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國棟
【摘要】:在經濟、信息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時代的發展逐漸趨于經濟與區域一體化。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越來越注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以及經濟效益。森林建設是林業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其不僅具有涵養水源、固碳制氧、固土保肥、固沙防風、凈化環境等作用,還能夠為生物資源的多樣性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闡述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基本內涵,通過分析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總結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效益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開始進入知識經濟社會,企業要想實現林業的持續發展,必須不斷改革、不斷探索,逐步完善林業工程建設。在林業生態工程體系建設中,企業要圍繞生態建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積極開展林業生態工程體系建設科技交流、科技推廣等活動,促進林業生態工程的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出林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1、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基本內涵
林業生態工程是以生態控制以及林業學為理論而進行人工控制的一種工程技術,其本質與核心是為了加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在建設林業生態工程的過程中,應該實現對水土水源的保持,避免沙漠化的逐漸擴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全球變暖的現象,具有增濕、降溫,增強大氣循環的基本能力。同時,林業建設能夠促進整體社會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內容,提升生態建設與生態安全能夠為我國的生態格局實現優化。因此,在生態惠民能力提升的情況下,現代林業建設會逐漸加快自身轉型的步伐。
2、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2.1生態工程規劃問題
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企業加強對林業發展戰略的宣傳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地解決國民對林業地位的認識盲區,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林業在生態建設過程中的發展。在我國林業的發展中,由于人民群眾缺乏對林業發展的科學認識,導致我國林業建設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強化宣傳工作,有效地解決人民群眾對林業地位以及作用認識不足的問題,進而依靠社會力量,促進林業建設的長遠發展。
2.2“邊治理、邊破壞”現象嚴重
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人民群眾對林業生態建設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人民群眾往往會將林業作為產業或經濟,這不僅忽視了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存在只注重短期經濟效益的問題,還使得人民群眾過度地采伐森林,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與此同時,很多政府部門缺乏對林業生態工程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缺乏對工程建設長期性和艱巨性的思想準備,導致林業建設工作的進度相對比較緩慢,普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問題。
2.3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林業建設中存在森林資源破壞、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等問題。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其重視,積極采取森林資源的保護措施,促進林業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2.4林業生態工程投入問題
資金問題是現階段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資金投入不足,會為工程建設帶來一系列難題。由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在治理水土流失、防沙固沙、動植物資源保護以及農田牧場中面臨著巨大挑戰。
3、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措施
3.1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
由于森林資源普遍以初級產品出產、無法進行深加工,這就影響了林業經貿合作的升級轉型。相關部門要想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提高林業的生態經濟效益,必須建立完善的林業科研團隊,通過科學技術的應用,對森林資源再加工,以增強森林資源的整體附加值。同時,還要重視初級產品的再加工,減少森林資源的開采數量,提高相關管理部門、組織以及相關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并加強對林業生態質量檢測的管理,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積極總結經驗,并針對其中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這樣能夠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環保。除此之外,相關部門應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到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積極驗收森林資源的加工質量,避免出現森林資源的浪費與過度開采等問題,實現森林資源的利用最大化,降低資源開采加工成本。
3.2改變森林培育方式
為了改變森林培育方式,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相關部門應根據不同的培育目的和森林主導功能,確定植樹造林的具體方式。同時,相關部門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森林培育方式,比如,適宜人工造林的地區,盡量以人工造林為主;針對低產林的地區,應先進行布置,避免出現大砍大造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病蟲害問題。
3.3改變工作指導思想
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相關部門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根據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林業生態工程規劃,并積極培育和引進樹種,逐步建立起以國家資金為主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制度,并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做好造林的各項規劃和制度編制工作,并積極應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率。
3.4加強國家宏觀管理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我國的林業生態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政府相關部門在進行林業合作的過程中,應該將開發森林資源與環保、低耗以及高效的理念結合起來,并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森林資源的整體利用率。還要貫徹林業建設中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提高我國林業建設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此之外,企業在管理林業經貿合作中,應加強國家的宏觀管理,掌握林業合作中的主動權,避免在貿易合作中出現被動情況,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實現我國林業企業的對外開放,加強企業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聯系;第二,完善自身的合作模式,強化對相關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工作,建立起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隊伍。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經濟一體化全面發展的時代,人民群眾越來越注重林業生態建設。企業應該完善森林資源供應體系,實現森林資源合理、科學的開采利用。同時,還應減少經貿合作中對單一資源的依賴,加強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多邊貿易合作,實現林業經貿合作的持續發展,進而提高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大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建議[J].綠色科技,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