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地區森林恢復國際會議上,來自各經濟體的政要就新時代林業新定位展開高級別對話。大家共同探討了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挖掘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森林恢復等議題,一致認為應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森林的多目標管理,實現森林多功能作用,保護生態,改善民生。
中國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譚光明、亞太森林組織董事會主席趙樹叢、斐濟林業部部長歐西·奈卡木、柬埔寨農林漁業部國務秘書陳金森、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森林委員會主席大衛·都塔歐那,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熱帶木材組織、國際林聯、大自然保護協會等國際組織高官代表出席并發言。
譚光明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中國將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積極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通過實施生態護林員制度,加大生態保護脫貧力度;通過在貧困地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大生態建設脫貧力度;通過推動木本油料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大生態產業脫貧力度。同時,通過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堅持保護生態與富民增收相統一。中國林業將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保護,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加快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實行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管理和生態環境嚴格保護,讓最美自然享有最嚴的保護。
趙樹叢表示,支持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命運共同體,是林業新時代的新使命。我們這個地球村仍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還有16億人的生計間接依賴于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森林是正能量;在提高生活質量中,森林是共享福祉。森林是生態系統建設的主體,也是改善民生的載體。盡管各經濟體的森林自然稟賦、經濟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文化認知理念不盡相同,但在保護生態、改善民生這個問題上,我們完全可以共同努力。
(來源:中國林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