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 孫曉莉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受何種因素的影響,繼而介紹了監測水質的常用方法和有效控制環境現場水質監測與分析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現場監測;水質;措施
水作為生命的源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水質高低對于人們生活質量與社會穩定具有毋庸置疑的顯著影響。我國相關部門為了確保人們的用水安全,對環境水質展開了定期檢測與分析,從而保證水質穩定,并及時控制與處理水污染。本文對環境現場水質監測與分析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并介紹了監測水質的常用方法,最后提出了效控制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質量的措施,以期為水質監測分析部門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一、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的影響因素
環境現場對水質的監測全過程較為復雜并且需要極高的科學性,環境現場監測水質的流程一般包括如下階段,首先是對環境現場的水質進行取樣,其次將水樣送到實驗室做分析與研究,得出關于水質的一系列數據。水質的監測和分析由于涉及到的環節較多,需要進行的操作也較為復雜繁瑣,在數據處理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定的誤差,影響水質監測與分析的質量。為了得到更可靠的水質監測與分析結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首先應明確影響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的一系列因素,從而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通常情況下,環境現場水質監測與分析容易受到如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實驗環境
水資源對于周邊環境具有極高的敏感性,水源附近的環境狀況是影響水質最主要的因素。在對水質做分析時,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度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實驗室環境狀況的影響。例如實驗室空氣中存在的懸浮顆粒會直接影響實驗室內設備監測的可靠程度,懸浮顆粒不僅會對實驗室的整體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并且會引發空氣中靜電荷的出現,若實驗儀器的表面吸附了這些靜電荷,則最終測量便無法保證精確程度。其次實驗室的空氣濕度也會對分析結果造成干擾,若實驗室的空氣濕度不夠適宜,濕度處在較高或是較低的水平,則實驗設備容易因為濕度導致穩定性失去平衡,甚至會破壞設備的性能,使水質監測與分析出現很大誤差。此外實驗室的溫度也會對水質監測與分析造成一定影響。
(二)實驗設備
實驗室的設備和儀器是進行水質監測的主要工具,設備的性能、穩定程度直接影響水質分析結果。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選擇和購買設備時,需要嚴格按照設備標準和規范采購,并對檢查和驗收環節足夠重視。另外,當設備投入實驗室的工作時,要注重對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護。
(三)人為因素
環境現場水質監測與分析的執行主體是相關技術人員,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必須具備全方位的綜合素質,既要熟練掌握水質監測與分析的理論知識,又要具備高超的實踐技能,另外,高素質的技術人員應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與安全意識,能嚴格而規范的開展水質監測分析工作。
二、環境現場監測水質的方法介紹
在環境現場監測與分析水質時通常有兩類分析方法,分別是傳統分析和儀器分析。其中傳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滴定分析和質量分析等,由于傳統分析法的技術要求不是很高,所需成本也較低,因而在小型實驗中較為適用。儀器分析方法是借助專業儀器和設備對色譜、原自分光光譜等進行分析,儀器分析法由于更為靈敏、快速,分析質量較強且效率更高等優勢,在我國水質監測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三、有效控制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質量的措施
(一)規范水樣的采集過程
采集的水樣是否具備一定的代表性是影響環境現場水質監測與分析的最直接因素,水樣的采集需要盡可能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采樣過程的科學、客觀和真實。為此,水樣采集人員必須嚴格遵循相關的采樣規范,從水樣的采集到運輸、保存各個階段都要細致而規范。水樣采集中涉及到的采樣位置、取樣設備以及需測定的項目以及安全性的確保等都需要提前做好規劃,并按照規劃展開。同時工作人員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準,加強專業水平,避免人為失誤。
(二)注重保養與維護相關設備
水質的現場監測與分析一般需要對水溫、溶氧率、導電性、酸堿度等方面進行數據的測量和收集,這離不開各種多參數水質分析儀的作用。另外,每次采集水樣之前需要利用校準溶液對設備進行校準,確保無誤后進行下一步監測與分析,在設備的使用時也要嚴格遵循使用說明進行操作,通過以上途徑保證水質現場監測與分析的準確性。
(三)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
為了更好的保證環境現場監測與分析水質的質量,技術人員的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因而相關部門需要格外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不僅包括采樣與分析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也要令工作人員明確操作的流程與規范和質量控制要求等,同時也需要加強軟素質的培養,強化技術人員的責任意識、規范意識、嚴謹程度、安全技能等,從而盡可能避免水質監測與分析工作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
(四)提高原始記錄的可靠性
作為將水樣采集現場進行復現的重要工具,采樣的原始記錄無疑需要進行細致而客觀的記錄。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采樣的原始記錄向著更高技術性發展,目前我國很多水樣監測站已經配備了先進的環境監測與管理系統,對數據進行原始記錄時不再像以前那樣采用紙質記錄的方式,而是利用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工作人員在監測現場利用便攜程度很高的平板電腦記錄原始信息和數據,繼而將其上傳到環境監測與管理系統中,相關工作人員登錄系統后就可以全面了解到采樣人員、所用儀器以及水樣數據等,從而既方便了原始記錄的收集過程,又加強了水質現場監測與分析的質量控制力度。
四、結語
環境現場水質監測與分析的全過程離不開制度與規范的約束,相關操作人員需要具備高度的專業水準與綜合素質,在水質分析的各個環節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并提高操作的嚴謹性與規范性,從而保證環境現場水質監測與分析的結果更加客觀而準確,從而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
參考文獻:
[1]李梅榕.關于加強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的質量控制探討[J].環球人文地理,2017(14).
[2]劉子晏.淺談加強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的質量控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3):5-6.
[3]黃穎媛,明洪武.淺談加強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的質量控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3,v.36(s1):258-261.
[4]陳華文.強化環境現場監測水質分析質量控制[J].大科技,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