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還促進了沿線地區的旅游業與林業發展。基于此本文從旅游業與林業的循環發展模式入手,對“一帶一路”戰略下兩者循環發展的對策進行了分析,政府部門主要通過加強西部長廊建設、加強對林業的投資以及加強生態旅游建設這三方面,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旅游業與林業的循環發展,充分發揮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旅游業;林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具備黃金旅游線路,能夠吸引大量的游客,拉動旅游消費,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還為沿線地區的林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有助于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政府部門提出了旅游業與林業循環發展模式,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環境問題進行有效治理,為“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建立生態屏障,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可持續發展。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旅游業與林業循環發展模式分析
從循環經濟理論角度看來,旅游業的發展和多個行業關系密切,林業的發展不僅與旅游業關系密切,還會受到國家戰略的影響。因此,“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實施,為我國旅游業與林業的循環發展提供了機遇,能夠實現兩者的共同發展。在旅游業和林業循環發展模式下,對于旅游業而言,其發展動力主要來源于政府部門對旅游業的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濟貿易以及文化紐帶帶動的旅游互通;旅游資源主要來自于“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地文景觀、天象氣候景觀、歷史遺跡以及水域景觀等。對于林業而言,其發展能夠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森林生態環境,提高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效果,促進對外林業投資,實現西部綠色長廊的建設;林業資源主要包括生物資源、氣候資源、文化資源以及景觀資源等,能夠為旅游業提供豐富的旅游資源。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下,我國旅游業與林業能夠進行循環發展[1]。
二、實現旅游業與林業循環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西部綠色長廊建設
要想實現旅游業與林業的循環發展,我國政府部門首先要加強西部綠色長廊的建設,將我國西北地區的九個省、中亞地區與東歐地區作為基本紐帶,加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區域合作,共同進行生態建設。具體而言,我國西部地區的土地面積約為全國總面積的44%,該地區的森林面積約為7804萬hm2,占據全國總面積的比例為35%,森林資源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在我國主體功能區的規劃中,一共包括25個重點生態功能區,西部九省中包括11個,涉及到306個縣區,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我國西部地區的政府部門需要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加強西部綠色長廊建設,在歐亞經濟論壇以及亞歐會議的支持下,結合《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等政策法規,分析潛在市場,通過西部綠色長廊的建設,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生態環境,為旅游業和林業的循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對林業的投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我國林產品貿易的發展,貿易額逐年增加。與此同時,旅游業與林業循環發展模式的推出,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有助于生態文明建設,能夠發揮出穩定民生的重要作用。而上述作用的發揮需要政府部門對林業的重視,加強對林產品的投資,為國際貿易、旅游業與林業的循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旅游業與林業循環發展的管理,為“一帶一路”地區的居民提供全面的培訓服務,促進當地的旅游行業發展。
(三)加強生態旅游建設
在旅游業與林業循環發展的過程中,“一帶一路”周邊地區的生態危機與環境壓力較為嚴重,周邊國家已經就生態保護方面達成共識。因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林業生態文明論壇,用于培養林業生態管理意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鼓勵“一帶一路”周邊地區進行生態旅游建設。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高對土地荒漠化的重視,進一步鞏固林草植被,將土地保護和恢復自然作為管理目標,通過人工修復方法、生態紅線規劃以及沙地植被等方式,加強對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在此基礎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就生態環境治理技術進行溝通交流,實現生態文化與旅游行業的有效融合,加強生態旅游建設,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2]。
三、結論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實施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發展,可以實現各行業的協調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旅游建設以及西部長廊建設,將旅游業與林業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兩者的協同循環發展,實現旅游業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趙倩.“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與東盟旅游業合作研究——基于AHP-SWOT分析法的視角[J].中國市場,2016(17):175-177.
[2]李筱剛,鮑鏡屹.“一帶一路”戰略下徐州經濟增長點及其培育對策研究——以徐州生態旅游業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