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高校學生違反制度的行為表現,分析了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并結合平時工作經驗給予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高校、違紀、成因、對策
違紀行為的發生是某些有個性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越線行為。
首先,我對于我院學生違紀行為進行了統計與分析。
本學期,我院總違紀率1.56%,其中通報批評20人,警告4人,嚴重警告1人,記過1人。
帶著這些數據,展開我的分析。
一、大學生違紀是指大學生超越了《學生必讀》的規定,違反了日常學生規范,其結果損害了學校、班級或他人的利益。大學生違紀行為具體表現為:遲到、早退、曠課、打架斗毆、賭博、抽煙、酗酒、不文明交往、不文明著裝、夜不歸宿、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考試作弊、邪教、小偷小摸、損壞公物、網絡傳播不實信息、網絡攻擊他人等。
二、其違紀行為歸根到底包括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違紀產生的根源,外因是違紀產生的條件。現就大學生違紀行為產生的成因及心理特點做以下幾點分析:
1.大學生自身原因
大學生違紀行為產生的內因,是指違紀行為主體自身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心理偏差。
就大學生而言,在其履行角色義務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之間的沖突,需要做出選擇。這時,學生自身的紀律意識、法律意識、行為習慣等等的修養如何,就決定其選擇何種行為的關鍵性因素,一般地說,如果學生自身心理素質偏差、紀律意識淡薄,在一些沖突面前就可能導致違紀行為的發生。
第二個方面是品行偏差。大學生對《學生必讀》內的校規校紀充分認識和正確的理解,是大學生守紀的基礎。如果大學生對校規校紀的認識與理解不夠正確,當他履行角色義務時,支配他行為的內驅力,就可能發生偏差,而這種偏差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克服外部誘因和內心障礙的勇氣和毅力。久而久之,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這樣違紀行為的產生也就避免不了。可以說,學生的素質不好、修養不高,是違紀行為發生的內在根源。
2.外部環境原因
大學生違紀行為產生的外部因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和學校原因
(一)社會原因
(1)網上負面輿論的沖擊,對大學生有很大方面的影響。現在是一個無人不網的時代,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快手、抖音、今日頭條等自媒體的興起,大量的信息、良莠不齊,色情、暴力、虛假信息等,對正在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學生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2)社會輿論環境負效應
社會一些網吧、酒吧、KTV等營業性娛樂場所以種種方式引誘、招攬大學生,一些語言粗俗、格調低下及淫穢色情暴力等影視文化,摧殘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原因
(1)家長文化程度偏低和教育方法不當。一些家長對獨生子女溺愛有加而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而缺乏管教,偏袒有余而批評不足,造成子女性格上的嬌氣與任性、需求上的享受性、處事上自私性、行動上的散漫性。還有的家長對子女簡單粗暴、不問青紅皂白,對學生調皮的行為拳打腳踢,使學生感受到強烈的侮辱感、受挫感,產生怨恨、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
(2)家長行為偏差。父母的自身素養、價值目標、生活方式和行為舉止對學生個性品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少數家長自身思想意識差、素質不高、不注意言傳身教,或自身行為不檢點,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
(3)父母關系破裂。父母離異給相當一部分學生身心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如一些單親家庭對孩子缺少溫暖和關愛,造成子女心理上的閉鎖。
(4)留守兒童的增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影響。
(三)學校原因
(1)對于學生入學時開展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對《學生必讀》的講解力度不夠,學生對校規校紀的認識不夠全面和詳盡,導致行為意識上的不緊張。
(2)由于輔導員工作任務較多、學生人數較多,和學生接觸時間有限,雖然有班委負責,但是教育有限。
(3)輔導員和任課教師交流較少,對部分學生了解片面,導致在某些課堂上部分學生逃課普遍,違紀學生大都有從眾心理,認為法不責眾,難以杜絕。
(4)缺乏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家長對學生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只知道在家情況,在校情況知之甚少,了解不多。
上述所列,只是產生大學生違紀行為的一些成因,大學生違紀行為的產生是多種成因作用的結果。大學生的違紀行為破壞了班風,有的損害了學校形象,有的甚至為學校的穩定構成了威脅。因此,大學生的違紀行為在學生管理上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面對學生違紀的對策
1.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分析每個學生的違紀成因及違紀情況,及時作好記錄;
在本學期中,我們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創造性的完成了許多工作。在違紀上,利用“愛班級”系統,統計學生違紀行為,記錄他們6S考核,確定重點關注對象,著重對他們進行教育、跟蹤,有效的控制了違紀行為的發生。
2.公開評優評先程序,有違紀行為者,一票否決;
為加強學生對平時6S考核的重視,進一步增強學生積極性,我院班級進行了規范性的校級“三好學生”評選條件及方法。此方法除了遵循學校有關文件外,根據各班不同的班情,進行了稍作修改。有的班級積極的學生成績較差,成績好的學生不積極,為了衡量這兩方面,在保證原則性不變的前提下,對申報條件稍作放松。通過此次申報與競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自己6S考核和學習成績的重視,也增強了他們的積極性,形成了一個較為良好的班風班紀。
3.完善“三困生”檔案,做好重點學生的提前預防、重點關注;
我深知,違紀學生有一大部分是排查出來的“三困生”,他們或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者家庭有變故、亦或孤獨、自閉、思想偏激,不與其他同學在一起。在輔導員平時工作中,多關注這樣的學生、采用“一幫一”、“多幫一”的方法,經常性的和他們聊天、談心,可以有效降低他們的違紀率。
4.公開對違紀學生的處分程序,做到公平處理、公正執行,以儆效尤;
對違紀學生,按照相關條例,公開在班級內處理,讓每一個學生都認為這種行為是錯誤的,讓違紀學生產生負罪感,進而讓他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遵守學校相關制度。
5.不定時的對學生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講述步入社會的經驗及違紀造成的后果;
讓學生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人將會在社會上無法立足。這種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還可以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規劃,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對自己素質的養成都形成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種故意違紀,首先進行口頭教育,并且講述他違紀行為的危害以及進入社會后有類似情況所產生的后果,比如,在學生會抓住某人違紀后,拒不承認、登記虛假信息、態度強硬等,我們要從社會角度講解他這種行為所產生的后果。
第二種違紀是存在僥幸心理的違紀,比如所常見的就是使用大功率電器,上次有一個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被我抓到,并且平時表現較好,就是存在了僥幸心理,首先讓她寫出了一份深刻的檢討,然后讓她在全班范圍內召開一期以“大功率電器的危害”為主題的班會,督促班級學生遵守校規校紀;
第三種違紀是被違紀,我院以女生居多,有一部分女生和其他男生談戀愛,容易發生不文明交往的違紀行為。班級有一女生,平時表現較好,有一次在后山和她男朋友發生了不文明交往行為,且在登記信息時,男生態度極差,了解情況后,知道她是一不小心被違紀的。這種情況,不能只教育不文明交往這個違紀行為,而應該重點從交友、談戀愛要慎重這個角度去教育,讓學生樹立自尊、自重、自珍、自愛的自我保護意識,樹立良好的擇友、交友方法。
對大學生違紀行為的治理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勇于實踐、講究方法,大學生的違紀行為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作者簡介:
孔德剛(1992.07-),男,漢族,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工學學士學位,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