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盛富
【摘要】:規模少、布局分散以及類型多樣化和地區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是我國鄉村的總體特征,鄉村規劃就是針對我國鄉村特征所提出的。是指導鄉村發展和建設的基本依據,通過規劃來改善鄉村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本文對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從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概述入手,對創新投入機制大力推動鄉村規劃建設管理進行了分析,并對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試點
【前言】: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東連廣東省,南臨北部灣并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與云南省毗鄰,東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貴州省,西南與越南接壤。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劃為14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包含12個民族自治縣在內共64個縣。40個市轄區,799個鎮。包含59個民族鄉在內共319個鄉。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州積極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針對農村建房無序、村莊布局不合理以及建筑形式落后單一等問題進行不斷的深化制度改革,積極促進鄉村規劃建設管理質量水平的提升。
1、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概述
1.1基本原則
鄉村規劃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主要,以群眾為主體。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從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組織和動員群眾參與到鄉村規劃建設中來。二是要始終堅持科學規劃,要充分考慮地區的實際情況對鄉村規劃進行科學的編制。三是要始終堅持民生優先,要充分結合當前農村建設發展的實際希求,心系農民。四是要因地制宜、凸顯出地區的特色。充分利用地區的特色建筑元素對鄉村形成特斯安以及自然人文景觀進行挖掘。五是要堅持試點先行并逐步推進。通過對試點經驗的積累與總結逐漸向其他地區推進[1]。
1.2總體目標
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要積極促進鄉村規劃實施管理模式的轉變,從而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與鄉土建筑的發展。通過對建設、管理以及維護城鄉一體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體系長效機制的積極探索,實現鄉村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通過更加符合民意的鄉村建設,有效的保護傳統的村落,使得濃郁的鄉村特色能夠得以保留[2]。
1.3試點范圍和內容
廣西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原則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鄉村規劃建設體系。對于鄉村規劃編制工作基本上對具備條件全區進行了的鄉土特色建設,完成了對上林、永福、田陽以及羅城等多個縣的首批試點工作。廣西針對不按照規劃建設隨意建房的問題在試點地區實行了鄉村規劃建設的許可制度,讓村民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鄉村規劃中。同時還建立了村規民約、宣傳引導、簡化審批流程,并推行獎勵機制等措施。不斷的增強農民參與鄉村規劃的意識,使更多的農民知道建房要遵守和執行鄉村規劃。為了充分的發揮出農民的主體作用,還探索建立政府與農民對話的協調機制。基本上實現了全區93%的村屯建立了鄉村理事會,并制定了相應的村規民約[3]。
2、創新投入機制大力推動鄉村規劃建設管理
2.1制定合理有效激勵機制
廣西不斷的創新和投入機制,大力推動鄉村規劃建設,通過對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的探索與制定,積極的鼓勵和引導農民按照規劃中的要求來建房,這有效的改善了鄉村農民建房無序的難題。以南寧市為例,自2015年以來,南寧市拿出1.97億元作為獎勵引導資金,引導村民按規劃按鄉土特色要求建設住房,根據面積不同,每戶給予2萬至4萬元的財政獎補。近年來,南寧市已經有8067戶農戶采用了政府推薦戶型。除了依靠激勵機制以外,其他的一些地方在做好村莊規劃的基礎上,通過對荒山、荒坡地的探索與利用。在試行先期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引導農民依山就勢建房,避免擠占基本農田建房的違法行為發生。
2.2財政支持資金合理利用
廣西除了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以外,還探索和設立的專項資金、公助民辦。近年來,廣西不斷的加大對于財政獎補的力度,將鄉村建設的項目納入財政的預算當中。幾年來,廣西在鄉村建設的活動中在自治區安排投入了22.4億元的專項資金,在市縣兩級安排投入了49億元的專項資金。與此同時,還對財政資金進行充分的整合,使得財政資金能夠得以科學合理的使用。除了中央有明確頭像的規定之外,各項涉農資金都要集中用來鄉村規劃建設和改善鄉村居住環境。在鄉村規劃建設中農民作為主體,直接影響著鄉村居住環境的改善情況。通過村規民約等有效形式,不斷的提高農民的契約意識,實現了大部分的村民自愿繳費承擔著村莊保潔員的報酬。
2.3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廣西還積極鼓勵市場主體參與到鄉村建設項目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鄉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暢通社會資金進入渠道,北控水務集團以及華潤水泥等一批企業都參與投資興建垃圾焚燒發電、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等項目。將鄉村建設與企業相結合,為鄉村建設工作增添了活力。廣西包括恭城瑤族自治縣在內的多個縣通過企業化運行的推進,將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委托給相應的企業進行運行和管理。以此同時,廣西還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市場化運作模式,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歸夯屯為例,對玻璃瓶、燈管以及農藥等廢棄品進行包裝,村民負責運輸到位于同樂鄉的垃圾運轉站,政府對村民運輸予以相應的補貼。
3、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探索
廣西是西部的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較為滯后,并且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2013年初開始,廣西積極探索鄉村規劃建設制度改革。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開展了“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規劃用八年的時間,分為清潔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四個階段,逐漸推進廣西鄉村規劃建設的工作。經過五年的積極實踐,通過清潔鄉村的活動,實現了對家園、水源和田園的清潔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宜居鄉村的建設,計劃在明年內能夠切實的實現產業富民、服務富民和基礎便民。從而向幸福鄉村的階段邁進。
3.1鄉村環境建設
對于鄉村的環境建設,廣西因地制宜,通過對垃圾的處理方式展開的積極的探索,實現了1.4萬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全覆蓋,基本上實現了全區村莊生活來及的有效治理。為了建立鄉村還進建設的長效機制,廣西在全國率先出臺和實施了《鄉村清潔條例》,將鄉村環境建設上升到法規條例的層面,增強群眾的認識。與此同時,廣西在2014年的年底還全年啟動了村屯的綠化建設,對10000個自治區級綠化示范村屯進行了規劃和建設。以河池市天峨縣為例,這里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扶貧攻堅規劃的重點縣,曾在2010年時,全縣的20多萬畝林地被淹沒。通過縣委、縣政府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到綠化建設工作中來,近年來實現了人工植樹造林24萬畝,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3.2鄉村經濟建設
廣西不僅對鄉村進行了環境的建設,同時還進一步促進了鄉村的全面發展,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取得顯著的提高。以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露美村為例,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374戶1486人,但該村屬于典型的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是典型的自治區貧困村。自廣西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通過積極引進企業發展觀光農業和特色種植產業,該村的人均收入在不斷的增長。與此同時,廣西不斷的深入推進“兩活動”“四試點”工作,大力開展鄉村規劃建設管理的示范活動。將蘇橋鎮、羅錦鎮作為示范鄉鎮,構建鄉鎮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同時將羅錦鎮星草村馬鞍橋屯等十個村屯為試點,建立和不斷完善鄉村規劃建設的有效機制。
結論:通過近年來進行的不斷積極探索,廣西在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于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在未來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改革試點工作中,要在試點建立相應的村規劃師,并通過建立農村建筑工匠領建機制十分農村建房質量得到保障。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以及不斷的加強督導服務和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不斷的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參考文獻】:
[1]譚志華.關于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的深入思考[J].中華建設,2017(03):82-83.
[2].廣西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試點[J].城市規劃通訊,2015(24):14.
[3]寧國用.廣西深化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改革試點[J].廣西城鎮建設,201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