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之

76歲的李國興不會想到,55年前,他靦腆地管朋友應俞斌父母叫“阿爹姆媽”后,這稱呼會陪伴他一輩子。為了好友臨終托付,李國興放棄回常州老家承歡雙親膝下機會,抵擋離開農村成為國家工作人員誘惑,甘心留在寧波奉化農村,做了應家老人一輩子的“好兒子”。半個世紀過去了,李國興從年輕小伙子變成白發蒼蒼老人……變的是青春容顏,不變的是對朋友的承諾,和對“父母”一份濃濃的孝心。
2017年12月3日早九點半,浙江奉化岳林街道一個普通家庭,李國興趁著陽光明媚,端出一把藤椅放在門口,隨即扶著95歲老母坐在藤椅上曬太陽。街坊鄰里眼中,李國興“母親”周映琴實在有福氣:七十多歲的“兒子兒媳”陪伴左右,悉心照料;孫子女、曾孫子常來看望孝敬有加,四代同堂,其樂融融。不過有段時間很多人不知道,周老太并非李國興親娘,而是李國興五十多年前早逝同事應俞斌的母親。他的大愛之舉被萬千網友贊為“中國孝子”!
李國興老家江蘇常州,家中三兄妹,他排列老二。1960年李國興考上南京水利學校,畢業分配到浙江奉化水利局。上班不到兩月,因為特殊家庭背景,被“罰”到奉化第二農場,一度使他神情落寞。在農場,李國興結識大他一歲的奉化人應俞斌。他們被分在同組勞動,又住同一寢室,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每到周末,應俞斌回家會硬“拽”上他:“國興,一起去我家吧”。應俞斌爸媽很喜歡兒子的這個同事,這讓遠離家鄉的李國興感受到家的溫暖。
好景不長,一個晴天霹靂擊碎了這個幸福家庭。1962年8月,年僅24歲的應俞斌病倒了,醫院查出他是肝癌晚期,李國興痛心萬分。身為獨子的應俞斌最放心不下父母,臨終前,他流淚對李國興說:“國興,如果可以,請把我父母當成你親生父母看待吧,能照顧就照顧一下,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你!”李國興含淚答應:“俞斌,你放心,我一定會把你爸媽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孝敬!”
病魔無情地奪走了應俞斌年輕的生命,李國興忙里忙外為其安排喪事。白發人送黑發人,其父母悲痛欲絕,更何況應俞斌在家是獨子。應母周映琴哭得死去活來!沒幾天夫婦倆雙雙病倒在床,茶飯不思。李國興強忍悲痛,一直守在身邊,寬慰兩位老人受傷的心靈。他懇切地說:“爸、媽,不要太傷心,俞斌走了,以后我就是你們的兒子!”望著如此重情的昔日兒子同事,應老漢和老伴感激地看他一眼,都沒說話。從此,照顧應俞斌父母便成了李國興的分內事。
1963年6月,李國興所在農場解散,一夜間,跳出農門的李國興重新做起農民,為此他傷心整整一星期。一個多月后,突然從常州老家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他這樣的知識分子,可以回家鄉重新安排工作!李國興一下子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邊是回家鄉,承歡親生父母膝下,且可以得到一份舒適工作,捧上“鐵飯碗”;另一邊則是留在奉化,做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同時擔起照顧朋友父母責任。能回老家,他魂牽夢繞的地方,意外好消息讓李國興興奮不已。
高興過后,李國興忘不了好友應俞斌充滿期待的眼神,應俞斌臨終前的囑托一直在他耳邊回蕩。怎么辦?連續幾晚,李國興輾轉難眠。經過激烈思想斗爭,他最終決定:放棄回鄉工作,留下擔當起照顧應俞斌父母的重任?!皩ε笥殉兄Z一定要算數!做人要講良心?!碑斃顕d把想法告訴女友陳水晶時,通情達理的女友支持他,說會幫他一同照顧老人,這讓李國興很感激。

得知李國興的決定,應老漢夫婦又驚又喜。他們內心雖然希望李國興留下,但考慮到他老家在常州,應該回家侍奉自己父母,而且還能安排份好工作。應老漢夫婦真誠地勸李國興:“孩子,別管我們,我們能照顧好自己,你趕緊回你親生父母那邊去!你留在這里,不僅顯得我們自私,你爸媽也會有意見?!钡顕d主意已定,“爸、媽,你們別多想,老家還有大哥照顧父母。我要兌現自己承諾,留下當您二老的兒子!”“這……這怎么行?”應老漢不停地搓雙手,一臉感動。應母周映琴淚水“簌簌”而下!
