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越發關注。“餐桌上的安全”成為保障人民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而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應受到廣泛重視。本人將針對影響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的因素及其控制因素展開全面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畜產品;質量與安全;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畜牧產品作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切的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質量與水平以及人的身體健康。然而當今社會由于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不完善,畜牧產品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面臨著嚴峻考驗,提升畜牧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成為畜牧業發展的首要課題。
1. 畜產品質量安全主要影響因素
1.1動物疫病因素
我國是畜產品生產消費大國,對畜產品的依賴度相對較大。然而我國畜產品的安全與質量仍然受到疫病等因素的威脅,不僅影響了我國公民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而且還對我國畜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產生了不良影響。隨著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相繼在我國爆發,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的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產生了了嚴重威脅[1]。我國動物疫病監管建設相對薄弱,檢驗標準無法與國際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先進國家標準對接,難以產生一定的品牌效應與質量安全保證,致使大量的國際畜產品參與國內市場競爭并對我國畜產品企業造成劇烈沖擊。
1.2飼料化學添加劑與激素超標
農業畜牧業飼料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畜產品的質量,對畜產品的品質具有重要影響。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發展,為我國畜牧業產品的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同時由于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與缺乏適當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某些不法商販開始在畜牧業飼料中添加化學物質或激素等有害物質提升畜產品的“賣相”,濫用抗生素與添加劑以促進動物的快速生長,嚴重危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由于缺乏必要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與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大量存在安全質量問題的畜產品流入市場[2]。
1.3環境污染因素
某些經濟基礎較差的地區發展畜牧業受發展條件的限制,往往選取地租較低的城郊作為畜牧業發展的基地。因而許多農牧業發展基地建立選址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核要求,與化工產業或礦物產業距離相對較近,畜產品的質量受環境污染影響而降低。由于畜禽在生長過程中飲用重金屬超標的水源或使用受農藥污染的糧食作物,致使大量有害物質與重金屬在體內畜禽沉積,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產品的質量,進而影響了畜牧產品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
1.4人為主觀因素
人為主觀因素是影響畜牧業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畜牧產品生產加工的經營者為追求經濟效益,濫用抗生素等違禁藥物對畜禽進行催熟,在加工流通過程中忽視了儲存環境與食品加工環境的安全衛生,致使畜牧產品在儲存運輸過程中產生質量問題,某些商販甚至通過化學藥品對質量產生問題的畜牧產品進行二次加工,使不合格的畜牧產品流入消費市場,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產生了極大影響。國家與政府沒有建立良好的農畜牧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與相關法律法規,難以對畜牧產品市場產生有效的監管。畜產品市場監管沒有建立明確的權責體系,使部門分工不明確,執法力度相對較弱。
2.增強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的方法策略
2.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與監管體系
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為畜產品市場監管提供了法律保障,為建立健全的畜產品安全質量監管體系提供了制度基礎。推進明確的權責分工是確保畜產品市場監管執法力度的保證,充分明確食品監管部門與畜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職責并提出相關追責措施,使食品監管部門與生產經營者明確畜牧產品安全的重要性,從而確保畜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質量安全與畜產品市場監管體系的完善。在保證畜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國家可以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畜產品質量檢測標準的形式提升我國畜產品的品牌效應,使我國畜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得到保證的同時使畜產品輸出突破貿易壁壘,增進我國畜產品的出口量與國際競爭力。
2.2提升公民與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
提升公民與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是畜產品安全的源頭保證,通過加強宣傳畜產品安全知識的講座,尤其是在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村應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畜產品消費者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3]。對畜產品的生產經營者進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教育,對生產環境與流程符合畜產品安全衛生標準的生產經營者發放生產許可證書,并進行定期檢查以確保畜牧產品的安全質量。國家應設置一定的市場準入原則,確保流入消費市場的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檢疫標準,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產品。
2.3建立健全的畜產品檢測體系
目前畜產品市場由于缺少監管與市場準入政策,存在大量私自屠宰,不法加工畜產品的現象。國家應完善畜牧產品市場的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的畜產品檢測體系,使畜產品從生產、加工、流通到銷售環節都處于嚴密的監管下。有關政府部門應對畜產品生產經營廠家進行登記與編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嚴格管理,對不符合相關衛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要堅決取締。通過引入國際先進檢疫技術與安全衛生標準,將監管范圍從產品質量檢測擴展到對畜產品生產流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實現畜產品的生態化與無害化。
結束語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與質量的問題越發關注,畜產品作為人們日常消耗的必需產品的質量應得到重視。通過影響畜產品質量的各種因素的綜合考量,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畜產品的監管提供法律保證,建立相關質量安全檢測部門對畜產品生產流程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從源頭遏制住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畜產品流入消費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畜產品。
【參考文獻】:
[1]馬君,湯俊一,呂海航.淺談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J].飼料博覽,2012(1):59.
[2]萬春和,林紅華,彭春香.目前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存在的主要問題[J].福建畜牧獸醫,2011,33(3):27—29.
[3]時勇,馮群科,邵德佳.清潔畜禽生產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畜牧與獸醫,2015,37(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