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亮
摘 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與人類物質水平的日益提高,環境污染危機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公眾對外部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環保的思想在我國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念,要改善這樣的狀況,就得依托于政府的大力宣傳,社會大眾的積極監督。本文對企業環保治理所面臨的困境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治理策略。
關鍵詞:社會環保、責任困境、治理策略
環保部2016年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僅有8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參與評價的污染物濃度均達標),占24.85%;25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5.15%。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78.8%;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21.2%,其中輕度污染天數比例為14.8%,中度污染為3.7%,重度污染為2.0%,嚴重污染為0.6%。以霧霾較為嚴重的北京為例,2016年僅有約半年時間空氣質量為優或良,其余天數空氣質量均為輕度污染至嚴重污染不等。通過AQI實時監測數據圖可以明顯看出,我國在冬季華北地區大面積空氣質量超標,霧霾問題十分嚴峻。環保意識與環保行為的培養關系到我們自身的生活安全,而作為社會活躍細胞的企業,對自然資源的濫用與掠奪是導致環境破壞嚴重的重要影響因素。企業環保的思想在我國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念,要改善這樣的狀況,就得依托于政府的大力宣傳,社會大眾的積極監督。本文對企業環保治理所面臨的困境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治理策略。
一、我國企業環保責任所面臨的困境
(一)污染事件頻出,新環保法仍需宣傳普及
2015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水十條》等一系列政策出臺,這些措施,對污染的防治具有一定的規范效應,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也非一日之功。污染事件依舊不絕如縷,甚至多起事件接連上演。
2015年廣東練江水污染。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練江的水質急劇下降,變成了又黑又臭的劣V類,基本喪失了它作為一條河應該具有的飲用、灌溉、航運等功能。據環保部門監測,練江干流中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八個監測因子嚴重超標,其中氨氮長年維持在10毫克每升,最大值達到28.5毫克每升,遠遠超過了1毫克每升的地表水Ⅲ類正常水質標準;化學需氧量平均維持在100毫克每升,最大值達到184毫克每升,大大超過20毫克每升的標準值。根據2014年的監測結果,主要污染指標比2013年呈加重趨勢,成為全國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兩岸居民也因此飽受其苦。2017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類似這種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每年都層出不窮。新環境保護法至今也實施了2年多,可是仍有許多企業甚至群眾不甚了解,對環保法的認知仍停留在幾十年前,企業沒有認清自己的法律責任及違法成本,群眾也沒有意識到行使自身的監督權利。
(二)傳統產業占比多,企業環保責任意識薄弱
在改革開放浪潮的帶領下,涌入我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傳統企業:食品加工、紡織服裝、農林畜牧、建筑建材、機械設備、汽車、冶金等。這些產業大多勞動密集,技術單一,耗能嚴重,生產中排出的廢氣、廢水、粉塵等污染物較多,對環境影響較惡劣。我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資源短缺和浪費的現象并存。據世界銀行和國內有關機構測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經濟增長有2/3是對生態上實現的?!案呦?、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造成我國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的根本原因。
盡管近年來出臺多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但我國企業當前對環境責任的履行還是停留在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層次,即對于環境責任的履行,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避免違法行為對企業利益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企業之所以忽視“環保責任”,一是低估了政府的治理決心,二是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三是對“環保價值”認識的缺失,認為對環保上加大投入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選擇放棄購買環保設備或者對于環保技術的研發,在不被發現的僥幸心理下進行著違法生產、違法排污。
二、改善企業環保責任的治理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及公眾的環保意識
不斷加大對環保事業的宣傳力度,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是改善企業環保責任現狀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是這一思想觀念并沒有轉變為實際的行動,需要在大力的宣傳中調動公眾的環保意識,培養其環保責任。定期到企業內部舉行環保法律講座,提高企業與員工的法律知識,認清自身的法律責任與違法成本;通過報刊,雜志,電視,互聯網,新媒體等傳播渠道加大對環保事業的宣傳,讓公眾更加了解環保部門的宣傳職能,在全民參與中促進環保事業的逐漸壯大發展。
(二)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優化環保設備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審議,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調整時,提出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要求。強調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近年來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促進部分企業在環境保護中有所行動,但是大都停留在形象工程,對于環境并沒有產生根本性的改善。政府可通過稅收、招標和上市等優惠政策來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增強內在約束力,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新型生態產業。
(三)構建完整的環保監督管理體系,加大執法力度
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科學監管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要抓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另一方面抓好執法隊伍建設,增強執法人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牢固樹立“執法就是服務”理念,將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結合起來。同時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問題,要集中力量,重點解決;另外也可安排市間及鎮街之間的進行交叉檢查,對違法企業依法查處,絕不姑息遷就,確保執法到位。
參考文獻:
[1]我國環境行政約談現狀及完善方向[J].李艷巖,夏向榮.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
[2]打通基層生態環保責任落實“神經末梢”——富陽探索落實基層生態環保責任制新模式[J].高立定,周翔.中國環境監察.2016(08).
[3]從單一“政府定位”到多元“社會選擇”——環境法第三調整機制變革與溫州商會的環保功能拓展[J].鈄曉東.浙江學刊.2005(04).
[4]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雙贏范式研究——溫州需求誘致型行政指導機制變遷與環境行政方式拓展[J].鈄曉東.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