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子明
內容提要 面對全新的傳媒生態,《鄭州日報》以“品質新聞”為引領,每臨大事要事,在打造特刊品牌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預熱報道營造氛圍+動態新聞全媒推送+精品特刊強化效果”的成熟模式,提升了黨媒影響力。近年來,《鄭州日報》先后出版近百個大型特刊,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本文是其思考與實踐。
新的形勢下,如何辦好黨報、牢牢把控主流輿論陣地,是黨報當前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黨報要在全媒體時代求得生存發展空間,必須探索出一套“網無我有、網有我精、網精我深”的辦報模式,使報紙這只古老的“金鳳凰”浴火重生。正是在“做有品質的新聞”這種大辦報思路之下,《鄭州日報》找到了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載體——精品特刊。特刊堅持黨報品牌意識,秉承“權威決定影響 品質引領未來”的辦報理念,堅持做到重大活動、重要節點特刊從不缺席,以深度、精致、耐讀、經得起市場檢驗為目標,力求每一份特刊都能成為文化積淀下來。
2018年3月17日,是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視察河南工作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4周年。為做好這一重大報道,早在年初,紀念總書記視察河南4周年特刊就列入今年工作計劃,在籌備全國兩會全媒體報道的同時,在報社內部聽取意見,征集特刊內容、名稱等,并由總編輯負責、編輯部牽頭進行責任分工,各條線記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追尋總書記的足跡,再次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車間廠房,回憶溫暖鏡頭,講述轉型發展,展望美好生活。
3月17日當天,《鄭州日報》推出16版大型特刊《磅礴偉力》,為兩會宣傳增添了一抹亮色。特刊圍繞“總書記,請您檢閱”這一主線,展示了習近平總 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之后的4年間,河南和鄭州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可喜成績,全方位多角度、有細節有溫度、有事實有數據地梳理出一份壯麗恢弘的答卷。
特刊封面全版大紅色鋪地,焦裕祿與一對農村老人在一起的雕塑和河南自貿區、新鄭國際機場、飛馳的高鐵、中歐班列等圖片隱隱浮現,襯托著居于版面中間的習近平總書記巨幅全身照片。整個版面文字圖片渾然一體,既具視覺沖擊力,又讓人精神振奮,充滿力量,心底油然升騰一種豪氣。
總書記,河南向您報告——《習習春風暖中原 碩果盈枝看河南》《率先實現脫貧夢 擼袖再戰奔小康》《奮斗走出“幸福路” 幸福溢滿張莊村》《精準扶貧量身定 致富路上攜手行》《傾心傾力惠民生 殫精竭慮利百姓》……特刊傳遞出總書記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深情厚愛、殷殷囑托,記錄了四年來總書記的足音回響在中原大地,激勵著廣大干部群眾砥礪奮進、開拓前行的鏗鏘腳步;重整行裝再出發,砥礪奮進續華章,特刊更奏響了一千萬鄭州人民站在新起點,邁向新時代,奮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奮進樂章。
2017年9月29日,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在鄭州航空港區盛大啟幕,《鄭州日報》推出大型紀念特刊《城中山林》。特刊內容豐富多彩,各個部分,比如《絕憐人境無車馬 信有山林在市城》,寫天下名城名園勝景,今朝匯聚“錦繡園博”;《兩岸花柳全依水 一路樓臺直到山》,寫交通便利,風景如歌,“相約園博”不負美景;《隔斷城西市語嘩 幽棲絕似野人家》,讓百姓參與園博,讓園博貼近百姓,“百姓園博”,把美景“搬”回家;《百閣風行同鷺起 滿園秋色共潮生》,圍繞“中華一脈、九州同夢、絲路花海”,中原地區黃帝文化、尋根文化、北宋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串起“文化園博”;《居士高蹤何處尋 居然城市有山林》,肩負雨洪調蓄功能,“大海綿”套著“小海綿”,“海綿園博”就在你身邊;《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智慧買票、智慧導航、智慧停車、智慧儲物,“智慧園博”處處充滿智慧……
特刊推出后,均受到讀者廣泛好評,河南省委宣傳部、鄭州市委、鄭州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也給予充分肯定。
