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為學生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湖南省瀏陽市荷花街道人民路第二小學自2010年建校起就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積極倡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加大硬件設施建設投入,積極營造書香校園氛圍,以活動為載體促進閱讀,旨在讓師生親近書籍,引領師生從閱讀走向悅讀。
關鍵詞:閱讀習慣;“書香校園”;以活動為載體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05 收稿日期:2017-11-05
作者簡介:于佩雙(1978—),女,湖南省瀏陽市荷花街道人民路第二小學教導主任,小學一級教師,本科。
湖南省瀏陽市荷花街道人民路第二小學(以下簡稱“我校”)自2010年建校起就一直致力于打造書香校園,積極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并在營造“書香校園”、引導師生悅讀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旨在讓師生親近書籍,引領師生從閱讀走向悅讀,以期在享受讀書樂趣的同時得到心靈的蕩滌,體驗精神的愉悅。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談談我校具體的做法。
1.加強領導,完善制度
(1)我校將“書香校園”活動列入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立了以校長、教導主任、語文教研組長為核心的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每個班級有閱讀組織,班主任和語文教師負主要責任,同時選愛閱讀、負責任、具有較強組織能力的學生任讀書組織委員,層層管理,保證創建活動的可持續性。
(2)制定專項工作計劃和規章制度,結合學校實際提出讀書活動的主題“書香氤氳校園,閱讀浸潤心靈”和活動口號“我閱讀、我快樂、我成長”。
2.優化讀書環境,營造書香氛圍
(1)優美的校園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們力求校園每一面墻、每一條走廊、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飄溢書香。教學樓的墻壁上懸掛名人名言、樓梯間扶手鑲嵌刻有經典詩詞的木板,讓學生一抬頭、一瞟眼就能受到文化的熏陶。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圖書柜,里面都是學生們愛看的書籍、學校圖書室流動部分圖書、家長委員會捐贈部分書籍,學生們也會將自己喜愛的書籍放到圖書柜,與伙伴們共同分享好書。我校文化長廊建設很有特色,每個教室的外面配有軟木黑板,粘貼著學生的讀書活動和讀書感受。2016年,學校在每一層樓的走廊兩端都添置了圖書柜,建成“小書吧”,每天早晨、課間、午間、放學后都有學生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在靜靜讀書,這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2)加強硬件設施建設,為書香校園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在城區小學生源爆滿、不斷擠占功能室為教室的環境下,我校通過積極爭取,于2016年新建了一棟綜合樓,不但保留了原來的圖書室與閱覽室,而且增加了一間圖書室與閱覽室。
(3)保證閱讀時間。我校的閱讀時段分為晨讀、課前誦讀、大課間誦讀、排路隊讀、午間閱讀、雙休日大閱讀,提倡并鼓勵學生每天在家自覺讀書不少于半小時。
3.以活動為載體,讓閱讀走向悅讀
(1)開展經典美文誦讀。我們將經典誦讀帶入課堂,每節課的課前三分鐘為經典誦讀時間,誦讀形式不限,力求活潑、生動,讓學生愛上經典文化;我們將經典誦讀帶入課間,大課間活動先集體背誦《三字經》后再做操;我們將《千字文》《少年中國說》編成武術操,學生邊做操邊誦讀。
(2)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每學期,語文教師會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并鼓勵學生寫閱讀筆記、讀后感,每月進行一次優秀閱讀筆記、讀書心得評選,期末評選一批閱讀積極分子;每年寒暑假都開展閱讀活動。
(3)在比賽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我校每年上學期舉行一次“最愛閱讀班級”評選活動,通過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在交流與思辨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會思考、學會明理。每年下學期舉行一次 “愛閱讀,善表達”比賽活動,既有團隊合作又有個人文采展示。
(4)群文閱讀,讓課外閱讀走入課內。2015年,我校謝校長將群文閱讀引入校園,在中、高年級進行群文閱讀課題研究,將課外閱讀引進課內,極大豐富了課堂內容。如此,學生不僅閱讀量增加了,還學習了閱讀的方法。
(5)倡導教師閱讀,打造“書香教師”。讀書能拓寬教師的教育視野、夯實教學底蘊、引領專業成長,只有愛閱讀的教師才能引領學生喜歡上閱讀。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讀三本好書。教師們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充實自我。
“書香校園”建設讓學生愛上了閱讀,它正改變著學生的成長方式,讓越來越多的教師及家長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并加入到了書香校園建設的行列。在教師的引導與家長的配合下,我校捧書而讀的學生越來越多。“書香校園”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我們長時間的努力與堅持。我們只希望通過“書香校園”的建設,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讀書中不斷獲取成長的力量,所有的教師都能從閱讀中不斷獲得教育的智慧,而學校在“書香校園”的浸潤中創出品牌和特色。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我的閱讀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