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樂 魏 成 向朝仲
破產是企業經營的一種結果,達到這一結果的過程是一系列可識別的環節:穩健經營,不穩健經營,財務困境直至破產。財務困境又稱財務危機,指現金流量不足以補償現有債務。初創期,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進行大規模生產、銷售,不增發新股的情況下帶來大量資金需求,使得財務資源變得緊張。但增長過慢又會出現大量資產閑置和市場知名度不高的問題。因此,增長是必須的,但需要充足的財務支撐及控制能力。本文就企業的超額增長率與財務困境進行案例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幫助企業實現健康發展。
江西昌九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化肥、化工、生化和醫藥中間體四大業務并存的上市公司。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前期銷售增長很快的企業卻在2014年1月被證監會給予“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本文接下來將對其2010年至2013年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超額增長率與財務困境間的關系。
(1)公司2010至2013年財務數據
資產相關數據:2010年貨幣資金為1.25億元,2013年為0.35億元,期間呈現下降趨勢。2010年至2013年應收賬款水平較為穩定,基本維持在0.3億元的規模但卻呈下降趨勢。2010年應收票據是0.33億元,2013年是1.06億元,中間是呈上升趨勢。而其他應收款則從2010年的0.13億元降到2013年的60萬元。資產總額從2010年的9.43億元逐漸降至6.72億元。
資金來源數據:2010年短期借款2.79億元,接下來三年分別是1.59億元、2.23億元、1.59億元。其他應付款則從2010年的2.7億元逐步累積到4.17億元。流動負債合計從2010年的7.2億元降至2013年的6.7億元。負債總額從2010年7.46億元降至2013年的7.13億元,總體規模較大。在這四年期間,公司未進行長期借款。
利潤表主要數據:2010年營業收入是9.24億元,2013年是7.97億元,營業成本2010年是8.74億元,2013年為6.64億元。銷售費用從2010的0.14億元上升到2013年的0.24億元。管理費用四年間維持在0.5億元左右。財務費用也維持在0.35億元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凈利潤2010年為-1.38億元,以下三年分別是0.22億元、-0.16億元、-0.21億元。
現金流量表主要數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是0.51億元、2.16億元、1.21億元、10萬元、600萬元。
(2)公司的2010至2013年相關財務比率

(3)可持續增長率與銷售增長率關系分析
若企業遵循可持續增長發展,則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變化方向一致且兩者差異很小。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在2011至2013年變化趨勢一致,2010年在反方向變動。在2012年之前,公司的可持續增長率小于銷售增長率但之后由于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使得銷售增長率低于可持續增長率,說明公司的發展出現問題。
(4)銷售凈利率與銷售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整體上呈負增長的年份居多,說明公司的虧損的年份多,盈利能力不佳,但是行業的銷售凈利率維持在5%左右。
銷售增長率呈現下降趨勢,說明公司的實現銷售收入增長的能力下降,且應收賬款基本上是逐年減少,說明公司的市場份額在縮小。
(5)超額增長率和財務困境關系分析
通過查詢年報我們發現公司的營業外收入主要是政府補助和財政撥款。重大轉折點解析如下。2014年12月8日公司收到贛州市財政局下撥的經營性財政補貼款8000萬元人民幣,政府補助共計約8116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約1128萬元。
2010年,公司的銷售凈利率是-14.8%,但是銷售增長率是34.5%,超額增長率是103.6%,凈利潤是-1.38億元,說明公司已經出現了巨額虧損。公司為了維持生產,只得繼續外借資本1.59億元,一邊是盈利能力低導致現金流不多,一邊需舉債維持經營,銷售規模卻在縮小,現金流量為負,若不借款就導致現金流斷裂,生產無法維系,若借款,在資產負債率很高,營業成本很高的情況下,即便銷售實現增長,凈利潤依然很少甚至為負,如此,財務陷入惡性困境。
從2010年至2014年,公司的負債規模慢慢開始收縮,由2.79億元降至1.52億元,但是負債水平依然很高,從資產負債率可以看出,從2010年的79.12%到2014年的74.33%,說明公司的負債過多,資本結構已經嚴重失調。
2010年公司的超額增長率為103.6%,銷售增長率自此出現正負增長且負增長的年份居多,即便是正增長也是低水平增長。而凈利潤除2011年因營業外收入而為正其余年份都是虧損,說明這五年公司實際上處于是連年虧損的經營狀況,再來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后兩年只實現十萬、和六百萬元的經營現金流量收入凈額,公司的資金鏈條出現問題,過高的超額增長率導致公司財務陷入困境,以至于最終被證監會對其進行“退市警示風險”處理。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凈利潤、市場份額、競爭優勢、核心能力等因素中,核心競爭能力對企業的戰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的一項競爭優勢資源和企業發展的長期支撐力。它可能表現為先進的技術,或一種服務理念,其實質就是一組先進技術和能力的集合體。企業只有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競爭優勢,企業價值才能不斷增大。否則,企業價值可能會遭受直接或潛在的毀損。根據波特五力競爭模型,我們可以知道只有當企業具有無可替代的競爭力才不會被行業替代者輕易替代,才能在根本上為企業價值創造提供堅實的基礎。否則,過快的增長就可能帶來超出企業承受能力的風險,從而引發財務危機。
銷售凈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在銷售規模一定的情況下,銷售凈利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成本費用水平的高低。鑒于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太高,與主營業務收入差異額很小,而化工行業的銷售毛利率維持在14%左右波動,說明它的競爭力比較弱。營業成本高,主要是化工行業的成本項目中直接材料費用高,占總成本的87.7%。可通過引進高科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主營業務成本以提高銷售凈利率。同時,企業可加強對期間費用的管理,如精簡部門結構,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稅后凈利。
在銷售之前應當做好充分的行業市場調查,如行業平均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等,確保企業能夠獲利達到行業的平均水平,再據以做好本企業下一年度全面的財務預算,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避免公司盲目大規模舉債經營搶占市場份額而出現后期資金短缺,增長無力的財務困境狀況。
企業的資金流是持續經營的命脈。應收賬款周轉率是衡量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標。企業應根據公司經營狀況制定信用政策,以最大限度加快資金回流。企業在2010、2013和2014年的經營現金流量凈額較少,以至于需靠短期借款維持正常生產。故企業應當根據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對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評級,對應于不同的信用政策,加快資金回流。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對盈利進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資的決策問題,關系到公司未來的長遠發展和資本結構的合理性。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要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后,綜合公司的長遠發展和股東的利益,最終選擇合適的股利分配政策,為企業規模擴張提供資金來源,為企業樹立良好形象,吸引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實現公司價值即股東財富最大化。
最優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籌措的資本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并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利益相關者積極性的資本結構。企業股權與債權融資應當形成制衡的關系,偏重任何一種融資都會給企業穩定經營帶來影響。債權融資的引入,一方面通過稅盾作用,降低代理費用,減少企業所交納的所得稅,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對企業的控制權;另一方面,隨著債權融資的增加,企業的風險不斷加大,案例中企業不斷通過短期借款致使資產負債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不僅沒有帶來應有的桿杠效應,還使得企業的經營步履維艱。只有適度負債,才能發揮桿杠作用,助力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