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佳勇 鄒濱 曾繁助
摘要:對1998年營建的杉木2代種子園子代測定林30個參試家系5a、10a和15 a生數據進行統計綜合分析,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參試家系間在不同生長期其樹高、胸徑和材積生長性狀上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
關鍵詞:杉木;子代測定
Abstract: Separate data collected in 5-year-old,10-year-old and 15-year-old stand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established in 1998 wer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zed.Duncan Multiple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families in height,diameter of breast height and volume.
Key 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progeny test
現代人工林業以速生豐產、優質高效益為目標,實施集約經營、定向培育的木材儲備戰略,使用林木良種營造速生豐產林是現代人工林業發展最基本的需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為我國南方主要的鄉土工業用材樹種,是我國開展遺傳育種工作較早的樹種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廣東省就系統地開展了杉木遺傳改良研究,包括種源試驗、優樹選擇、雜交育種、子代測定、優良家系選擇等方面,并先后在全省多個地點營建了杉木初級種子園、1.5代種子園、2代種子園[1-2]。
本文根據樂昌市龍山林場和廣東省林科院1998年共同營造的杉木第二代種子園子代測定林A、B兩區的30個參試家系5a、10a和15 a生的胸徑、樹高等生長調查數據,計算其材積,并對這三個生長期的生長性狀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對比和分析,選擇生長性狀較好的家系進行下一階段的優良家系選擇。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廣東省樂昌市龍山林場下五畝工區大草塘,地處東經112°43′,北緯24°97′。年均氣溫19.6℃,年均降雨量1500mm;土壤為紅壤,土層厚度約1m,肥力和保水性能較好。
(二)試驗材料
1996年在樂昌市龍山林場杉木2代種子園內分家系進行采種,1997年培育試驗用苗,1998年春季造林。參試家系共30個,11個全同胞、17個半同胞、以廣東省小坑林場1.5代園混合種(ck1)、小坑林場初級園混合種(ck2)作對照。
(三)試驗設計
子代測定林營造分A、B兩片區,株行距2m×2m,完全隨機區組,八個重復,每小區4株每組合32株。2013年底對測定林進行每木調查,測量指標為樹高和胸徑。
(四)統計分析
立木材積計算公式為:
V=0.000058777042×D1.9699831×H0.89646157[2]。
以單株生長數據為基礎,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軟件作數據統計分析,生長性狀方差分析模型為:
xijkl=μ+τi+υj+(τυ)ij+ωk+(τω)ik+(υω)jk+(τυω)ijk +ρjkl+εijkl
式中μ為性狀總體平均值,τi為家系i效應,υj為區組j效應,ωk為年份k效應,(τυ)ij為家系i×區組j的互作效應,(τω)ik為家系i×年份k的互作效應(隨機效應),(υω)jk為區組j×年份k的互作效應(隨機效應),(τυω)ijk為家系i×區組j×年份k的互作效應(隨機效應),ρjkl為第k個年份的每個區組重復小區內的行間效應,εijkl為隨機誤差[3]。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方法進行多重比較[4],評價A、B各區年份k時的參試家系i在j個區組的穩定性。
二、結果與分析
通過整理A、B各區5a、10a和15a年生子代測定林的單株樹高、胸徑測量數據,計算單株材積量,分別對各區的3個生長性狀的進行多年多區組重復試驗的家系豐產性及其穩定性分析,執行計算后得到主要結果如表1、表2(詳見第2-3頁)。
三、結果與討論
根據A、B兩區參試家系5a、10a和15 a生的樹高、胸徑、材積生長性狀豐產性及其穩定性分析綜合評價結果(表1、表2),A、B兩區3個生長性狀表現優良的家系各不相同。綜合樹高、胸徑、材積生長性狀表現,A區15、5、28、18、30號家系表現優良,B區27、28、23、21、29、11號家系的豐產性產量和效應較大,方差和變異度相對較小,適應區組重復范圍較廣,綜合表現穩定。因此各參試家系5a、10a和15a的生長性狀綜合分析結果表明,家系15、5、28、18、30、27、23、21、29、11號均能作為示范試驗推廣應用的優良材料。
參考文獻:
[1]鄒濱,胡德活,阮梓材,等.杉木第2代種子園效果分析[J].華南業大學學報,2003,24(4):13-16.
[2]賴旭恩,王潤輝,胡德活,等.杉木2代種子園半同胞子代測定林生長分析[J].廣東林業科技,2013,29(1):47-50.
[3]胡德活,林緒平,阮梓材,等.杉木無性系早-晚齡生長性狀的相關性及早期選擇的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01,14(2):168-175.
[4]王潤輝,胡德活,鄭會全,等.杉木無性系生長和材性變異及多性狀指數選擇[J].林業科學,2012,48(3):45-50.
[5]唐啟義,馮明光.DPS?數據處理系統—試驗設計、統計分析及模型優化[M].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