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安
【摘要】:道路景觀環境是城市總體景觀環境中最主要的空間環境,作為城市景觀的第一構成要素,它對城市總體景觀起主導性作用,其它環境要素都要與它相聯系并受其制約。本文以昆玉市昆玉大道綠化建設項目為例,探討了綠洲城鎮道路綠化中,植物的選擇與種植設計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綠洲城鎮 道路綠化 植物 種植搭配
綠洲是干旱地區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結合的綜合體。綠洲城鎮是指在干旱自然環境條件下,由外部的地表水、地下水或其徑流為依托,依托綠洲形成和發展的一類城鎮。干旱區特有的水資源及水系分布特征決定了綠洲的位置及承載力,制約著城鎮的區位指向和空間網絡組織,決定著城市生態環境狀況以及土壤和綠化條件。
1.昆玉市城市背景
昆玉,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地處昆侖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于2016年2月26日掛牌成立。
昆玉市屬于暖溫帶干旱荒漠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2攝氏度,無霜期多年平均為244天,最大凍土深度0.67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3.4毫米,年均蒸發量在2602毫米,風向多為西、西北向,年均大風(17.5米/秒)11.5次,浮沉天數多達200余天。
昆玉市用水分別引自皮山縣的伙什塔克河、桑株河、墨玉縣的喀拉什河和策勒努爾河,水源均為昆侖山冰雪融水和山區降水。受氣候影響,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徑流量四季分布極不均。昆玉市部分地區地下水位較高,在此建設工程時需注意。
擬建昆玉市(第十四師)自然災害比較頻繁,主要有旱災、洪災、風災、沙災、干熱風、凍害、地震等。災害性天氣常有干旱、干熱風、大風、沙暴、浮塵、霜凍、冰雹等發生。其中出現中度以上干旱的年份占 85%,七級以上大風沙暴平均每年 2.83次。
2.昆玉大道建設條件
昆玉大道全長為 2600m,道路紅線寬度 36m,兩側綠化帶各退后50米。周邊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以及商業用地。
2.1道路沿線地層巖性
第(1)層,低液限粉土(部分含有砂礫石):灰黃色,見云母碎片,砂感明顯,呈稍密~中密,干燥狀態。
第(1)-1 層角礫透鏡體:青灰色,呈松散~稍密狀態,母巖成分主要為花崗巖、石英巖、片麻巖等,顆粒形狀呈棱角狀,顆粒排列不規則。層底埋深為自然地面以下 0.90~2.70m,層厚為 0.2~0.9m。層底高程為 1397.50~1406.46m,部分地段缺失,呈交錯層理分布特征。
2.2鹽漬土分析與評價
本區為典型的大陸干旱性氣候,多年平均蒸發量遠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地下水礦化度較高,強烈的蒸發使該地區地層表部含鹽量較高,尤其是表層 0.5~0.8m 的土層呈灰白色,土壤存在鹽漬化現象。
擬建路段存在鹽漬土。按含鹽化學成分分類為亞氯鹽漬土,按含鹽量分類為中鹽漬土,鹽漬土中硫酸鈉含量<1%,可不考慮鹽脹性。擬建昆玉大道沿線路基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強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強腐蝕性。
3.種植區域土壤改良
土壤是植物生長環境中的必要物質條件,植物的茁壯生長與其所需要的土壤條件密不可分,在如今大量使用客土的城市道路綠化施工中,通過改良土壤來為園林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是提高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苗木成活率,以及后期養護管理中植物正常生長的關鍵措施。
