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麗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21)
圖1 山東省1992-2015年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生產總值折線圖
圖2 山東省1992-2015年三次產業產值比重變化折線圖
1978年以來,社會經濟進步迅速,經濟的較快發展也使產業布局發生很大的變動,而山東省作為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可以明顯看出產業結構逐漸呈現出很大的變動,本文通過山東省1992-2015年山東省GDP與三次產業總產值分析產業結構的變化狀況。產值的5倍,可看出第二產業發展態勢一直處于優勢,第一產業對山東省發展態勢的貢獻越來越弱,第三產業產值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并緊追第二產業,可見第三產業對于山東省經濟增加的推動將會逐漸增大。接下來本文以山東省1992-2015年各產業占山東省生產總值的比重數據進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山東省三次產業的具體狀況。
由圖2看出,山東省產業布局不斷得到優化調整,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占山東省GDP比例正在漸漸減少,在1992年總產值占山東省GDP比例的24.3%減少到2015年的7.9%,顯然第一產業發展出現萎縮。隨著山東省工業化優化升級進程加快,第二產業占山東省GDP比例在2015年達46.8%,其中在2006年占到57.4%,雖然隨著第三產業崛起,第二產業比例有所減少,但依舊占到山東省GDP較大的比重,是山東省經濟上升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占山東省GDP比例呈現出先減少再增加的波動情況,大體上處在穩健上升的狀態,說明第三產業正處在蓬勃發展時期,整體上山東省產業結構已經形成了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第一產業為基礎,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的產業布局。
在山東省經濟的快速上升與產業布局的發生改變時,就業分布也逐漸產生相應的改變,本文將通過山東省1992-2015年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對產業結構進行研究。
本文通過山東省1992-2015年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對產業結構進行分析,由圖1可以看出,山東省生產總值以及三次產業產值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呈增長趨勢,從產值上看,第二產業依舊在山東省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對山東省經濟增長作用最大,是山東省第一大產業,第三產業也以較快速度進步,對山東省經濟增長影響作用也將越來越大。在1992年第二產業產值最高,第一產業作為傳統行業其產值與第三產業基本相同,然而到2015年時第三產業總值達到28537.35億元,第二產業是29485.90億元,第一產業是4979.08億元,顯然第三產業基本是第一產業總
圖3 山東省1992—2015年三次產業就業人口比重折線圖
通過圖3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比例在逐漸減少,在1992年的以62.9%占全國一半以上的比例減少到2015年的29.6%,明顯第一產業的勞動吸納能力在逐漸減少。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口比重明顯顯示出逐漸增加的狀況,2015年第二產業就業比重達到35.2%,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比例也達到35.2%,兩次產業就業比例相同。第三產業就業比例是上升最迅速的產業,在1992年
13.9%的就業比例增加到35.2%,是目前最迅速最能吸納就業人口的產業。從中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發展已經遇到瓶頸,不可能再吸納勞動力而且存在逐漸排斥勞動力的情況,第二、三產業目前處于迅速發展狀態,尤其第三產業經濟增長最快,需要大量人員注入以滿足產業發展。因此,山東省目前已經由一、二、三產業的就業結構變為二、三、一的就業結構,以目前的發展狀態來看,山東省就業結構即將演變呈現出為三、二、一的就業結構。
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大力引用外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一大關鍵。1981年,中外合資企業——山東魯星企業有限公司成立,是山東省第一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企業,從此開始了山東省引用外資的道路。經過30多年的努力與發展,山東省引用外商直接投資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并且規模一直在不斷地擴大。下面通過山東省1992-2015年外商直接投資的數據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山東省FDI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表1 山東省1992-2015年外商直接投資和國內投資 單位:億元
圖4 山東省1992-2015年外商直接投資折線圖
由表1可以看出,山東省引用的實際FDI數額一直低于國內資產投資,除去個別年份外兩者基本都在增加,且兩者差距額逐漸拉開,說明山東省投資主要以國內投資為主,國內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體。從圖4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山東省FDI基本呈現上升趨勢,除了在2008、2009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世界范圍內經濟陷入低迷,從而導致山東省吸引的FDI迅速下降,不過很快山東省吸引FDI恢復了上升趨勢。總體來看山東省引用實際FDI呈增加趨勢,從1992年的53.68億增加到2015年的1015.29億元,以此說明,山東省正大力加強吸引FDI,以彌補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缺口。
從上面內容了解到山東FDI整體狀況,下面通過山東省2010-2015年三次產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數據,以此更好地了解山東省引用FDI的實際狀況。
表2 山東省2010-2015年三次產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單位:萬美元
由表2可以看出山東省三次產業實際利用的FDI存在差異,第一產業實際利用的FDI金額最少,在外商直接投資中所占比重最小,且2015年存在下降的趨勢,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由于山東省第一產業以傳統農業為主,其所獲得利益不足以吸引大量外資繼續進入;第二產業吸引外資數額一直居于三次產業首位,基本占山東省所有外商投資占據絕大部分比重,主要由于山東省第二產業以制造業、工業為主,對于外資投資有足夠的利潤吸引力;第三產業吸引的FDI基本一直呈增加趨勢,短短6年時間增加了兩倍多,說明山東省第三產業正在健康快速的發展,正在以強勁的利潤優勢吸引FDI流入第三產業。
