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達
摘 要:地基是挺起建筑物的基礎,它承擔著整個建筑物的荷載,所以地基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安危,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要提高地基的處理技術。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處理的重要性,對房屋地基的處理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分析了各種方法的原理和適用范圍,以提高人們對地基處理方法的認識,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基加固;施工;處理
前言
建筑物的安全需要穩固的地基來做為基礎,地基的穩定性是保證建筑物穩固的前提,所以在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時,需要加大其承載力,采取加固技術使其保持穩定,從而達到地基所要求的標準。
1房屋地基加固的原理
當工程結構的荷載較大,地基土質又較軟弱(強度不足或壓縮性大),不能作為天然地基時,可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各種人工加固處理的方法,以改善地基性質、提高承載力、增加穩定性、減小地基變形和基礎埋置深度。地基加固的原理是:“將土質由松變實,將土的含水量由高變低”,即可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工程實踐中各種加固方法,如機械碾壓法、重錘夯實法、擠密樁法、化學加固法、預壓固結法、深層攪拌法等都是基于此加固原理。在擬定地基加固處理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地基與上部結構共同工作的原則,從地基處理、建筑、結構設計和施工方面都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其具體的措施有:改變建筑形體,簡化建筑平面;調整荷載差異;合理設置沉降縫;采用輕型結構、柔性結構;加強房屋的整體剛度,如采用橫墻承重方案或增加橫墻,增設圈梁,減小房屋的長高比,采用筏式基礎、筏片基礎、箱形基礎等;對基礎進行移軸處理,當偏心荷載較大時,可使基礎軸線偏離柱的軸線;施工中正確安排施工順序和施工進度;對軟土地基則應放慢施工速度,以便使地基能排水固結,提高承載力。否則,施工速度過快,將造成較大的孔隙水壓力,甚至使地基發生剪切破壞。
2地基處理的目的和意義
2.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切強度
在地基的施工中,對地基的質量造成影響的最主要因素則剪力破壞,所以在建筑物施工中,要充分考慮剪力破壞所帶來的影響,如建筑物的地基承載力不夠;偏心荷載及側向土壓力使結構物失穩;填土或建筑物荷載使鄰近地基產生隆起;土方開挖時邊坡失穩;基坑開挖時坑底隆起。地基土抗剪力強度不夠是導致地基剪力破壞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施工中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強度,從而減輕剪力破壞的影響。
2.2降低地基土的壓縮性
近幾年,建筑物沉降事故頻繁發生,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地基土的壓縮性所引起的,如固結沉降主要是由于填土或建筑物的荷載所引起的,同時建筑物基礎的負摩擦力、基坑開挖和除水等都會導致沉降的發生,一旦地基產生沉降,則會使建筑物的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要對地基的沉降進行嚴格控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進行,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用地越加趨于緊張,但對建筑行業還存在著剛性的需求,所以近年來建筑物的高度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不斷的崛起,這類建筑自身的高度較高,同時結構較為復雜,但其建筑物自身的重量則需要地基具有較好的承載力,如果地基超過所能承載的負荷,則會發生地基沉降,所以在實際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斷的提高地基土的壓縮模量,從而使地基的沉降降低。
2.3改善地基土的動力特性
動力特性是指地基土在地震時飽和松散粉細砂在震力作用下將會發生液化,或是在振動下會導致鄰近的地基下沉,所以在施工中,要針對地基土的動力特性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其振動的特性,以防止其發生地基液化,增加地基的抗震性能。
3常用地基加固方法
3.1換土墊層法
包括機械碾壓法、重錘夯實法、平板振動法和重夯擠淤法:機械碾壓法常用于基坑面積較大和開挖土方量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適用于處理淺層次軟弱地基、濕陷性黃土地基、膨脹土地基、季節性凍地基;而重錘夯實法一般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較為濕潤的粘性土、砂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以及分層填土地基;平板振動法用于處理無粘性土或粘粒含量少和透水性好的雜填土地基。
3.2深層密實法
包括強夯法、擠密法、砂樁擠密法、振動水沖法、灰土樁擠密法、二灰樁或土樁擠密法和石灰擠密法,首先,強夯法是利用強大的夯擊能,迫使深層土液化和動力固結而密實,這種方法使用于碎石土、砂土、素填土、雜填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對淤泥質土,經試驗證明施工有效時,可以使用;而其余的擠密法、砂樁擠密法、振動水沖法、灰土樁擠密法、二灰樁或土樁擠密法和石灰擠密法等,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就是通過擠密或振動使得深層土密實,并在振動擠密過程中,回填砂、礫石、灰土或石灰等形成砂樁等,與樁間土一起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濕陷性或液化性,砂樁擠密法、振動水沖法一般適用于雜填土和松散的砂石,對軟土地基經試驗證明加固有效時方可使用;灰土樁擠密法、二灰樁或土樁擠密法一般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為5~10m的濕陷性黃土和人工填土。
3.3排水固結法
包括堆載預壓法、真空預壓法、降水預壓法和電滲排水法,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布置垂直排水井,改善地基的排水條件,及采取加壓、抽氣、抽水和電滲等措施,以加速地基土的固結和強度的增長,提高地基土的穩定性,并使沉降提前完成,這些方法一般適用于處理厚度較大的飽和軟土和沖填土地基,但需要有預壓的荷載和時間,對于較厚的泥炭層要慎重對待。
3.4高壓噴射注漿加固
高壓噴射注漿(旋噴)加固地基是利用高壓泵通過特制的噴嘴,把漿液(一般為水泥漿)噴射到土中。漿液噴射流依靠自身的巨大能量,把一定范圍內的土層射穿,使原狀土破壞,并因噴嘴作旋轉運動,被漿液射流切削的土粒與漿液進行強制性的攪拌混合,待膠結硬化后,便形成新的結構,達到加固地基的目的。旋噴法適用于粉質粘土、淤泥質土、新填土、飽和的粉細砂(即流砂層)及砂卵石層等的地基加固與補強。其方法有單管法、雙重管法、三重管法及干噴法等。強夯法在施工前要進行試夯,調整確定夯點間距、落距、夯擊數等,避免壓縮變形的擴散角重疊,不出現地面隆起和翻漿。
3.5振密加固
振密加固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過振動、擠壓使地基土體孔隙比減小,強度提高,達到地基處理的目的,主要包括表層壓實法、重錘夯實法、強夯法、振沖擠密法和土樁法等。其中強夯法在建筑基地加固中應用較廣泛。強夯法主要是針對軟弱地基進行加固的方法,其所使用的工具是夯錘,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后落下,利用落下所產生的沖擊力從而夯實土壤的效果,通過此方法處理的地基具有很好的強度和抗振動性。
結語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進行,地基加固施工技術也得以不斷的進步,其已經成為建造地面建筑物的重要的施工方法,通常情況下我們進行建設施工時多采用人工改良和加固地基的方法進行施工。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不但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地基構造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適應土層范圍,同時也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氣候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才可以在具體應用中針對情況靈活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建,姚令侃,陳強.汶川地震路堤成災模式及土工格柵加筋變形控制研究[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29(增1):3387-3394
[2]蔣建清,楊果林,李麗民.基于SIMULINK的高填方加筋路堤地震反應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2(1):227-233
[3]王仕傳,凌建明,黃琴龍.交通荷載下土工格柵加筋軟土地基的變形特性[J].建筑材料學報,2010,13(4):4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