再說常州,父母又是寫信又是拍加急電報,催李國興回去,說單位替他找好了,就等他報到。當聽說兒子為照顧離世朋友父母打算留在奉化時,父母驚得目瞪口呆。剛開始李國興爸媽很不理解,兄妹覺得他太傻。一次,李國興回常州探望父母,母親哭著說:“興兒,你是娘身上掉下的肉,不是娘不依,實在是你一人長期在外,看不到你,我們惦記呀!你在老家放著好工作不干,非得留在那邊吃苦受累?!?/p>
面對兩難抉擇,李國興“撲通”一聲跪在父母面前,淚流滿面:“爸、媽,原諒兒子不孝。朋友臨死我答應他,代他照顧父母,我不能違背諾言不守信用!請理解!”一直在旁抽悶煙的父親終于發話:“國興,男子漢大丈夫說話要算數,我們理解你,你就留在奉化那邊好好照顧朋友雙親,千萬不能讓你朋友在九泉之下失望?!崩顕d抹抹淚水使勁點頭:“爸、媽,謝謝您們,我不會給您們丟臉!”
這樣,李國興義無反顧地留在奉化,做了應家“兒子”。他與陳水晶結婚后,就和應老漢夫婦住在一起。李國興每月把自己打工收入全部交給應母周映琴,家里大小事情由應母做主。他的義舉受到當地眾多鄉親贊美,當然也有人替他感到不值,勸他不必自找苦吃,背上應家兩老“包袱”。李國興不以為然??勺屗麤]想到的是,村里傳出另一種議論,個別人冷嘲熱諷,說李國興這樣做是圖老人房產。一時間,有人在應母耳邊嘀咕,周映琴與老伴將信將疑,對“兒子”起了猜疑。李國興忙于打工常不在家,妻子陳水晶兜著委屈。他知曉后勸慰妻子不要跟老人計較。
為了避嫌,李國興夫婦不得已和老人分開,但堅持關照老人,家里做好吃的,總先送一份過去。每年春節把老人接過來吃“團圓飯”。1978年,李國興籌款蓋了新房,謠言不攻自破,他們把老人接到自己新家一起生活,并把最好的房間安排給二老住。見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子如此孝順,應老漢夫婦充滿感激之情。
隨著四子女相繼到來,家庭負擔越來越重,李國興遵照自己規矩過日子:寧可自己拮據,決不虧待“阿爹姆媽”。就在李國興希望兩位老人能在自己關愛下安享晚年,一家平靜和美生活下去時,意外發生了。1985年10月的一天晚上,應老漢突然口渴難忍,起床到廚房找水,不小心摔倒。睡在隔壁的李國興即刻被驚醒,連忙沖進廚房,抱起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應老漢,火速送到醫院。應老漢這一摔,摔出大問題:他的坐骨神經受損,從此只能躺在床上。李國興拿出家里僅有積蓄交了住院費。家里幾個兒女輪流上陣,晚上到醫院陪“爺爺”。
禍不單行,應老漢摔傷不久,老伴周老太也病倒。李國興借了錢,將周老太送進奉化縣人民醫院治療。周老太住院期間,白天李國興拼命掙錢,工地打零工累得筋疲力盡,晚上再到醫院,親自陪護“媽”病床邊。周老太身體虛弱,進食困難,李國興買來野生甲魚熬湯,一勺勺喂給她。他還參照醫書編了套“穴位療法”,每天給周老太按摩。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調養,周老太病情有了好轉。
兩位老人治病費用,壓得李國興喘不過氣。為了掙錢,年過五旬的他拉板車、送黃沙、開山、卸貨,可所掙之錢根本支付不起醫藥費。一次,李國興偶然聽說醫院住進一位出車禍的司機,急需輸血,而醫院缺血漿,他突然有了主意。從此,李國興瞞著家人走上賣血之路,他一面悉心護理應老漢夫婦,一面偷偷到醫院或血站賣血換錢。那段日子,李國興家最灰暗最困難。他沒有工作,4個孩子都未成家立業,生活窘迫,只能通過賣血支付老人醫藥費。讓李國興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11月一天,他替人送東西,背著臺冰箱爬樓梯,中途體力不支,連人帶冰箱滾下樓梯。遍體鱗傷的他不但沒賺到可憐的15元錢,還賠了人家1200元冰箱錢。李國興忍著疼痛,用手猛抹一把淚水。
一個多月后,妻子陳水晶看著臉色蒼白的丈夫,逼他說出身體出了什么問題。李國興拗不過,如實說了“賣血”的事。妻子大吃一驚,繼而潸然淚下:“國興,你怎么這么傻!老人看病,錢不夠我們可以向親戚朋友借,你這是何苦?要是你垮了,四個孩子怎么辦?”“我身體能承受,沒事的,別擔心!”李國興笑著寬慰妻子。陳水晶沒有過多埋怨,只是勸他以后不許賣血,另想辦法籌錢給老人治病。夫妻倆聯手,不久,陳水晶在附近菜市場租了攤位,做起小本生意;李國興找到份固定工作。兩夫妻終于度過了那段艱難時光。
