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環境監測水質采樣過程中質量保證的重要性,結合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及現場水質采樣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環境監測水質采樣過程中質量保證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保證
一、環境監測采樣質量保證的重要性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是對整個環境監測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環境水質質量保證在于保證使水質監測全過程各技術環節的工作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而水質監測采樣質量保證則是該系統的首要部分,也是我在這里主要強調和提出需要加強的部分。任何一項水質監測計劃及其實施的關鍵是保證所采樣品具有符合監測計劃要求的時間和空間上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水質監測采樣質量保證質量控制涉及現場調查、資料收集和整理、采樣布點等外環境方面的采樣準備內容,也包括采樣要求、采樣方法、樣品容器、樣品保存和管理以及采樣中的質量控制樣品等。水質樣品的采集對于樣品的某些質量狀況非常重要,均勻性可以影響子樣的質量,保存和編號能影響樣品的一致和完整,這是一種不可計量的質量內容, 是保證監測結果具有準確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前提條件[1] 。因此,環境監測水質采樣是確保環境監測質量的基礎過程,是整個環境監測活動的開始,處于基礎和核心位置,現場采樣的成敗決定了此次監測活動的成敗,也是決定著整個環境監測過程是否準確的關鍵環節,對環境監測工作具有重要 意義。
二、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及現場水質采樣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起始于80年代初,首先開展了統一分析方法的驗證、環境標準物質的研制,其后出版了《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保證工作也隨之開始了,在各級監測站設立了質量保證的專設機構或專職人員,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制度,從而推動了質量保證工作的進展,監測站的整體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目前,各實驗室都已建立健全了實驗室內部、外部的質量控制及質量保證的相關制度,在質量體系文件中也有相關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重視實驗室內的質量控制及質量保證,諸如空白試驗、校準曲線核查、儀器設備定期標定、平行樣分析、加標樣分析、密碼樣品分析、編制質量控制圖等都要求的很嚴格,而現場采樣等實驗室外的質量保證就顯得相對薄弱,往往被忽視或淡化。
(二)現場水質采樣存在的問題
1、由于對現場采樣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監測人員沒有進行采集樣品時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培訓,在對現場水質采樣的監測設備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選派新上崗或無工作經驗的同志去采樣,有時就是有經驗的同志對采樣工作也不重視,導致采樣人員沒有嚴格按樣品采集的技術、操作規范采樣,缺少采樣的質量控制,造成監測結果的失真,樣品沒有代表性,也就談不上準確性。
2、采樣定位不夠準確,如河流斷面沒有明確的標識牌,這次采樣與不同時間采樣的地點和位置略有不同,有的從河流中央采樣,也有從河流岸邊采集的,造成監測結果沒有可比性。
3、采樣人員對采樣容器的選擇不夠了解,對需要采集的樣品來說,不同的項目要用符合采樣要求的清潔度高的采樣瓶來進行采集,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還要用專用的溶解氧瓶采集,需要單獨采集的樣品不能采混合樣,從而產生各種不必要的影響,造成監測結果不準確。
4、采樣時所加保存劑過期、化學純度不符合要求影響結果測定,特殊項目如硫化物等樣品采集后沒有現場固定等均會影響監測結果。
5、樣品采集后,在運輸過程中沒有冷藏、低溫避光保存,使樣品過熱對測定結果有影響。
6、監測人員填寫采樣記錄混亂,分析項目、地點、編號記錄不清,有些樣品采樣人員自己也分不清,給實驗室分析人員帶來很多不便,導致有可能重新采樣進行分析。
三、加強環境監測水質采樣過程質量控制的措施
(一)落實好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制度
實驗室在質量體系文件中都有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制度的篇章,在采樣前對采樣人員要進行培訓,認真學習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制度及《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地下水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并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采樣過程中,要有專人負責水質采樣的質量保證,針對不同的任務要有不同的對策,具體工作分配到人。監測污染源時,首先要了解企業的污染狀況、工藝流程、排污時間等,明確監測的手段以及采樣時間、采樣頻次,以最大限度減小誤差的產生, 出現新情況共同探討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場操作人員自身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真正做到水質采樣工作有質量保障。
(二)加強水質采樣儀器設備的管理
采樣過程中使用的儀器設備如現場PH測定儀、流速儀等都應在檢定周期內,確保儀器的準確性。儀器設備使用后,填寫好使用記錄,現場采樣負責人要清點儀器設備的數量,不要遺落在現場,回到實驗室后對儀器設備要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使儀器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可靠。
(三)合理選擇采樣容器和所加保存劑,保證樣品的純度
根據《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地下水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的要求,水質采樣時要嚴格按不同的分析項目對容器的要求進行采樣,如COD、高錳酸鹽指數必須用硬質玻璃瓶,DO、BOD5用溶解氧瓶,氟化物用聚乙烯瓶等,有些樣品需要加保存劑,保存劑的純度需達到要求,并在保質期內使用,保證樣品不受干擾和影響。
(四)做好樣品的運輸和交接工作
樣品采集完成后及時編號、貼好標簽,填寫好采樣記錄,有特殊情況的如實在采樣記錄上進行標注,對需要冷藏或避光保存的樣品應放在車載冷藏箱內或貯存于暗處,并立即送回實驗室進行移交,交接人員認真核實,辦妥交接手續簽字確認。
四、結語
為提高環境監測工作自身地位,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水平,使獲得的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完整性和可比性[2],為社會提供科學、準確、有效的監測數據,環境監測工作在抓好實驗室質量保證的同時,必須加強采樣質量控制,讓采樣人員真正認識到采樣過程的質量保證對整個環境監測過程的重要性,在現場采樣過程中嚴格執行采樣監測技術規范,確保監測數據的權威性和法律性。
參考文獻:
[1]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編《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2011年8月)第二版P1~9。
[2]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編《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2012年7月第四版增補版)P24。
作者簡介:
趙秀榮(1964-)女,蒙古族,本科,理學學士,高級工程師,1987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化學系,在赤峰市元寶山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工作,任監測站站長職務,一直從事環境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