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摘要】: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的建設也發展的十分迅速。現代人們對城市景觀綠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由于許多因素導致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如沒有實際考察當地環境情況,引進外來樹種,忽視了性能優良成本低廉且易于管理的鄉土樹種的應用,導致綠化的成本很高,生態效益差,且經濟效益不佳,園林綠化工程變成了面子工程,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因此在園林綠化中怎樣將鄉土樹種的廣泛的應用,成為園林工作者需要探討的課題。本文主要對鄉土樹種在府谷園林綠化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并推廣鄉土樹種的優勢。
【關鍵詞】:鄉土樹種;府谷縣;園林綠化;應用;分析
1.鄉土樹種的概念
鄉土樹種一般指當地土生土長的樹種,其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特別是氣候、土壤條件達成穩定平衡,對當地災害性天氣、氣候、局部區域水文條件等有較強抵御適應能力,折射出當地的民俗文化與風情。正因為如此,鄉土樹種在生態建設中有許多的優良鄉土樹種的品種及品系可供我們選擇使用。
2.鄉土樹種的特性和優勢
2.1鄉土樹種具有很好的生態優越性
鄉土樹種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在當地生態系統中,生態功能穩定,并且與當地其他物種之間生態位達到了互助互動,組成具有合理組織結構,協調和諧的生物效應,進而構筑穩定的自然生物群落,保護當地的自然植被。府谷縣地處西北地區,光照充足,植被建設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分不足和溫度較低,喬木和灌木幼苗期個體小,需水量低,不會帶來環境水分的整體虧缺。
2.2鄉土樹種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的能力
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是鄉土樹種的顯著特征,這也是自然長期選擇的結果,使鄉土樹種具有了很強的病蟲害抗體,甚至在容易發生病蟲害的鄉土樹種身上,通過其所在生態系統的循環,也能很好的起到抑制病蟲害蔓延的目的。針葉林與闊葉林混交,減少了針葉林的火災危險程度,給病蟲害傳播造成障礙,闊葉林落葉量大,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復雜的植物種類為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動物活動的結果又有利于控制害蟲和傳播種子,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2.3鄉土樹種易于管理
鄉土樹種之所以易于管理,是基于其優良的適應性和抗病蟲害能力。其在栽植和養護方面的用工量和費用要大大低于外來樹種。據相關統計,每年每平方米的冷季型草坪的養護成本約是土生土長植被養護成本的3倍。
2.4鄉土樹種具有較強的自行繁衍能力
鄉土樹種在自然條件下能夠自行繁衍成品質優良的自然生態林,其與人工生態林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通常同樣面積大小的兩種生態林在對環境的適應方面,自然生態林要遠遠優于人工生態林,其產生的生態效益也要遠遠大于外來樹種。
2.5安全穩定性
鄉土樹種在其所應用地區的生態環境中有穩定的群落結構,他們的擴散保證不會對當地自然生態系統產生入侵的危害,具有安全穩定性。
2.6鄉土樹種符合經濟原則
由于鄉土樹種特有的適應性、抗病蟲害能力、抗自然災害等優勢,因此,在移栽、澆水、施肥、修剪及樹種保護等方面,養護管理的用工量以及花費上都更少。不需要一些特殊的護理,進而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
3.提高鄉土樹種利用率的措施
3.1提高對鄉土樹種的正確認識
許多人認為鄉土樹種不夠大氣美觀,不上檔次,觀賞價值有限,而外來植物更加有氣勢或十分美麗,視覺效果好。該觀念不僅忽視了本土樹種的優良性質,且片面的美化了外來植物的意義。許多外來植物對改善本地的景觀的確是有意義的,但是他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外來植物因離開了其原有的生態系統,生長不受約束,極易呈蔓延的態勢,擠占其他植物的生長空間,對本地生態平衡是極大的威脅,且品種單一很難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3.2加大開發鄉土樹種的研究力度
鄉土樹種的長期不受重視,其基本處于放任生長的野生階段,因此其良好的性能并沒得到充分的開發,對其的栽培、種植技術還處于空白狀態,不利于廣泛的推廣種植。針對該情況,對當地的植物種類及品種進行調查記錄,制定準確合理的評價標準,并對所調查的鄉土植物品種按照該標準分類,甄別、篩選出觀賞性高、適應性強,且經濟價值高的品種,開發出更多的立業資源,廣泛種植推廣。傳統樹種的培訓往往是在野外采集種子,不加篩選即直接培育,極易出現樹苗生長速度不均勻,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因此,需要先掌握鄉樹種的生長規律、特點,對樹種進行甄別、篩選,并科學培育,并反復進行馴化實驗,開發出優良的性能及配套的培育技術,為鄉土樹種的推廣提供基礎條件。
3.3提高園林工作人員的技能
園林的設計者應對鄉土樹種的生長規律、習性、特點及功能喜好等有一定的了解,根據各種鄉土樹種的特殊習性,并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選擇合理的排布方式進行種植,如對植、叢植、喬木灌木、樹群、孤植等,使植物資源利用及分配更加合理。在該生態環境中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其在生態環境的作用遠遠大于人工植入的植被,因此在綠化建設過程中,應遵循保持原有植被的原則,盡量不破壞當地的原有植被環境,從根本上堅持園林綠化的生態意義。
3.4建立鄉土樹種產業
在許多因素的影響下,鄉土樹種無法大面積推廣種植,在于沒有形成有體系的產業,開發其經濟價值。因此,應按照當期的具體樹種的數量、種類、自然景觀及經濟條件,將適合觀賞、適應性強易于管理的品種批量培育,使鄉土樹種轉變為獨特的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在實現其生態價值的同時,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而經濟價值也能夠刺激該類樹種的推廣,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既保證了生態平衡,又可以解決效益問題。
4.結語:
如今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對生活的質量的追求及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得園林綠化工作也面臨更多的困難。但是目的在于保持生態平衡及創造較好經濟效益的園林綠化事業,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變成了單一的追求綠化的美感,而忽視了其本質的生態平衡,這是對于園林綠化工程意義的誤解。因此現代人們需要調整價值觀及審美觀,使園林綠化工程不僅僅停留在視覺表面上,而是從根本上將生態系統保持好,從根本意義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梁艷,楊曉杰,劉敏,等.齊齊哈爾市鄉土樹種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園藝,2011(1):116一119.
[2]魏海建,徐濤,韓俊章,等.鄉土樹種在許昌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河北農業科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