了商品林禁伐限伐工作,劃定林業生態紅線60余萬畝,新增天然商品林保護區劃界定30萬畝,縣級公益林10.7萬畝,提出并規劃實施寧遠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藍圖目標等等重大生態林工程建設,森林覆蓋率達60.47%,這就是社會、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體現。因此,加強生態林建設,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有利于建設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對于提高森林的水源涵養和防護功能,以及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促進生態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生態林所擁有的特性
2.1林分結構的整體性生態林在整個區域內實行多層次的營林措施,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形成了相互促進、循環往復的林分結構,體現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的有機結合,如現代景觀林的建設,相對于單純的經濟林與單一結構的綠化林,生態林有非常好的整體效果。
2.2生產經營的綜合性又如濕地公園的建設這一區域內的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旅游業等都包括在生態林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體現了水、土、林、路的綜合管理,從空間上利用了不同生物的各自特性,使太陽能與土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實現了林業生產量的增加,增強了生態效益。
2.3樹種的多樣性生態林的營造中,按營造技術的高標準進行質的精準提升,必須做到營造混交林,樹種科學合理搭配,可以使營造的生態林物種最豐富、搭配最合理,盡可能的利用生物的特性,實現了生態林內物種比較高的多樣性。像我縣實施的各項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中,石漠化綜合治理、裸露山地造林等生態防護林工程體系。
2.4林分的立體性和主體性生態林和自然林在結構上非常相近,所以生態林有立體配置的垂直林分和水平林分,當初也是按多層次、立體性森林結構為原則進行的營林設計,把有經濟價值的和生態價值的喬灌草,依據生態位原理組成多層次群落結構的近自然林生態系統。生態林的主體是森林,核心是林木,并以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導向,所以生態林有特定的主體性。特別是寧遠縣近期提出并規劃實施寧遠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藍圖目標,在質的精準提升的要求下,其營林設計必須有主體性和立體性。
2.5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效性,以林業生產模式的最優化,充分發揮近自然生態林中森林的各種功能,一起發展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了可持續林業、生態經濟的最優化。科技的不斷發展會實現生態林的自給、生物自肥,實現凈產值的最大化。
3、規劃生態林的原則
要以注重生態效益為原則,做到規劃要全面,首先根據湖南省林木測土配方信息系統進行選地或選樹查詢,再根據種植地點做好適地適樹,樹種的多樣化,結構復層化,加強撫育管理工作。規劃的目標要有長遠的打算,以當前的利益為基礎,長期發展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做到以短養長,適時實現建設生態林業和加快農民致富相一致。
4、生態林的營林對策
4.1生態林營林的樹種選擇,依據適地化物種原則,不僅要考慮當地實際環境,因當地的地理、氣候等因素對樹木有直接的影響,首先根據湖南省林木測土配方信息系統進行選地或選樹查詢,對樹種幼苗的日照強度、土壤養分以及當地的污染情況等要進行采樣分析,以便確定最合適的樹種,保證所種植的樹種與當地環境相適應,更好的成活。例如,耐酸性土壤的植物馬尾松、油茶等可選在一些土壤酸性度偏高的地區;像喜光樹種冬青類植物,最好種植在林地邊緣以提升土地利用率。次此,還要把病蟲害的因素考慮進去,進行相關的植物病蟲害檢疫,且要選用健壯的苗木進行營林。在進行生態林的營造時,要對所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有所了解,對有轉主寄主的植物要避免靠近及共存。
4.2生態林營林過程中,必須保證樹種的多樣化。為適應林業資源對經濟發展的需求,培育出多種多樣的樹木使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生態林業中,樹種不能單一,必須多樹種共同構成。通常,在進行樹種種植過程中,采用將喜陰樹種與喜光樹種、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落葉樹種與常緑樹種、淺根樹種與深根樹種、匍匐植物與直立植物進行混交林種植措施。此次,生態林的營林地要以集中連片為好,主要營造的是混交林,每塊林地的面積不能太小,一片生態林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林地面積的大小。應采用多樹種、多林種的方式增加生態林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4.3在進行喬木的種植時,要選擇優質健壯的苗木,在品種的選擇上應該注意多樣化,不應太大的株行間距。選擇的灌木品種要能很好的維持小環境的穩定,這和喬木的選擇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僅要考慮樹種的混交搭配,而且要注重樹種間錯落分布,以達到科學合理密度種植結構復層化,以自然景觀草為草本植物的主體,可以很好的涵養水源,并能抗病菌。對于生態公園或園林綠化,要喬灌草合理規劃,形成復層結構,另外在低質低效林改造中,通過營林復層林,定向培育抗性強,層次好的森林,從而形成生態效益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
另外,當生態林成功建立以后,體現出了森林的生態景觀,這時可減少人為控制,讓生態調控功能體現在生態林中,不過應始終對病蟲害進行檢測。開展生態林資源的清查及監測了解生態林隨時間、環境發生變化的規律,實現生態林病蟲害的預報預警,優化生態林資源管理,提供理論和技術來支持健康營林。且從宏觀上對生態林的健康理念進行規劃及把握動態發展,以局部的營林措施為基礎來進行整體規劃,以優勢互補、協同作用、和諧發展等特點來選擇樹種。研究影響單一樹木和林分健康的關鍵因子,生態林因人類活動影響的范圍和特點。
參考文獻
[1]田京城,繆娟.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02)
[2]劉燕.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仔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林天地,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