通過對本文以上對山東省實際利用的FDI與產業結構的狀況分析,很容易看出山東省FDI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存在一定關系。FDI對三次產業經濟增長發展的貢獻是怎樣的?FDI對產業結構調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FDI對產業結構調整是否有顯著的相關關系?接下來本文將對這幾個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建立計量模型,對FDI與三大產業相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分析三次產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對三次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
三大產業的產值變化是反映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指標,本文對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因素進行分析,使用1992-2015年的數據,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估計分析FDI及其它因素對山東省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同時為了消除方程回歸過程中出現異方差現象對方程兩端取對數,最后其模型設立為:
其中,i分別表示第一、二、三產業,Y表示三次產業的產出,K表示資本投入量,L表示勞動投入量(總就業),α、β、η分別山東省FDI、省內投資和勞動系數,u是隨機干擾項。由于本文旨在研究分析FDI對山東省三次產業的影響,因此將資本投入量分為山東省內部的資本投入(DK)與實際利用FDI金額。
表3 各變量的ADF單位根檢驗
根據以上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以山東省三次產業產值、FDI與省內投資額、總就業人數為對象,使用Eviews8.0軟件分別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1.單位根檢驗。由于回歸數據均為時間序列數據,為了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因此本文首先對時間數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整,其中最常用的就是ADF單位根檢驗。其檢驗結果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6個時間序列變量自身均存在非平穩的單位根,同時通過計量驗算這6個變量的二階差分均存在平穩的單位根,滿足協整分析的條件,因此可以建立協整方程以進行協整檢驗和分析。
2.協整檢驗。由于模型設立的回歸方程包含4個變量,則必須使用基于回歸系數完全信息的Johansen協整檢驗。三次產業的協整檢驗結果如下:
表4 第一產業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5 第二產業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6 第三產業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由表4、5、6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山東省三次產業的三次回歸所各自包含的變量在5%的置信水平上拒絕了無協整關系的原假設,所以接受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的假設。因此,說明山東省三次產業的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即三次產業的增長與各自產業流入的FDI、省內投資與就業總人口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3.回歸分析與結果。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三次產業的回歸方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因此可以利用OLS進行回歸,三次產業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表7 第一產業回歸方程結果
表8 第二產業回歸方程結果
表9 第三產業回歸方程結果
由表7、8、9可以知道三次產業回歸方程的R2與調整的R2都在0.9以上,F值都很大,因此三次產業的方程擬合優度很好,同時,三次產業的回歸方程的變量系數的t值與P值都都較好的符合擬合要求。因此,回歸方程能很好的描述了各變量對三次產業產值的解釋程度。從第一產業的回歸方程可以看出,FDI、DK、L的系數依次為-0.1、0.32、2.15,因此,當山東省吸引FDI增加1%時,第一產業產值減少0.1%;山東省國內投資增加1%時,第一產業產值增加0.32%;勞動力增加1%時,第一產業產值增加2.15%。所以,在影響第一產業產值的變量中,勞動力影響效應最大,國內投資次之,并且都為正向影響效應,影響效應最小是FDI,且為反向效應作用。從第二產業的回歸方程可以看出,FDI、DK、L的系數依次為0.11、0.52、1.86,因此,當山東省吸引FDI增加1%時,第二產業產值增加0.11;當山東省國內投資增加1%時,第二產業產值增加0.52%;當山東省勞動力增加1%時,第二產業產值增加1.86%。所以,在影響第二產業產值的變量中,勞動力影響效應最大,國內投資次之,FDI最小,并且都為正向影響效應。從第三產業的回歸方程可以看出,FDI、DK、L 的系數依次為 -0.07、0.58、2.6,因此,當山東省吸引FDI增加1%時,第一產業產值減少0.07%;山東省國內投資增加1%時,第一產業產值增加0.58%;勞動力增加1%時,第一產業產值增加2.6%。所以,在影響第三產業產值的變量中,勞動力影響效應最大,國內投資次之,并且都為正向影響效應,影響效應最小是FDI,并且也為反向效應作用。
從以上分析可知,山東省國內投資(DK)與就業人口(L)與三大產業呈正向效應,有促進產業產值增加的作用,因此,增加山東省生產產值必須大力加大山東省國內投資和促進勞動力的就業。在三次產業中FDI對第二產業效應最大,其次為第一產業,最后為第三產業,并且只有在第二產業中FDI具有正向作用。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第二產業一直是山東省三大產業中最強勁的產業,對于外資擁有巨大的利潤吸引力,因此吸引了越多的外資進入,結果更加促進了第二產業的經濟增長,最后進入兩者互益的循環中,一直發展壯大;第一產業是山東省的傳統產業,利潤低且繁瑣,對于FDI吸引力較低,且第一產業吸收的資本有限,因此,過多的FDI進入降低了第一產業生產的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山東省近幾年發展迅速的產業,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動力,可是由于第二產業對于第三產業的資本擠出效應,阻礙了第三產業對于FDI吸引能,同時,由于第三產業吸引外資方式、途徑使用不當,最終促使FDI對于山東省第三產業經濟增長產生了抑制效應。由此,可以看出FDI對第二產業發展正向貢獻率最大,其次是對第一產業的反向貢獻,最后是對第三產業的反向貢獻。所以,山東省加大吸引FDI有利于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但是抑制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