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傳文
【摘要】:甘蔗為我國糖業生產的主要原料之一,且目前在國內已經形成較具有規模化的甘蔗種植局面。為進一步規范甘蔗種植,提升甘蔗種植品質、產量及效益等,有必要對甘蔗種植技術要點及其相關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甘蔗;種植;技術要點
甘蔗是制糖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在我國國內,甘蔗種植區域覆蓋面廣,已經具有一定的種植規模。近些年,隨著關稅及我國對原糖進口配額等的變化影響,使得我國的蔗糖產業發展遭受很大程度的沖擊。在此形勢下,為確保國內蔗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應當強化對甘蔗原料的種植生產。為此,文章重點研究甘蔗種植的技術要點及其相關應用,為實現甘蔗優質高產目標提供相關參考和借鑒。具體需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1、 整地處理
1.1深耕整地
在種植甘蔗過程當中,整地是最基礎性的工作之一。通過整地處理,能夠為甘蔗生長提供良好的保肥、保水的土壤環境,從而滿足其根系生長的需求。綜合實踐得知,甘蔗較適宜于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的土壤環境中生長。為此,在甘蔗種植之前,首先應當加強對甘蔗種植地塊的整理。因甘蔗根系較為發達,在整地過程中,應當使用大馬力的拖拉機對地塊進行深耕深松,細致處理,確保達到土壤疏松、土層深厚、土塊細碎的效果,從而為蔗苗萌發以及甘蔗根系發育、伸展提供一個松、深、軟的環境條件。此外,為確保旱地甘蔗的保水蓄水和保肥能力,地塊深耕的深度一般要在30至40cm以上。
1.2開植蔗溝
在整地處理過程中,開植蔗溝是一個關鍵步驟。開植蔗溝的主要目的在于抗旱保水以及利于培土與施用有機質肥等。在開植蔗溝過程中,應當根據土壤實際條件以及所要種植的甘蔗品種等情況,來確定如何開挖蔗溝。通常而言,在利用旋耕機對地塊進行西耙之后,旱地種植按照90-110cm的行距進行蔗溝開植,而水田種植則按照120-140cm的行距進行蔗溝開植。蔗溝開植的深度一般在30-45cm以上。若要配合機械化的砍收,則行距可依據甘蔗收獲機械的后輪距進行確定,確保機械不壓蔗溝,同時保障每畝有效莖的數量。在利用機械開植蔗溝之后,還要進行人工清溝,確保溝底平整,且溝底寬度在25cm左右。
2、 品種選擇
2.1良種選擇
甘蔗種植品種的好壞,對甘蔗的種植效率及效益等均具有重大影響,其是提升甘蔗種植產量與品質的基礎條件。為此,在實際種植過程當中,應當加強對甘蔗品種的選擇,實施良種種植。具體可依據以下幾方面進行品種選擇:一是深入考察甘蔗種植環境,因地制宜地選擇與土壤、氣候、地質等條件相適的甘蔗品種,確保不同的地區條件種植最適的甘蔗品種;二是深入了解不同甘蔗品種的粗生性、耐寒性、分粟力、豐產性、前期生長速度已經宿根性等生長特性,結合實際種植條件,選擇最佳的種植品種。例如在易發生宿根矮化病的蔗區,則應當選擇經過脫毒處理后的健康的甘蔗種苗;三是兼重工農利益,即做到兼顧高糖與高產效益;四是做到早熟品種和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以便于在最佳的時期進行砍收。
2.2種莖選擇與處理
在種植甘蔗過程中,既可以選擇全莖作種,又可以選擇半莖作種。當前,甘蔗種莖的選擇方式有三種,即梢部種、上半莖種、全莖種。其中,莖梢部位的糖分含量較低,但其果糖、葡萄糖等含量又較高,因而選用莖梢作種的回收率較低,但其發芽率較高,且在種植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原料蔗的損失。但在通常情況下,選擇上半莖種作為種莖較好,因為上半莖種的種芽比較飽滿,且病蟲害相對較少。然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采用全莖作種的做法較為普遍,該做法的優點為操作更為簡單,能夠減少人工勞力使用,而缺點在于用種量大,且下半莖種的種芽老化程度較高,病蟲也相對更多一些。在選擇完種莖之后,則需要對種莖進行處理。一般的處理布步驟是按照每段種莖上確保有2至3個種芽作為標準進行斬種,斬種過程要先將葉梢進行剝除,再將種莖置于平整木墊之上進行快速地斬種,并盡可能地達到平整而不出現破裂情況,同時將一些蟲芽、爛芽、死芽等去除。此外,還要對種莖進行消毒處理,具體可采用50%可濕性多菌靈等進行消毒操作。
3、合理密植
甘蔗種植密度要科學、合理。密植過程中,應當對蔗苗的間距進行合理確定,通常以每667平方米下種量為3000至4000個雙芽苗為宜,且可根據甘蔗不同品種的分粟性能與種植管理水平再進行適當地調整。
4、施肥管理
在施肥過程中,要依據甘蔗不同生育期的不同需肥特征來進行施肥管理。一般而言,即需要做到既重視基肥施用,又注重適當追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前中期甘蔗生長對磷肥的需求較大,為此在施用基肥時,通常施用有機肥、磷肥、鉀肥等。同樣地,甘蔗對鉀肥的需求也集中在前中期,為此應當較早地施用鉀肥。在施完基肥以后,還要分期進行追肥。追肥的關鍵在于攻苗肥、粟肥與莖肥。因而在甘蔗伸長初期,應當加強肥料施用,具體推薦配方施肥,以及增施有機肥和使用生物菌肥,以保障甘蔗高產、穩產。
5、加強管理
5.1強化田間管控
尤其是在雨季到來之前,做好排水系統,以避免發生田塊大量積水情況等。
5.2間苗定株
在甘蔗實際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弱小蔗株與無效分粟,使得蔗地的通風能力和透光能力減弱,影響植株生長。對此,應當及時進行間苗定株,去除弱小植株和無效分粟,增強蔗地的通風能力和透光能力,從而增強植株長勢,減少植株不必要的死亡。
5.3除草施肥
在植株生長至齊苗3-5葉時,應當開展除草與施肥工作。當蔗苗分粟時,可采用殺蟲劑、除草劑等進行及時的殺蟲與除草處理,以此來防治各類病蟲害的發生,確保甘蔗的種植質量與種植產量。
【參考文獻】:
[l]黃敞,劉江平,董學虎,等.新型甘蔗種植機關鍵部件設計[J].廣東農業科學,2014(22):151-154.
[2]楊榮芬.甘蔗種植技術要點分析與應用[J].栽培育種,2014(1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