無論傳媒市場風云如何變幻,做好內容始終是王道。新聞吸引用戶,精品特刊則能夠留住讀者。互聯網時代,新的媒體形態層出不窮,但黨報仍然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文化最重要的承載者和體現者。報紙特刊的地域性不會輕易被克隆,利用特刊打造充滿地域特色的品質報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競爭中保持獨特性的有效手段。今天,報紙要以“快”來同新媒體一爭高下,顯然是以短擊長;而內容豐富,凸顯個性化和本土化,注重文化品位,專注于深度閱讀精品特刊的打造,無疑是黨報在媒體競爭中制勝的砝碼之一。《鄭州日報》建立新聞臺歷,瞄準重要新聞節點,提前謀劃,舉全報社之力制作精美特刊,彰顯黨報風采。
2016年7月1日,《鄭州日報》用一份叫做《格局》的特刊,慶祝自己67歲生日,梳理鄭州的發展,和讀者一起認識鄭州、理解鄭州、熱愛鄭州、奉獻鄭州。 67年,歲月倥傯,幾度崢嶸,一張報紙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事風云,見證了一個甲子的城市變革。一座國際范兒十足的開放之城、航空之城、立體之城、通衢之城、陸港之城、貿易之城、產業之城、創新之城、文明之城、總部之城、金融之城、魅力之城,帶著“國際商都”的夢想,挺立在世人面前。
2017年7月1日,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報名的報紙——《鄭州日報》已創刊68周年。創刊68周年特刊以《68年“一”以貫之》為名,分“一年一闋祝椿齡”“一帆秋色共云遙”“一帆風雨路三千”三個篇章,不但記錄鄭州正在跑出全球互聯互通的“加速度”,正在成為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的城市領跑者,正在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中原和世界的新支點,正在譜寫向著世界強力脈動的新傳奇,而且展示了報紙自身,這份黨報依然是捕捉城市脈動,與之同頻共振的使命擔當者;依然是城市續寫時代傳奇,相伴共譜華章的歷史見證者。
《鄭州日報》用這份特刊向黨和人民作出莊嚴承諾:68年后的今天,《鄭州日報》和鄭州一起,站在新起點,擁抱新理念,追求新夢想。
五千年前,人文始祖黃帝出生在具茨山麓軒轅丘,建都于姬水河畔有熊國,華夏民族文明之火在中原腹地點燃。新鄭,因此成為華夏兒女的心靈家園,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也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的精品工程,世人稱道的“盛世國典”。而在每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夕推出特刊,已經是《鄭州日報》多年來的傳統。
2017年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來臨之際,《鄭州日報》推出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十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大型特刊《尋根河之南》,回望傳承血脈的圣火,梳理十年盛典累累碩果。“還鄉無需衣錦,近鄉沒有情怯”。在“黃帝文化”“根親文化”“姓氏文化”浸潤中成長的鄭州人,用這份飽含深情的新聞紙,歡迎全球炎黃胄裔,團聚大河之南、九州之央,尋根問祖、祈福納祥,同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2018年戊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特刊《此有一方土 可以慰你心》,則從“炎黃兒女尋根親,共襄大典十三載”;“九項儀程敬始祖,虔心一片拜軒轅”;“文化輝映新時代,大咖云集縱橫談”;“群英薈萃論古今,妙語連珠品華夏”;“智慧講臺精彩多,文化盛宴馨香濃”;“文明起源黃帝始,華夏子孫血脈連”;“四海賓客似云來,合作共贏俱歡顏”等篇章,全方位展示了大典的歷史、意義、成果和展望。
許多傳統意義上“新聞性”不是很強的事件,經過整合、歸納、提煉,“時代感”得到彰顯,更加出彩。




2017年10月28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適逢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鄭州日報》推出“十九大時光”九九重陽特別策劃《世紀見證》,聚焦鄭州市現有的276位百歲以上老人,他們,用一身的故事講述生活在盛世中國的無限榮光。
《鄭州日報》將打造優質特刊作為核心競爭力,發揮團隊力量,組織精兵強將精心采寫稿件,標題制作力求精美,版式設計新穎有沖擊力,版面語言力求豐富考究有內涵。