冬去春來,光陰荏苒,李國興夫婦無微不至照顧應家兩老,家中兒子和三個女兒,從小受父母感染,對爺爺奶奶很孝順,時常幫父母。孩子們小時,是應老漢夫婦幫著照看,孩子們跟老人特別親。
李國興長女李曼珠說,爺爺奶奶比村里老人更疼孫輩。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最艱苦時,奶奶總把自己糧食省下給孩子吃,有時還悄悄“變”出些零食,讓別的孩子好生羨慕。讓李曼珠驕傲的是,奶奶有文化,能讀《三國演義》《紅樓夢》,有空就給他們講故事、輔導功課。如今,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另立門戶?!氨M管大家知曉兩位老人不是親生爺爺、奶奶,但都覺得父母如此孝敬,晚輩也不甘落后,經常會帶著好吃的東西看望爺爺奶奶?!?/p>
2004年初,應老漢患嚴重白內障,李國興幾個孩子把老人送到奉化人民醫院,分擔一萬多元白內障復明手術費,給老人安裝國外最昂貴晶體。老人住院期間,幾個孩子輪流陪伴,精心照顧。李國興幾個孫輩也常隨大人看望應老漢,圍著老人太爺長、太爺短叫得歡,應老漢樂得合不攏嘴……2007年,90歲高齡的應老漢在兒孫環繞下安然去世,李國興夫婦化了近二萬元按當地風俗厚葬老人。此后,為更好地照顧應奶奶,李國興跟子女“約法三章”,不讓應奶奶受半點孤苦委屈。
2009年5月,87歲的周老太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臥床不起。每天,陳水晶與兒媳爭著為老人擦身、洗換臟衣被。孩子們輪流給老人喂水喂飯,還在老人床頭裝了電鈴,老人需要時隨時按。
李曼珠記憶里,爺爺奶奶對兒媳遠沒對孫輩好。家里,奶奶話是“圣旨”,不可冒犯,而善良賢惠的媽媽常沒有說話份兒,有時甚至被氣哭。但事情很快過去,媽媽仍一如既往孝順奶奶?!耙黄疬^了五十多年,小摩擦總難免,老兩口孤苦伶仃,我們怎么能跟他們計較?”說起孝敬二老歲月,李國興輕描淡寫。漫長的半個世紀,李國興夫婦從沒和老人紅過臉。
2011年6月,李國興兒子李開浩買了輛轎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載著奶奶去奉化縣城轉。李開浩高興地說,他從小就和奶奶親,直到8歲才從姐姐嘴里知道親奶奶在江蘇?!案改敢郧皬臎]跟我們提起,我們一直當她是親奶奶。她疼我們,我們也孝敬她。”李家女兒深有同感。雖然他們沒和父母、奶奶住同一小區,但經??赐咸!跋奶?,小女兒每天過來幫奶奶洗澡”。李國興笑逐顏開。
近些年,周老太腳經常腫,一腫就很疼。李國興聽老中醫說山上松樹青松絲采來,熱水浸泡,敷在腫處消腫止痛。李國興不顧勞累,幾次上山采“青松絲”,整理好松絲按中醫方法給老母治腳疼。這招果然靈,周老太的腳經過一段時間“青松絲”治療再不腫痛了。她喃喃地說:“國興,真是辛苦你了?!?/p>
周老太逢人便說:“我真是好福氣,有個比親兒子還親的孝子,還有個賢惠媳婦,他們又培養了一群好兒女!”2012年11月,李國興高票當選浙江第一屆“十大孝賢”之首。當年過花甲的李國興登上頒獎臺那一刻,全場報以雷鳴般掌聲。李國興代友盡孝半世紀,讓在場每個人動容。之后,他當選“中國十大孝子”,榮入“中國好人榜”,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人物!對此,李國興非常淡定,因為之前他經常拒絕媒體采訪報道,感人事跡一直被“雪藏”。
“我們敬佩他,但永遠做不到,哪怕是對自己生身父母也不一定做得那么好!”許多認識李國興的人發出由衷贊嘆。而李國興說:“別人只看到我付出,其實,我得到了很多。我學會了感激,學會了如何愛一個人,懂得愛一個人多么不容易,被一個人愛多么幸福!”李國興沒有退休金,生活只能靠兒女補助。身體還算硬朗的他,每天上午去女婿廠里幫忙半天,下午回家與老伴照顧應老太。他說,多虧老伴及兒女細心照料,自己輕松多了。
2017年11月17日,周老太95歲生日。這天,李國興辦了幾桌酒席,親朋好友聚會,替周老太祝壽。望著滿堂兒孫,回想五十多年李國興照顧自己的點點滴滴,周老太感慨萬千,臉上菊花般笑容淚光閃爍。她大聲說:“我要感謝李國興一大家子,感謝眼下好時光,我一定要活過一百歲!”李國興率眾子女、孫子女分批向周老太叩拜。一片歡笑聲響徹廣袤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