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法國的國旗是自左至右的藍白紅三色,但今夏讓這面旗幟閃耀榮光的,卻是黑人球星博格巴。這位來自幾內亞的25歲移民后裔,在俄羅斯世界杯賽場以關鍵的一粒進球讓法國隊第二次捧回了大力神杯。
為三色旗增色的法國黑人球星不止一位。進球功臣姆巴佩身上有喀麥隆血脈,創造點球的馬圖伊迪是喀麥隆后裔,烏姆蒂蒂、曼丹達生于非洲,其他膚色較深的球員也都有非洲血統。法國隊只有兩名隊員是“純正”的法國人。而整個世界杯賽場26%的球員是移民,非洲裔多達43人。博格巴如今甚至引領著歐洲時尚風潮,在筆者所住的城市,“博格巴同款發型”就成了美發店招徠生意的噱頭。
在移民問題飽受爭議的法國,“博格巴熱”對移民社區來說是重要的。二戰后,非洲原法屬殖民地出現移民法國的熱潮,但移民在法國落地生根還是非常艱難。法國雇主往往按“本國、歐盟、非歐盟”的優先順序挑選員工。移民干了苦活、累活和臟活,但也占用了本國居民的資源,造成普通民眾的排斥心理。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中,退歐派正是用“退歐可以控制邊界和移民政策,防止移民過多”的理由來說服民眾。而由于宗教和文化鴻溝,移民難以融入當地社會。
我了解一些“移民二代”,他們處在夾層中,既難融入當地,也無法回到母國。因為看不到機會,他們往往把當球星或者搖滾明星視為人生成功的唯一出路。那些從小在巴黎的移民社區(其實也是貧民窟)街頭踢球的孩子里,確實也出現了一些超級球星,包括博格巴本人。相對來說,種族歧視和對移民的排斥在球場和舞臺上確實是更少些。
但球星之路對絕大多數移民來說,又是鏡花水月。當球星需要天賦和運氣,也需要高水平、系統化的訓練,這對于普通移民來說仍然是很難企及的。更何況即便是移民球星,也無法完全跨越種族鴻溝。比如,德國、瑞士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球員因為不會唱國歌,不會說移居國的官方語言,就曾引發媒體的爭論。
說到底,要幫助移民真正地融入當地社會,實現社會階層的躍升,需要的不是足球明星這樣的“榜樣效應”,而是大規模、可復制的道路,以及系統性的支撐體系,包括對移民的教育投入,這樣才能真正鋪平移民的道路。
當然,博格巴的走紅,對移民社區來說還是有好處的,至少讓法國社會直觀地看到了移民的價值,愿為移民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20年前法國隊世界杯奪冠,也是重用了移民球員,包括阿爾及利亞移民后代齊達內。在勝利的狂喜下,法國人甚至喊出“讓齊達內當總統”的口號。如今,法國總統馬克龍對難民也比較包容,在議會發表演講時曾表示“絕不接受在整個歐洲范圍內驅逐難民”。三色旗象征的“自由、博愛與平等”,是否能真的在球場以外也實現,考驗著法國官方和民間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