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0020)
近幾年互聯網思維已成為一種趨勢, 網上購物、網上繳費、微商代購等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甚至有些省市幾乎實現零現金交易,完全依靠一部手機就能走遍天下。居民生活消費與服務線上化的趨勢悄然形成。“互聯網+”成為了時代的標志,更是互聯網升華的必然產物。埃森哲2014年的調查顯示, 中國受訪者中已有93%表示已準備好網上購買保險產品與服務, 遠高于其他國家71%的平均水平。互聯網保險已經是保險行業增強自身競爭力舉足輕重的一部分,2011年到2014年3年間互聯網保險市場業務保費收入規模從31. 99億元增加到858. 9億元,增長了25. 85倍。保險行業革命性的變化與發展需要對應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支撐,高職院校作為保險實務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承擔著培養能從事風險管理、展業、保險代理、保險核保核賠、客戶服務、保險經紀、保險公估等工作的專業性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責任。2011年到2014年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數3年間由28家(其中財險8家,壽險20家)增加到85家(其中財險33家,壽險52家)。傳統的《保險實務》課程內容顯然已無法滿足培養新型全能人才的需求,改革勢在必行!
在現存的高職高專《保險實務》教材中,課程內容框架與《保險學概論》和《保險理論與實務》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風險與保險、保險合同、保險基本原則、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保險市場、保險營銷、保險公司經營等,高教社新開發的一本《保險實務》教材中創新推出保險規劃、銀行保險新章節,但側重點主要是理論基礎和傳統的保險營銷模式——面銷。而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美團、淘寶、京東等網上購物軟件的流行以及各保險公司的官方網站和移動客戶端的普及,實現了人們足不出戶既能購買保險!那么傳統的面銷方式都是依靠保險公司舉辦產品展銷會、客戶答謝會等方式開展,客戶都不愿意出門了,這些活動怎么還能付諸實踐呢?客戶即是上帝,客戶的生活方式轉變了,我們的銷售模式也應該變革。
互聯網保險擁有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資源,第三方電商平臺在客戶需求挖掘、評估和預測等方面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保險公司通過搜集、整合客戶在互聯網平臺的瀏覽與交易記錄,調查歸納客戶的消費偏好和購買需求,有利于針對性地向客戶推送保險產品,提高保險產品銷售的有效性。互聯網保險作為保險行業新業態已經成為各保險公司爭奪市場份額的主戰場,因為互聯網給保險營銷渠道帶來的優勢不僅僅包括:交易便捷、低成本、覆蓋面廣和信息流通等,互聯網保險的發展還能提升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率!因此,在《保險實務》課程教學內容中增加新章節——互聯網保險,是非常符合人才市場需求的。
隨著互聯網保險從萌芽階段、過渡階段,到現在穩定成熟階段的迅速發展,保險業所面臨的風險和問題也層出不窮,包括:信息安全有風險、信息披露不充分、業務創新有偏差、產品創新不規范、風險管控水平不高、保險服務能力和大數據應用能力不強、監管制度建設滯后等。監管部門和保險公司應該著重從信息安全、服務、產品、法律監管等方面研究互聯網保險的風險和防范策略。所以互聯網保險章節中應包含互聯網保險風險防范與監管。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開設的課程必須滿足以“工學結合”為導向、校企合作為手段,“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現在的《保險實務》課程不管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還是教學資源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課本知識體系與社會脫節,實用性不夠,缺乏互聯網保險等內容。教學內容偏離保險行業和保險市場的發展實際。保險實務的教材不多,而且絕大部分教材內容與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要求針對性不強。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普遍存在。
2.2 教學技術手段單一落后,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缺乏。傳統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技能素質的培養,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代社會既有靠無人機刷臉點名的老師,也有靠幽默相聲、自身才能征服學生的麻辣鮮師。教師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改進教學手段。保險實務課堂上慕課、云課堂、微課、翻轉課堂等新教學模式雖然在逐漸嘗試,但范圍太小,還沒有足夠完善和系統化。
2.3 教學資源嚴重不足,缺少專門的實訓教室,即使有實踐環節,占的課時也比較少,大多流于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專業教師與企業聯系不緊密,有些知識體系已經逐步退化,跟不上時代潮流,教育的學生當然會被淘汰。
3.1 教學內容中增加互聯網保險章節模塊。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保險,指的是通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機構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并實現網上展業、投保、承保、理賠等一系列保險業務,最終完成保險銷售的經營管理活動。所以,互聯網保險這章的具體內容可包括:互聯網保險產品設計、互聯網保險銷售模式、互聯網保險風險防范與監管等,如下表:
此外,學院還可以開設一些涉及互聯網保險的計算機、會計、理財規劃等選修課程,系統性地輔助《保險實務》課程的學習。
3.2 依托新的教學實訓室,創新教學手段。學院可建立高度仿真實際工作環境的互聯網保險服務工作室,配備電腦,耳機、保險軟件等設備,模擬保險公司工作的場景,實現一對一網上在線銷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行動導向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比如開展互動式、啟發式、操作式、案例式、場景式、研討式、訓練式等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應積極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以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
3.3 提升教師團隊素質,增強師資力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要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不能局限在講臺的三寸之地,還要到保險企業頂崗或掛職鍛煉,深入合作企業一線,參觀模擬企業工作流程,實現教師教學與企業實訓深入對接。另外,學院也要積極引進有豐富操作技能和實踐經驗、具備教師任職資格的管理人員和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兼職講師或實訓指導教師,優化師資結構。
互聯網保險章節內容
章節 小節 知識點互聯網保險1.1互聯網保險產品設計前期市場調查(利用調查問卷、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分析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新險種如:銀行卡盜刷險、淘寶退貨運費險、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損失險等,加強市場細分、實現精準營銷)、產品設計參數(費率的厘定)、后期產品滿意度調查等1.2互聯網保險銷售模式如何通過互聯網在展業、投保、承保、理賠、續保等流程銷售服務;官方網站模式(如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泰康人壽等官方網站直銷平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淘寶網、京東網、蘇寧易購、新浪網、騰訊網等綜合電商平臺和慧澤網、優保網、中民保險網等保險中介電商平臺);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模式(眾安保險);如何利用醫療系統、社保系統等平臺信息共享提高保險業務辦理效率等。1.3互聯網保險風險防范與監管如何辨別互聯網保險“搭售、高息、吸睛”等銷售模式下隱藏的風險(包括技術風險、金融風險、系統性風險等);監管部門對互聯網保險新的監管措施(健全和完善金融法律法規、更新監管理念、加強聯合監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