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才
(山東省北鎮中學,山東濱州 256600)
當今社會,受多元文化價值的影響,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很容易信仰迷失。
學生崇拜的大多是歌星、影星等等,對祖國、家鄉、學校、班集體的情感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對學生將來投身祖國建設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是不利的。
愛國是每一個公民應都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所以,我認為,熱愛祖國的情感應從身邊的班集體開始培養,只有對班集體產生熱愛之情,進而才能升華為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感。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1],它是一種充滿柔性的、溫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人際關系和環境的綜合存在,是一種新的德育模式,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指導書《研究性學習活動》第一冊的教學進度,我們所教學的班級,課程進行到了第三單元專題三《項目設計》的活動1——《創意設計》,于是我們研修備課組決定在本學期末之前舉行了一次大型的創意設計優秀作品展覽活動。對于此次活動,各班的要求不盡相同,我所任教的幾個班創意主題就是班徽的設計。著眼于整體,同時關注個體發展,因此本班的部分學生也可自主選題,進行創意設計。
培養學生根據主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繪畫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
培養班集體的自豪感和提升愛校,愛國之情。
我所任教的三個班是市區學生,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普遍較高,能熟練使用基本的畫圖工具,對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也能正常使用。因此,在班徽設計時,要求他們必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電腦操作,不使用手工繪畫。
(1)確定主題。
我們班的活動主題為班徽設計。為了便于學生溝通交流,集思廣益,班內分組,每班6人一組,每班八組開展主題討論活動。
(2)理論指導。
本文提出一種新型結構的磁通門傳感器,該傳感器的主要優點為能夠直接檢測電力變壓器的直流偏磁磁通,估計變壓器偏磁程度,與傳統測量偏磁方法相比,更加簡單、直觀和有效,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指導教師講解創意、創造的概念以及區別,以國徽,校徽,國家節水標志為例,詳述標志的設計內涵。
組織學生到微機房上網查找收集各種標志的設計樣例,進一步積累信息,開闊思路,然后形成自己的獨特構思。在這個階段中,我隨時關注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根據各小組及個別同學的表現,及時交流。目的是,不斷整理所獲取的信息、資料,進一步明確和形成班徽的設計要求:
(1)圖形簡單明了,有內涵,有象征意義。
(2)設計的圖案要能突出本班的特點,能讓人一眼看出班級。
(3)設計的圖案顏色鮮明,但不要過于復雜。漢字、字母、圖案、圖文結合均可。另外要有附有設計說明,即介紹本組設計班徽的含義。
最后小組整合每個成員的獨特構思,利用多媒體軟件繪制出來班徽,發送到老師郵箱。
老師對上交的每個小組集體作品,談談看法,以鼓勵為主。然后學生用A4紙打印出來再組與組之間互評,最后形成大家都較為認可的進一步修改的班徽設計作為我們班的班徽。班徽打印一份交學校參展,一份張貼在教室門旁。
老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成果,并對此次活動給予評價,學生和老師共同評出作品一、二、三等獎。
我們使用評價量表進行評價(見表1)。
表1 研究性學習總結性評價量表
(1)信息技術助力綜合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提供網絡資源,二是多媒體技術(繪圖軟件的使用)。
(2)將思想教育滲透到班徽的認識、班徽的意義、班徽的設計、班徽的評比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集體主義教育,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班級意識。
(3)標志的藝術美對班級文化建設將產生有益影響。學生這次絞盡腦汁的班徽設計活動對以后黑板報美化,電子報刊的版面設計都會有深遠的影響,以后的實踐也驗證了這一點,他們的壁報,電子報刊,版面設計非常美觀。
學術論文——基本性質
基本定義
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后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學術論文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個人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標志。在學術論文撰寫中,選題與選材是頭等重要的問題。一篇學術論文的價值關鍵并不只在寫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選擇了什么課題,并在這個特定主題下選擇了什么典型材料來表述研究成果。科學研究的實踐證明,只有選擇了有意義的課題,才有可能收到較好的研究成果,寫出較有價值的學術論文。所以學術論文的選題和選材,是研究工作開展前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
學術論文,就是用系統的、專門的知識來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或研究成果的學 理性文章。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創造性、學理性。
基本類別
按研究的學科,可將學術論文分為自然科學論文和社會科學論文。每類又可按各自的門類分下去。如社會科學論文,又可細分為文學、歷史、哲學、教育、政治等學科論文。按研究的內容,可將學術論文分為理論研究論文和應用研究論文。理論研究,重在對各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應用研究,側重于如何將各學科的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術和生產技術,直接服務于社會。
按寫作目的,可將學術論文分為交流性論文和考核性論文。交流性論文,目的只在于專業工作者進行學術探討,發表各家之言,以顯示各門學科發展的新態勢;考核性論文,目的在于檢驗學術水平,成為有關專業人員升遷晉級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