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斯琴高娃 蘇日古格
摘要:海綿理論是對城市怎樣保持旱澇平衡的設計考慮,對于我國城市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積極推進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方面的廣泛應用,對于城市的整體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本文對海綿城市理論的分析,深入研究該理論在現實城市建設中的具體應用,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論;應用
一、海綿理論的基本介紹
作為城市建設的一種新理念,海綿城市理論其主要的機理是城市對雨水等的海綿式吸收存儲方式,當降水時就進行吸水、滲水、凈水、蓄水,將這些水保存起來,當天氣干旱需要用水時,就可以將之前蓄存的那些水取出來充分利用。海綿城市理論的運用,對于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及防止雨水過多造成災害等方面可以使城市具備“彈性”處理的能力,進而增強城市生態系統的自修復功能,降低洪澇問題對城市的影響。
與其他類似城市建設理論相比,海綿城市理論的優勢主要在于其設計的宗旨優先對城市的生態功能進行了考慮,通過人工措施將自然界的生態功能最大化利用,保證城市水治理功能的情況下,最大化利用了天然水資源,通過對自然降水的滲透、凈化、儲存和利用,有力地促進了城市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環利用,促進了城市生態環境的全面保護。
海綿城市理論的設計理念與過去的城市建設理念有著本質的不同,傳統城市排水處理系統的設計理念就是快速,需要排掉的水馬上流干凈。因此,城市排水系統就是粗放型的設計,需要就立刻建一個管道,缺乏整體系統的設計,缺乏對自然環境的考慮,同時也不可避免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不加區分的水統一排放,也因此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海綿城市理論的設計理念就是環保,將作為水患的自然降水進行蓄積,通過必要的處理過程轉化成潔凈可用的水資源,在需要的時候將這些水重新循環到城市的用水過程,災害變成資源,因此提高城市的自修復功能,為構筑環境友好型城市奠定基礎。整個海綿城市建設設計規劃中,會充分考慮對城市水文等方面的情況,確保城市建設前后該區域的基底水文特征保持生態程度的無變化。海綿理論會考慮更多運用自然界的力量進行排水處理,因此能夠滿足水文特征的保持穩定的要求,并從根本上降低城市因降水量過大而造成徑流量發生峰值的問題。
二、采用海綿城市理論進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一)海綿理論技術
對于海綿理論在城市道路設計中所采用主要技術,可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種技術是截留技術。就是利用道路建筑材料以及一些結構設計,來擴大道路匯流水的有效面積,降低降水中因吸收不夠而形成地面徑流,該技術主要用于人為提高降水形成徑流的時間,在降水發生的初始階段有效避免徑流猛增,從而對整個市政的排水管道形成過度的壓力。具體到道路的綠化景觀設計方法中,可以采助綠化喬木灌木伸展樹冠以及樹干的截留和蒸騰作用,實現對降水的分化處理。第二種技術是促滲技術。就是利用提升路面鋪裝材料的透水效率和速率,也可以采用擴大鋪裝材料間銜接縫隙的實際面積的方式,將雨水更多滲透到場地的內部。按照上述的滲透模式分析,可以將道路的透水材料鋪裝大致分3種方式:自透水下面的墊鋪裝、縫隙透水下面的墊鋪裝、自透水與縫隙透水相結合的墊鋪裝。最簡單有效的海綿理論道路設計方案,可直接用于對城市綠色街道的構想和設計當中。發生降水時,降水可以沿著鋪設材料預設的孔隙或縫隙直接下滲到道路路基的基層或者土壤層;未降水時,鋪設材料預設的孔隙或縫隙就成了土壤進行換氣通風的渠道,將水汽重新釋放到空氣中,就像加濕器一樣,能夠降低城市發生干島效應的可能性。
(二)設計案例分析
就具體的案例來做以深入的分析,案例如下:
某城市道路其綠化項目工程的設計總長度為5802m,整條道路計算綠化面積為742000m?,這其中還包括道路退縮的綠化帶面積總面積為568000m?。經調研確認,該項目采用貫穿道路全程的整體綠色設計、建筑和運營。就自然條件來說,該城市所處的地區,其年降水量的分布較為不均勻,在6-8月份是該地區的雨季,其降水量要占到全年降水量總數的73%,而春季是該地區的旱季,其降水量只有全年降水量總數的11-16%。在雨季,道路匯流的雨水徑流直接排入流經城市的河中。就以上的情況,采用海綿城市理論,進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具體設施如下:
(1)對綠色屋頂的設計
綠色屋頂設計,就是對道路兩旁的建筑物屋頂,全部或部分采用綠色植被、綠色植被生長所需的基質、屋頂進行防水處理的結構所覆蓋,而形成的整個綠色景觀改良的屋頂。通過這樣的設計,道路旁邊的建筑物就成了整排的綠色景觀屋頂,其功能就是將雨水形成徑流的時間拉長,屋頂的降水會得到直接吸收或者延緩流到地面的時間,同時還達到了凈化屋頂流水水質的目的。通過完成這些設計,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內的制冷對能源的大量消耗,對調節小范圍的微氣候有一定的貢獻。
(2)對雨水溝的設計
對道路路面,我們還設計了雨水種植溝,這些雨水溝被設置在道路上,整個溝的造型狹長,在溝內種植有適宜的景觀植物,并留有下陷式的景觀生長空間,溝的底部根據實際情況被設計成坡底以及平底的造型,溝體呈現略為傾斜的橫向邊坡,以及坡度更緩的縱向梯度緩坡。當雨水在縱向的邊坡內匯聚,并流入雨水種植溝的底部,與此同時,在橫向邊坡一側的流水會沿著坡度方向流向溝的一端,這有利于匯集雨水。經過這些過程,保證了地下水的不受污染。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建設理論對于發展生態友好型城市道路建設,是一種很有創見的思路和非常有益的嘗試。在設計中,必須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加強城市道路對降水等積蓄和涵養能力。當降水時,可以將雨水收集、過濾,進行必要的處理。當需要用水時,這些積蓄的水就會被重新釋放,水資源得到重新利用。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將可能是災害的廢水,變成了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對城市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昭為.基于海綿城市背景下綠色街道景觀設計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6.
[2]萬賢茂.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的應用與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