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實施《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有助于浙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八八戰略”關于依托浙江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部署;有助于浙江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有助于解決浙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近年來,浙江省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兩山”理念,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千村整治、萬村示范”等行動取得豐碩的階段性成果,自然和人居環境極大改善。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加快實現“兩個高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順應大勢,全面部署大花園建設行動。2017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首次提出要“謀劃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綱要,使山水與城鄉融為一體、自然與文化相得益彰,支持衢州、麗水等生態功能區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把生態經濟培育成為發展的新引擎”。201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花園是現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態。要按照全域景區化的目標要求,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城市、國家公園”。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由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開展了《大花園建設行動思路研究》《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編制工作,省委有關領導多次聽取編制情況專題匯報。編制組先后赴衢州、麗水等地開展實地調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溝通銜接,2次邀請國家和省級專家進行咨詢,6次征求11個設區市和有關省級部門意見,歷時近一年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此外,按照體系化推進的要求,制訂了責任分解表、指標體系、工作推進體系、政策體系、評估考核體系并多次征求了相關部門意見。
提出把衢州、麗水打造成大花園的核心區。衢州、麗水兩市是浙江的生態屏障,擁有優質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同時也是浙江的后發地區。《行動計劃》把衢州、麗水作為核心區,就是要依托兩市自然生態優勢,大力推進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改革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實現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踐行“兩山”理念的示范區。
提出了“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田園+國家公園”的大花園空間形態。《行動計劃》提出以“典型創建+平臺建設+綜合集成”的模式,高標準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國家公園等美麗載體,使全省城鄉面貌實現大變樣,打造生態宜居大花園。
提出了建設全域旅游七帶一區、“兩環三橫四縱”騎行綠道網,把散落在各地的景點“串珠成鏈”。浙江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16個5A級景區,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同時,經過多年的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發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旅游景點和線路。《行動計劃》按照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目標,大手筆謀劃,提出建設唐詩之路黃金旅游帶等七條縱貫全省的旅游帶和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建設由環杭州灣、環南太湖、沿錢塘江、沿甌江、沿海防護林帶等構成的“兩環三橫四縱”騎行綠道網,把散落在各地的景點串“珠”成鏈,促進區域旅游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
提出要支持十大名山公園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十大名山公園是指錢江源、天目山、四明山、雁蕩山、莫干山、會稽山、大盤山、天臺山、括蒼山—神仙居、鳳陽山—百山祖,是全省生態環境最好、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方,其中錢江源已經成為首批國家公園建設試點。通過大花園建設,要在這些地區劃定保護紅線,逐步推進國家公園建設,打造一批集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生態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自然保護地示范區,并在全國打響十大名山的旅游品牌。

圖/黃偉光
提出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黨的十九大部署的重大任務。所謂生態產品,就是指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安全的農產品、舒適的自然環境、宜人的氣候。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就是要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包括對生態產品價值的科學核算、保護并修復生態資源、培育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等內容。
部署推進一批集生態、旅游、康養于一體的重要平臺。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等幸福產業是推進大花園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行動計劃》部署了推進幸福休閑、養生休閑、生態旅游等一批重大平臺建設,如甌江中上游休閑養生新區、錢塘江國際休閑文化長廊等,將推動浙江健康養生養老等產業不斷提升,成為全球知名的健康養生福地。
提出開展“處處是花園,人人做園丁”行動。通過這項行動,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是花園建設的主人翁作用,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增強全社會對大花園建設的共識,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大花園建設。
有助于浙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八八戰略”關于依托浙江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部署,進一步改善全省生態環境,助推生態文明和美麗浙江建設,成為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樣本。
有助于浙江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態經濟培育成為發展的新引擎,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成為全國踐行“兩山”理念的示范樣板。
有助于解決浙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升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現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發展。
環境更宜居。通過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等一系列工作,將進一步改善浙江生態環境質量;通過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城市,將使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更宜居。
生活更幸福。《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增強綠色安全農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推進森林食品、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完善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標準、認證、標識以及全程追溯監管體系,使人民群眾吃上數量更多、品種更豐富、質量更有保障的農副產品。
《行動計劃》提出重點推進山區加快融入全國高等級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謀劃建設一批填補山區尤其是浙西南地區空白的高速、高鐵項目,提升內部交通網絡微循環,打造“四好農村路”全國樣板。形成對外快速便捷、對內暢通互聯綜合交通體系,將使人民群眾尤其是山區群眾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通過大花園建設,幸福產業得到重點支持發展,通過謀劃建設一批以健康、醫療、養生為主題的產業平臺和服務綜合體,建立健全功能完善、投入多元、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使老百姓能享受到更優質的健康、養生、養老服務。
收入更多元。《行動計劃》推出了一系列富民、惠民措施,如大力推進全域旅游、做優做精民宿經濟、積極培育鄉村旅游度假產業、實施百萬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加大對重點地區的生態補償等,這些措施將有利于促進百姓增收致富。大花園建設將打造一批黃金旅游帶和重點景區,使全省旅游、休閑產品更加豐富,讓老百姓有更多旅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