昆玉市年平均降水量 48.2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602毫米。年平均沙塵暴日數30.4天。屬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干燥荒漠氣候。強烈的蒸發使該地區地層表部含鹽量較高,尤其是表層0.5~0.8m的土層呈灰白色,土壤存在鹽漬化現象。
設計時對昆玉大道道路綠化范圍進行整理場地,改良土壤,要求整體換填1m種植土。
綠化種植后需加強灌溉頻次,根據《微灌工程技術規范》(GB/T50485-2009)中灌水周期計算及當地實際灌水經驗,灌水周期為3天,綠化種植前期通過高頻次及大量灌水以降低土壤中鹽分濃度,使其逐漸達到適合園林綠化種植的要求。
4.昆玉市道路綠化種植設計思路
4.1適地適樹,因地制宜
設計前,我們就和田地區常用植物習性、花期時序、花色、葉色等特征進行收集和分類。由于種植區域按含鹽化學成分分類為亞氯鹽漬土,按含鹽量分類為中鹽漬土,鹽漬土中硫酸鈉含量<1%。種植設計時必須根據昆玉市獨特的土壤、水肥等立地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的樹種。且要求其,易成活、成材,又能反映地方風格特色。
喬木選擇:圓柏、冰沙柳、饅頭柳、法國梧桐、合歡、櫻花、欒樹、小葉白蠟、國槐、紅花槐、黃金槐、三刺皂角、絲棉木、五角楓、暴馬丁香、紅葉海棠、杏樹、黃果山楂、紫葉李、銀杏、文冠果、碧桃、木槿、紫薇、獨干火炬。
灌木選擇:紫丁香、衛矛、大葉女貞、紅瑞木、珍珠梅、叢生火炬、地接金葉榆、四季錦帶、重瓣榆葉梅、連翹、水蠟、玫瑰、紫穗槐、紫葉矮櫻、紅王子錦帶、疏花薔薇、紅葉小檗、沙地柏等。
地被花卉選擇:德國鳶尾、小麗花、金雞菊、品種月季、美國石竹、大花萱草、紅花美人蕉、黃花美人蕉、八寶景天、草芙蓉、馬蘭、大花福祿考、射干、二月蘭等。
4.2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
速生樹種的優點是早期綠化效果好、易成蔭,缺點是部分速生樹種壽命較短,若僅種植速生樹種會導致綠化效果差;慢生樹種雖然綠化效果表現得較慢,但是其壽命長,能更持久的維持綠化效果。因此,綠化時要采取以速生樹種為主、慢生樹種為輔的綠化模式,同時要逐漸遠近結合,有計劃、分期分批地用慢生樹種替換速生樹種,這樣才能使綠化景觀效果長久。
4.3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綠洲城鎮綠化選擇樹種時要綜合考慮綠化效果和經濟效益。在適地適樹的基礎上選擇冰沙柳、饅頭柳、國槐、合歡、紅花槐、小葉白蠟等速生用材樹種,或杏樹、黃果山楂、銀杏、碧桃、紅葉海棠等經濟樹種,能起到綠化美化作用的同時,來源于當地土生土長的相對價格較為便宜的苗源,部分植物還能獲得用材、果實等副產品,可增加其經濟效益,一舉多得。
4.4生物多樣性
綠洲城鎮道路綠化,雖然面臨惡劣的環境因素,有限的樹種選擇,嚴峻的水源缺失,但是同樣要考慮生物多樣性的原則。設計時盡量避免樹種單一化,如在同一個地方全部栽植同一種樹,既不美觀,也不利于病蟲害防治。
如上文所述,該項目設計時選擇的樹種較多,但切實的種植設計時,仍然圍繞著常見的小葉白蠟、冰沙柳、饅頭柳、紅葉海棠、黃果山楂等幾類耐性強的樹種展開。而相對而言,不常見的,耐性相對較弱的植物,如銀杏、五角楓、櫻花等,均在環境能夠提供的小氣候中出現,提高了植物景觀的豐富性,也能夠保證植物生物多樣性,并且通過種植,為該地區未來的植物綠化建設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和思路。
5.思考
昆玉市是典型的綠洲城鎮,而綠洲這種隱域性的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這樣干旱缺水、生態環境脆弱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城市,必將面臨更多的挑戰。然而,正因為昆玉地處干旱區,城市綠化對于生態環境、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的作用愈見重要。
尊重場地屬性,通過技術手段改良土壤環境,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并科學合理的進行使用和搭配,扎實做好每一個綠化建設項目,能夠切實的改善昆玉市現狀生態環境,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