2016年,國家發改委先后在文件中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不約而同成為鄭州、成都、武漢三市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心的熱門話題,代表、委員紛紛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鄭州日報》隨即與《成都日報》《長江日報》等主流媒體聯動,合力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建言獻策。《鄭州日報》及時推出“2017全國兩會特別策劃”——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特刊《居“中”致遠》,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以“機遇爆棚”“戰略疊加”“大國重鎮”“御風而行”“沖天一躍”等為題,對成都、武漢、鄭州三個城市搶抓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做法進行集中報道。同時和《鄭州晚報》、鄭州人民廣播電臺、鄭州電視臺及鄭州融媒體上百個“兩微一端”、移動視聽媒體一起,奏響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華美樂章。
圍繞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已經不是《鄭州日報》第一次推出特刊了。
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改委2016年12月26日公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規劃》明確指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日報》即推出《邁向第一方陣》——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特刊,梳理鄭州發展步伐,凝聚全市人民力量,力爭讓黨報在中部崛起、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擔當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2017年4月1日上午,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儀式在鄭州舉行,這標志著河南自貿試驗區正式啟動建設。這既是國家賦予的一項重大使命,也是河南發展難得的一次戰略機遇。當日,與河南自貿試驗區同時掛牌的還有遼寧、浙江、湖北、重慶、四川、陜西自貿區。這7個自貿試驗區與此前的上海、天津、福建、廣東4個自貿試驗區,共同形成了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1+3+7”新格局。4月2日,《鄭州日報》推出《河南加入自貿區“朋友圈”》特刊,從戰略支撐升級、陸空銜接升級、內陸經濟升級、區位優勢升級、營商環境升級等方面詳細解讀自貿區給河南經濟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為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點贊,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2015年9月25日,鄭州國際航展啟幕。《鄭州日報》策劃出版24版大型特刊《追夢空天》,多角度全方位展現航展盛況。版面設計精美大氣,靈活運用毛主席詩詞作為各版標題,形象生動氣勢恢宏,受到讀者和參加航展嘉賓的一致好評。
2017年4月27日, 又是一年鄭州航展,一直用高品質新聞紙陪伴鄭州航展成長的《鄭州日報》,再次推出飽含深情的2017鄭州航展特刊《飛龍在天》。大家用這份氣勢磅礴的特刊,為鄭州國際航展三周年慶生,為鄭州打造現代航空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鼓與呼。
2017年7月30日,在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實戰化訓練的1.2萬名官兵,以戰斗的姿態走上閱兵場接受檢閱。《鄭州日報》次日即推出特刊《點兵朱日和》,帶讀者領略9個作戰方隊的雄姿帶讀者走進閱兵現場,一覽人民軍隊新格局、新面貌,新裝備、新陣容。
這次閱兵公布消息較晚,《鄭州日報》在有限的時間內加班加點,連夜制作出這份大氣磅礴的特刊,獻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
每臨大事,必出特刊;每出特刊,必定驚艷。《鄭州日報》已初步形成了“預熱報道營造氛圍+動態新聞全媒推送+精品特刊強化效果”的成熟模式,將特刊打造成《鄭州日報》的一個知名品牌,有效提升了黨媒影響力。特刊,已經成為《鄭州日報》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的同時,也得到廣告客戶的青睞,每期特刊都能吸引一批數量可觀、設計精美的品牌廣告,報紙廣告收入連續五年穩定上升,取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2017年11月16日,中國報協黨報分會30屆年會上,《鄭州日報》榮膺“中國城市黨報品牌影響十強”;2018年3月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2017全國“百強報刊”名單,《鄭州日報》榮膺“百強”,是全國五家入圍“百強”的省會黨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