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錄
[摘要]:紙的發明對我國乃至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紙制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紙漿的用量也隨之增大,而紙漿的生產過程不僅消耗大量的木材、水、電等資源,還向水和空氣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質,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對人類適宜的生存環境構成了威脅。本文就造紙業的發展和造紙對森林、水電資源的消耗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污染等現象,闡述紙制品大量生產帶來的社會問題,呼吁社會從我做起,節約用紙,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關鍵詞]:造紙;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節約用紙
?????紙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我們生活中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了,我們讀書、寫字、辦公樣樣離不開紙,有了紙人們的知識才得以保存和交流,有了紙人們的文化才得以傳播和發展,紙的發明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最早的紙出現在2200年前的西漢初期, 當時的紙還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直至公元105年,東漢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改進,他是用樹皮、麻布等原料,切碎、水浸、搗爛成漿,經過蒸煮、晾曬制造出了能夠用于書寫的紙。由于它體積小、重量輕、承載的文字多,便于攜帶,很快被推廣使用,從而結束了當時用甲骨、竹片、木簡作為書寫材料的歷史,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
紙的發明,使一些古代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得以發展和流傳,讓今天的人們能看到幾百年前的真跡;紙的發明使一些史冊、文獻得以保留,為我們了解古代社會提供了珍貴史料;紙的發明使中西方的文化得以交流,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現如今,紙和其它紙漿制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由于紙的造價低廉,且自身無毒無味,在自然環境下容易降解,紙制品在生活中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比如書寫用紙、生活用紙、包裝用紙、機械用紙(空氣濾芯)等。這些紙制品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
但是,紙的大量生產和使用也帶來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造紙的草類制漿和漂白過程需要投入大量化學藥品,而這些則一半以上成為污染物排放到水和空氣中,造成水和大氣污染。據統計每生產一噸草漿就要排放廢水400公斤左右,而排放的污水中則含有多達10余種的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而目前,草漿黑液的處理技術在世界范圍內至今仍未完全解決。
造紙業能源消耗巨大,每生產一噸紙張所消耗的能源相當于生產一噸鋼鐵的能耗。生產一噸紙需要砍伐17棵樹,用掉1500升燃油,平均耗水近100噸水,小小的一頁紙就是大大的一頁金。
就目前來看,我國紙制品浪費現象十分嚴重。總的來說,人們的節約意識不強,紙制品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反復使用,比如有些紙張只用了一面就被扔掉。某些產品追求過度包裝,而大量的紙包裝物用后就被當做垃圾處理。紙杯、紙抽一次性紙制品大量使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與此同時,我國的紙制品回收利用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專家認為,我國目前尚有57%的廢紙沒有得到回收和循環使用,而回收一噸廢紙可造850公斤好紙,節省木材3立方米,節約用電300度。在很多國家,使用再生紙已成為時尚,人們以出示印有"再生紙制造"的名片為榮耀,以表明自己的環境意識和文化素養。
國外很多公司也規定一律使用再生紙辦公。美國規定政府機關用紙的60%必須是再生紙。近幾年,雖然我國在能源再生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廢紙回收利用做得還很不夠,廢紙再生利用率仍比較低下。主要表現在廢紙回網絡建設滯后,國民廢紙回收意識不強,廢紙再生技術不夠先進,管理層對再生紙的利用沒有強制措施等等。
我國是紙張和其它紙漿制品需求大國,造紙一年需要一千萬立方米木材,而我國人均森林面積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5%。珍惜紙張就是珍惜我們的森林資源,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節約用紙從我做起。作為學生我們的力量雖然有限,但我們能做的工作很多,比如節約使用作業本、練習本、記錄本,雙面使用和充分利用書寫用紙的空白處。培養自己良好的讀書、愛書習慣,提倡書籍的循環利用和圖書資源共享。不把廢書、試卷當做垃圾丟棄,用心積攢交給回收部門。崇尚簡約包裝,拒絕購買過分包裝的產品。利用假期開展節約用紙和廢紙回收宣傳。
時不我待!今天你節約用紙了嗎?為了我們生存的環境,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參考文獻]:
[1]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林業資源管理》2014(01)
[2]能源與節約[J].2017(1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