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神經科學學會主席、深圳大學特聘教授
我們知道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流工具,是個體思維的最有效的載體,對兒童青少年來說,語言是他們習得的最重要的能力。但我們國家的學齡兒童中患有嚴重閱讀障礙、表達性障礙者大概有三千多萬,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素質教育的實施。
先前我們和北京師范大學董奇教授、北京大學高家紅教授的團隊一起合作,利用腦成像進行研究,發現人腦處理語言的中樞有一定的文化的差異。比如,我們的大腦處理中文的區域和處理英文的區域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某些區域對處理中文非常非常重要,而對處理英文卻不重要。籠統地說,處理中文有七個子系統,處理英文有四個子系統,用來加工處理漢語和中文的腦區更多。
對于中文閱讀能力的發展,不少兒童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大腦功能缺陷,即關鍵腦閱讀功能區的活動強度不夠。這是造成他們閱讀障礙的原因。通過對語言能力異常的人群,特別是有閱讀障礙的中國兒童的研究,我們發現,左腦額中回的激活水平是診斷中文失讀癥的腦功能的指標。
根據這一系列的發現,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Dehaene把我們的工作命名為“大腦語言功能區文化特異性理論”。目前這個科學發現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臨床——神經外科手術方案設計。外科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根據我們的發現保護患者的大腦語言功能,避免人為造成偏癱失語。
去年9月份以后,我們其中一個工作是研究大腦閱讀中樞的發展模式和相關的影響因素。我們用功能磁共振掃描了125個跨年齡段(從6歲到75歲)的人群,發現不同年齡段的人閱讀中文的時候所用的腦區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是激活的強度有所不同,年齡越大激活程度越弱,呈線性的負相關。這跟英文不一樣,英文是一個線性的正相關,兒童越小大腦的激活越強。
為什么中國兒童六歲開始就使用和成人一樣的腦區來加工中文呢?我們認為這是受文字特點的影響。我們把漢字作為最基本的視覺符號來學,最開始的時候由大腦負責,但英文不是這樣。美國的小孩子怎么學英文的呢?靠聽,不停地聽。美國的小孩子學英文是不寫的,他們一個星期只寫一到兩個小時,而我們的孩子學中文每天都要寫一兩個小時,不然的話學不會。這是大腦語言中樞發育形成的環境因素、學習因素。
現在我們寫得少了,廣泛地使用電子設備,使用拼音輸入法,使用智能聯想輸入法,這對我們的中文閱讀能力發展是有影響的。我們在幾年以前就發現,過度使用電子設備使我們小孩子的閱讀年齡滯后兩個年級的比例為28%,也就是說,五年級的孩子連三年級教材上的句子都讀不了,四年級的孩子連二年級的書都讀不了。這非常可怕。

更有意思的是閱讀和拼音輸入法的使用時間、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有非常顯著的負相關,而且年級越高它的負相關就越大。拼音輸入法的過度使用會不會影響大腦的閱讀中樞的發育和發展呢?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和首都師范大學的周蔚博士、羅勁教授一起合作,用功能磁共振掃描平均年齡十歲的兒童,其中24人每天使用拼音輸入法65分鐘,另外23人每天平均使用9分鐘。結果發現,每天使用拼音輸入法65分鐘的兒童,其大腦關鍵閱讀區域的激活明顯弱于較少時間使用拼音輸入法的兒童。具體表現是,左腦額中回和左腦額下回這兩個核心的中文閱讀區域的發育發展嚴重受到了使用拼音輸入法的影響。
我不反對兒童在一年級學習拼音,拼音是學習漢字的“拐棍”,是一定要學的。但在學會了以后要限制使用拼音輸入法的時間。我國兒童青少年使用的電子設備,必須配備書寫空間,使用半個小時拼音輸入法之后機器自動停止這個功能,自動切換到書寫。否則,我們的語言能力、中文書寫能力將受到很大影響。再過二三十年,估計會寫兩千個漢字的正常成年人都將會很少。如果連寫漢字、讀漢字都不能做到,談何民族文化的繼承?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國家應立法限制使用拼音輸入法的時間。拼音輸入法確實是個很好的東西,但是不要用過了,什么東西用過了都會影響人類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人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沖突的。
我們知道,影響中文閱讀能力發展和閱讀障礙的因素有很多,我們現在需要了解哪一兩個因素對中文閱讀能力的發展最重要。我們正在和北京師范大學、陜西省大千教育公司合作,對兩千多名2~5歲的兒童進行為期五年的追蹤研究,從行為認知方面系統地測試兒童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希望能找到對閱讀障礙進行行為干預的最佳方案。
我們還協調、啟動了漢語口語和中文閱讀能力標準化測驗工作,制定中文閱讀障礙診斷的國家標準。與天津師范大學、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單位一起,通過編制和使用標準化的中文閱讀能力測驗,來解決我們國家兒童閱讀能力測試的標準問題,希望能夠找到影響中國閱讀能力發展的核心因素。
現在對中文閱讀障礙進行大隊列研究非常困難,因為我們沒有國家標準化的閱讀能力測試。比如,我們和清華大學的孫義民教授合作,對接近六萬名小孩一個一個測試,選出了三千名有閱讀障礙的兒童進行基因研究。因為我們沒有標準化的測驗,所以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我們迫切需要漢語書面語和口語能力評估的標準化。
下一步的工作是設計語言發展測試的工具,既要做口語的,也要做閱讀能力的。我們希望五年之后,能夠真正地找到促進中文閱讀能力發展的早期認知指標。
早期的研究發現,中文的閱讀涉及獨特的腦區域,這些腦區域的發展和發育異常除了學習環境的因素以外,還受到基因的影響。我們希望采集三萬個樣本,通過全基因組的分析方法,來研究每一個大腦語言的功能區發育和發育異常的基因因素,也希望和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有關的方面一起合作,在兩年內完成這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