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要】: 能源問題是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農村能源 政策 能源利用 科技創新
1、 農村能源的概念
新時期農村能源是的概念不是一個能源品種的概念,而是一個管理的范疇,包括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常規能源的高效利用等,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內涵。農村能源的管理涉及到農村地區能源開發與利用的管理部門有很多,包括農業,林業,水利,建設,能源,環保科技,財政,科技,扶貧,發改等。
2、 農村能源政策環境
2.1國家對農村能源的長期支持。建國以來農村能源建設得到各界中央領導的關心和支持,自2003年開始實施農村能源建設國債項目中央政府已投入農村能源建設資金超過400億元,10個省區出臺了地方法規,有關部委出臺了相關的激勵和支持政策。
2.2 確定了階段性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202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將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5%,發電將占全國發電總量的20%。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將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全國污染物排放達到峰值。《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沼氣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萬千瓦,液態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3000萬噸。《全國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到2020年新建規模化天然氣工程172個,新建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3150個,新建中小型沼氣工程25500個,認定果(菜,茶)沼氣農業循環基地1000個,新增沼氣生產能力約50億立方米,總量達到 200億立方米.
2.3 管理和推廣體系日益完善。全國已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管理與推廣研究與開發,培訓與質檢體系,從業人員4萬余人。已有省級實訓基地18個206人,地市級服務站62個328人,縣級服務站1178個6159人,鄉村服務網點11.2萬個18.6萬人,服務農戶3304萬戶。培養了一支40.8萬人的農民技術員隊伍,其中沼氣生產工37.9萬人,沼氣管理員4381人,農村節能員7881人,太陽能利用工8312人,其他農村能源利用人員8157人。
3、農村能源需求和消費。
2016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43.6億噸標準煤,水電,風電,核電等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3.3%。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2%,天然氣消費比例僅為6.4%。目前農村主要用能形式為生物質能和煤炭,煤炭占40%,電力9%,石油7%,液化氣6%,太陽能3%,秸稈13%,薪柴17%,沼氣3%。
4、 農村能源利用情況。
4.1省柴節煤爐灶炕。制定產品和技術標準:灶增加煙囪和篦子10%-30%,爐改變爐膛和燃料,增加功能20%-40%,炕改變煙道30%-60%。
4.2沼氣發展呈現多樣性。農村戶用沼氣改變傳統磚混和水泥現澆水壓式,各地開發適合當地習慣的各種池型。原料由單一的糞便原料向秸稈等多種原料轉變,由單一解決能源向綜合利用和綜合效益轉變。發酵工藝,工程模式,生產制造,應用領域都呈現多樣化。
4.3農作物秸稈氣化。結合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采取有氧化熱解和高溫干餾裂解氣化方式,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上吸式和下吸式。
4.4生物質成型燃料。燃料油顆粒,棒狀和塊狀,可民用,商用和民用。這種燃料能耗高,壽命短,產量低。其生產方式有環模,平模,螺旋擠壓和活塞沖壓。
4.5太陽能熱能利用。太陽能資源是清潔可再生能源,主要有熱水器,太陽房,太陽灶。
4.6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一般應用于偏遠貧困且資源較豐富地區。由于目前成本大幅度降低,小型光伏系統被越來越廣泛應用,小型風力發電發展緩慢,微水電逐年萎縮,國家正在推行分布式發電系統和微電網技術。
5、 農村能源利用技術。
5.1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能源化利用:通過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工程對糞污進行厭氧發酵處理,生產清潔能源和高效有機肥。肥料化利用:通過固體堆漚,液態發酵和沼氣工程生產農家肥,有機肥和沼肥,以及工廠化商品復混肥。工業化處理:通過生物和工程措施對養殖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實現達標排放或清潔循環利用。
5.2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2017年選擇100個果菜茶重點縣市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創建一批果菜茶知名品牌,集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生產運營模式。最終實現一減兩提目標,即化肥用量明顯減少,在果菜茶優勢產區和核心產區化肥用量分別減少20%,50%以上。
5.3秸稈資源五料化利用。肥料化:機械,覆蓋,腐熟還田,生物反應堆。飼料化:青儲,氨化,微儲,壓塊,柔絲飼料。燃料化:直燃,固體成型,氣化,沼氣。基料化:食用菌,栽培基質。原料化:人造復合板材,建筑節能材料,生物制漿。
6、 農村能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6.1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農村能源主要以生物質能和煤炭為主,且這兩種能源超過農民能源使用量的60%以上。
6.2新能源開發嚴重滯后。由于受資金技術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農村能源結構性短缺,并浪費嚴重。
6.3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國農村使用的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率一般僅為20%-30%。
6.4農村能源需求重視不夠。能源供給和社會化服務不均。
7、 農村能源管理及發展對策
7.1通過加強基礎研究,不斷開展技術創新,農村能源標準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已經形成已經頒布實施的農村能源標準為152項,成立了全國沼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7.2 2017年6月國務院下發畜牧業史上第一個專門糞污處理的指導性文件《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
7.3 2017年在北京成立了全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科技創新聯盟,300多個企業成為第一批聯盟成員。確定了全國55個綠色養殖示范縣,和51個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縣。
7.4推動農村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逐步去除不再發揮作用的能源設施和服務體系。去庫存:逐步淘汰不能運轉的各類能源工程和投機企業。去杠桿:逐步改變目前單一基礎設施投資的補助方式。降成本:利用科技進步和PPP模式逐步降低生產成本。補短板:逐步改變過去靠項目管理行業的習慣做法。
【參考文獻】:
[1]: 《我國農村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尹偉華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