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靜
摘要: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6%,截至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政府等有關部門也逐步將農村地區的發展完善納入了重點工作計劃中。正值這樣的經濟背景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出臺就顯得至關重要,它對于深入推進農村地區穩定發展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與現實意義。本文以現階段農村改革現狀為例,深入分析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進程中的要點以及面對現實問題需要采取的對應戰略,希望能夠通過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整體策略以及方式方法的全面闡述與結合實際的具體分析,以此來為相關機構的工作開展提供有力借鑒。
關鍵詞:改革;經濟體制;集體產權;方式方法
從近幾年來看,我國相繼出臺了多項改革舉措文件,其中大部分對于農業提出了相應的放寬政策。比如,減弱了對于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的限制,在擴大土地承包權利的基礎上更加完善了基本的用地制度,與此同時,也在推行不同層次的水權交易制度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1]。由此不難看出,推進合理并且準確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于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汪清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現狀
在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中,我們會面臨如何準確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問題。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為例,由于該縣絕大多數村民長年在外務工,致使身份界定問題在工作推進中遭遇瓶頸。同時對于如何確定資產的價值沒有相關標準,也沒有能夠提供評估的第三方。由于農村集體資產構成較為復雜,并且農村資產并未進行提取折舊,因此對于資產的價值評估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依。
(二)改革的必要性
從近幾年我國的農業體制改革推行工作來看,整體推進工作完成情況較好,農業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但是,在整體工作的進程中,法制建設并沒有提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導致整體建設中的部分重點問題得不到切實解決。由于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存在了較大的碎片化現象,嚴重影響了改革效率的提升。比如,最近幾年,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已經明確規定了農民財產的權屬問題,農民得到了更大的權益,也就能夠有效避免經營權外流等現象的出現。然而在實際工作的推行中,由于房子和土地在農民住房產權中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給權益外流現象的出現提供了新的機會。要想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切實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政府等有關部門就要徹底弄清楚歷史上農村制度發展的整體進程,在將權利行使以及所屬主體完全分清的前提下,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系統重構。
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全面推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從未停止過對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但是,在產權制度改革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很多存在于工作中的問題沒有得到改革者的具體分析,這就使得我們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當中雖然擁有相當多的實踐經驗,但是改革者卻對于這一改革的認識沒有達到應有的深度。
(一)集體產權的歸屬問題
集體所有制,是我國兩大公有制形式之一。但是,從歷史沿革來看,集體財產的歸屬問題卻是有史以來一直存在爭論的。“集體經濟所有”、“勞動群眾集體所有”、“村農民集體所有”等都是集體產權的權利主體。也曾經有相關專家提出這樣的想法,即主張依據《物權法》來對集體產權進行歸屬性的劃分,但是這種依據的科學性也是值得進一步商榷的問題。
(二)集體產權的支配問題
《物權法》、《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普遍認為村民委員會有權支配集體產權,主張他們應該行使這項權利,但是也有不同的文件主張“村民集體經濟組織”也可以行使這項權利[2]。從現實來看,農村人口不會存在大規模流動的現象,因此,上述兩項支配主體之間的差異就顯得不那么鮮明。然而,農村人口的流速一旦加快,城郊結合部的集體成員與自治成員之間就不會產生大規模的交集,那么村民居委會如果對集體資產行使支配權,村民集體經濟組織的權益就會遭到侵犯。從這一點來講,權利行使主體的正確劃分,是我們需要加強重視與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集體產權的用益問題
成員權制度是農村集體所有制當中的一大特色,它的設立對于界定集體成員、集體成員的權利以及推動農村地區改革制度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目前《物權法》中對成員權制度有著良好的規定,但是我們還要將它的內容進行細化以便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重視的要點內容。
三、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戰略
(一)全面開展集體資產清產
土地、草原、森林等資源,以及房屋、器械、工具等設施都包括在集體資產之列,全面對這些資產進行清查,進而將其納入相關的標準中,讓集體資產在獲得明確分類的前提下取得相關的原始憑證是推進產權改革的重要工作內容。根據資產的類型不同制定系統且有針對性的清產標準,能夠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權能問題是存在于經營性資產股權當中的普遍問題,因此改革工作的重點是有經營性資產的村落,股份合作要在集體經濟組織當中進行才能更加系統地推進合作制改革。除此之外,工作開展中要積極聽取百姓的意見,將他們的反饋及時融入到改革體系當中,才能凸顯合作制改革的價值和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相關工作者在工作推進中一定要針對現狀具體分析,在這樣的前提下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參考文獻:
[1]陳榮卓,劉亞楠.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與農村社區腐敗治理機制建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
[2]方志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理論和模式選擇研究[J].科學發展,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