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明


摘要:本文此次的研究,是以試驗的方式展開的,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在沙地環境下生長的樟子松。本文先是對試驗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后又對其結果展開了深度的探究。此次探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試驗驗證,找尋最適合樟子松的修枝方式。
關鍵詞:修枝措施;樟子松;沙地生長;生長與結實
前言:樹木的生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生長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期間,人與人工種植樹種而言,其修枝的方式會對其各方面的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冠幅、胸徑等方面的生長。對于在沙地上生長的樟子松而言,人類對其修枝技術的使用,可對其結實量有巨大的影響。
1.試驗相關內容
1.1試驗場地介紹
經過分析和考慮之后,此次研究的試驗場地以樟子松種子園作為首選的試驗場地,將其中的四塊場地當作試驗的標準場地。其中各塊地當中均包括了25株試驗的單株,依次是參照樹、疏枝、截冠以及截輪枝的修剪處置等,相應的樹木的年紀是25a。
1.2試驗的具體方法說明
所謂疏枝,主要針對的為合理修剪樹木當中病弱枝,使其不會繼續對養分進行過度的損耗,并且依靠稀疏的樹枝,可以使林地受到良好的光照,有助于使相應的樹枝加快成長。同時很多樹木擁有一定的頂端優勢特點,如此也十分有助于高成長。
進行截冠試驗處理的時候,主要目的在于對樹木的高生長進行抑制,從而使得樹木的相應的頂端優勢作用無法正常地發揮出來,以便促使側枝的結實數量增多,并獲得良好的成長。
截輪枝處理的過程當中,則主要以樹木底端的樹枝修剪為主,對于樟子樹林而言,其中的底端樹枝通常很少接受到陽關的照射,因此通過對其加以修剪,非常有利于促使上端樹枝的成長。
通過針對2016年春季時期科學修剪處理相關的樹木試驗樣本,從而觀察和測定隨后的每年當中的樹木相應的成長情況與具體的結實數量。
2.修枝技術對沙地樟子松的影響
2.1對冠幅的影響
為了能夠研究出修枝措施對樟子松冠幅的影響,此次研究實施了A檢驗。其中檢驗主要分為兩組,分別是組間與組內,而組間方差為3.54,組內方差為2.71,有數值可知,組間方差大于組內方差,由此,我們可預先做出假設,既檢驗結果是組間的差異較為明顯。此檢驗過程中的誤差自由度為56,而LSD0.05=0.246*2.00,其最終的結果是0.492,而LSD0.01=0.246*2.650.其最終的結果是0.652[1]。由此計算可得知,在眾多的修枝技術中,疏枝措施其使用前后的冠幅增量有明顯差異。
對于2015年對于樟子松結實量的對比,其組間方差為2.84,組內方差為2.71,在結實分析中逐組間的方差依然大于組內,則我們可以假設差異明顯。為此時的誤差自由值為56,LSD0.05=30.92,LSD0.01=41.13。依據對比,2015年的疏枝操作,致使樹木結實量差異突出。具體的分析研究如下表1所示:
表1修剪措施對樟子松冠幅、結實及CK對比
處理 冠幅平均生長 CK差值及顯著性 結實平均量 CK差值及顯著性
截冠 1.17 0.34 43 17
疏枝 1.61 0.78 60 35
截輪枝 1.07 0.24 19 -5
CK 0.82 25
2.2樹高及胸徑的影響
基于對所需要修剪處理的樹高以及胸徑生長量所受到的影響情況有效掌握的目的,此次研究中對組內和組間等不同類別的檢驗情況予以分析,詳情如下表2所示。其中樹高的誤差自由度dfe=37,LSD0.04=0.183*2.022+0.373,LSD0.02=0.183*2.703=0.497;對比所處置間方差與所處置的內方差的情況之后,獲得F=3.24,經過參考相關的數值表規定后,得到F0.04=3.14,F>F0.04,由此顯示經過各個不同處置之后,形成一定的差異性,由此可知,怪差異性不是誤差導致,表明所進行的修剪處理會帶給樹木成長很大的影響。從具體的結果數值說明了疏枝的修剪處置和參照的高生長的情況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而經過計算分析,得到胸徑的誤差自由度dfe=56,LSD0.04=0.456*2.10=0.92,LSD0.02=0.456*2.661=1.23;對比所處置間方差與所處置的內方差的情況之后,獲得F=3.14,經過參考相關的數值表規定后,得到F0.04=2.71,F>F0.04,由此顯示出較大的差異性,二者的成長狀況明顯不同,而參照和截冠比較后也顯示出巨大的差異性。
2.3影響結果分析
第一,從此次研究的結果來看,對于疏枝的單株而言,在冠幅、高生長與徑生長等方面,均顯示出較大的提升,由此表明了樟子松成長過程中會受到疏枝的一定影響作用。同時,經過細致調查相應的種子園情況可知,樟子松在種子產量方面的需求很大,運用疏枝的方式,在其中表現出良好的作用。因此通過對樟子松進行疏枝的試驗分析,可以及時發現疏枝的最合適的強度數值。
第二,從此次研究的結果可知,對于截冠的樹木而言,并沒進行樹木高生長的測定,不過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其被截冠以后,相應的側枝顯示出較慢的成長狀態,同時5年的成長量大約是30cm,早超出截冠以后的樹頂,鑒于樹木擁有諸多的頂枝,其下的枝干成長的數量沒有疏枝的單株多。而相應的結實也沒有與理論推測中相一致,出現增長的情況。究其原因,或許源于截冠樹木相應的頂枝沒有受到抑制作用,相應的側枝成長開始消耗更多的營養成分而致使。
結論:言而總之,通過相關試驗的研究,可得知不同的修枝方式會使得樹木的冠幅、樹高、結實以及結實有不通的影響,尤其是在沙地樟子松樹種上,差異性表現的尤為明顯。而文章主要采用了截冠、疏枝以及截輪枝等修枝方式的影響進行對比,通過對比試驗得知,在眾多的樹木修枝措施中,對于樟子松的修枝方式,采用疏枝的方式會比采用其他兩種方式的影響力更大,尤其是在樟子松的冠幅、胸徑、樹高等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曼.幾種修枝措施對沙地樟子松生長及結實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17,12(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