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
【摘要】闡述了低影響開發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當下城市公園不合理開發造成的水文主要負面影響,論述了低影響開發角度下城市公園營造所應該遵循的準則,為城市公園的水文健康發展與環境保護提供了建議,為實際營造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低影響開發;城市公園;水文;環境
1 概述
隨著經濟建設與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城市公園建設活動日益蓬勃。作為城市生態系統與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園建設應為地區環境改善與居民游憩需要提供積極作用,并且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合理科學地設計建成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城市公園體系也變得越發重要。在這之中,城市公園地域的水文建設成為實現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為達到水文建設符合乃至優于自然形態,使城市公園長久的發揮效用的目的,必須建立起包括地區自然生態特點分析、雨水管控、景觀適應性設計三個主要舉措在內的科學設計體系。
2 當下城市公園主要水文不足與低影響開發理念
在城市公園的發展進程當中,先前一段時間由于對于生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完善的科學理論指導,重點突出公園營造的景觀性與趣味性,因此雖然已建成的城市公園對當地環境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并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憩娛樂的場所,但是卻無法有效起到保持乃至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更進一步對于區域生態造成破壞,尤其以水文影響最為突出,其不足主要表現為:
2.1欠缺對于城市公園場地原有自然環境的充分考察,對地理要素研究不夠透徹。
2.2缺少對于自然降水的研究管理。
2.3景觀適應性設計不足,難以應對地域水文問題。
低影響開發的英文全稱是Low Impact Development,為20世紀9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雨水管理和面源污染處理技術,旨在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來達到對雨洪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使開發地區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為建成水文健康發展的城市公園,需要合理分析城市公園特點與低影響開發相關理論之間的聯系,使相關結論指導設計。
3 低影響開發下的城市公園水文設計原則
3.1以城市公園原有自然生態系統作為設計開發的主體框架
首先需要分析城市公園所在地區和流域范圍內的環境,得出包括地形、土壤、水系、氣候等在內的要素特點,從而結合自然環境的地理要素特點與生態承載能力,以此來明確公園設計的項目目標和經濟技術指標,使公園水文循環符合自然規律;其次在從主到次的各個流域和相鄰尺度范圍內尋找雨水管理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完善分析對于特定城市公園場地而言所應該采取的雨水管控方式;最后需要對場地類型進行區分,明確和保護對于外力變動特別敏感型的場地資源,使公園設計項目不至于對其造成破壞,做到區域協調發展,避免在分區場地普遍適應生態管理的情況下出現短板。
3.2合理管控城市公園范圍內的雨水徑流
減少城市公園硬質鋪裝的占用比率,通過更新場地設計策略和可滲透鋪裝的使用來最小化不可滲透鋪裝的面積,增大場地對于雨水的滲透收集力度,做到原位收集與就近利用,回補地下水位,減少由于雨水大范圍流動對于相鄰分區場地施加額外壓力;將綠色屋頂和雨水收集系統綜合到城市公園景觀建筑和景觀小品的設計建設當中,采取管道輸送、傾斜地形等將屋頂雨水引入等可滲透區域;合理分配城市公園樹木種植的比例,最大程度增加樹木總體冠幅面積和總體根系發達程度,引導水體疏散,進行自然凈化吸收。
3.3從源頭進行雨水控制管理
把對城市公園采用分散式的地塊處理和雨水引流措施作為雨水管理主要方法的一部分,把雨水的轉化過程控制在較小的分區范圍內,使雨水造成的影響大而化小,小而化微;減小城市公園主要用來排水斜坡的坡度,延長徑流路徑并且使徑流面積最大化,避免雨洪峰值超出城市公園的可承受能力;建立公園體系與外界的有機聯系,通過開放式的排水來維持自然的徑流路線,減少由于違背地區大環境帶來的影響。
3.4營造適應性景觀
將城市公園雨水管理設施綜合到其他發展因素尤其是景觀營造中以保護可開發的用地,使單一公園要素發揮出多重作用,減少由于過度設置公園組成設施帶來的負面影響;使用可以凈化水質,減弱徑流峰值,促進滲透和提供水保護效益的設施;通過景觀設計減少雨水徑流和城市熱島效應并提升場地美學價值與科技內涵,比如營造生態植草溝、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綠色屋頂、地下蓄滲體、透水路面等。
3.5宣傳與維護
在城市公園公共活動區域,提供一定的培訓來進行低影響開發下水文管理技術措施的實踐與維護,幫助人們理解低影響開發的理念,建立起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的大局觀;建立健全城市公園生態設施的維護措施,使已建成的低影響開發設計內容長久地發揮效用,最終達成完善的規章制度來保障長期實施與維護。
4 總結
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對于以城市公園為代表的城市生態設施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文體系作為城市生態健康的生命線在城市公園的建設當中承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治園之本在于理水,為持續優化城市公園環境狀況,給市民群體提供舒適健康的休憩場所,需要將低影響開發理念的內涵持續深入理解并運用到具體設計當中,以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具有可持續發展作用的城市公園體系。
【參考文獻】:
【1】王芳,潘鴻嶺. 低影響開發技術在城市公園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 , 2013 (10) :76-80
【2】陳劍. 西北地區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的城市公園設計研究-以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環形公園(3期)設計為例[J]. 《中國園藝文摘》, 2016 , 32 (11)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