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林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環境從外到內包括自然介質、自然資源和自然營養三個層次。它們通過影響青年學生的生理和智力素質,對青年學生的思想產生重要影響,探討自然環境對青年學生生理和智力素質的積極影響,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青年學生;思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的內涵及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的定義
自然環境主要指環繞在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包括自然界中的空氣、陽光、水、土壤、植物、礦物等等。同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環境主要指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自然介質、自然資源、自然營養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環境提供了物質載體促使人們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人們通過改造環境的實踐活動反過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環境,為人類思想的發展提供良好物質條件。人的思想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改造環境的實踐活動共同影響。
2、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的特征
(1)原始性
主要指由原生態的自然物質因素構成的自然環境系統,具有尚未開發的屬性,其構成要素客觀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原始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的本質屬性,根本區別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境。
(2)動態性
主要指自然環境會隨著自然界運轉而運動變化,如山川消失、四季更替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的動態變化,推動著自然界動植物的新陳代謝,不斷變遷。
(3)差異性
主要指自然環境系統內部存在多層次、多因素和多范圍的環境因素差異。多層次體現為自然介質、自然資源和自然營養三個不同層次;多因素體現在氣候、氣溫、地形等多種因素造成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多范圍體現在地理位置、區域條件帶來自然環境具體特征的差異。
(4)直觀性
主要指構成自然環境的空氣、陽光、植物等自然要素能為人所直接感受,并對人施以直接影響。
(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作用于人的思想的方式
1.通過人的生理素質作用于人的思想
人的生理素質是人們接受教育,促進思想形成發展的物質基礎。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中的自然介質如氣候、氣溫和地理位置等影響人的生理素質。如南北方人在體型上有差異,南方人相較于北方人體型偏小;東西部地區人們在生理機能上有差距,東部平原相比于西部高原地帶的居民在肺活量上普遍偏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中的自然資源影響人的生理素質。人們通過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為自身生理發育和體質增長提供養分,往往自然資源豐富相較于物資匱乏的地區而言,資源豐富地區人們的體質發育更好。最后,自然環境通過人的生理素質影響人的思想。自然環境影響著人的生理素質的強弱,而人的生理素質作為思想形成的物質載體,會影響人們思想實踐活動的效果,如生理素質強健的人能夠更有活力地參與到實踐之中,進而激發各種新思想。
2通過人的智力素質作用于人的思想
人的智力素質對人的思想以及接受教育的效果都有重大影響,良好的智力素質能幫助人們加深對事物的認識,迅速形成新認知推動人的思想形成和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環境通過自然營養和良好的物質條件影響人的智力素質結構和品質,進而影響人的思想。首先,自然營養通過自然食物如大米、雞蛋、肉類等為人體吸收,促進人的大腦發育,運轉高效,為人的智力素質提供思維載體,促進人的思想形成發展。其次,自然環境為人的智力發展提供物質條件,主要是通過提供實踐活動的物質條件和信息影響人的智力發展,如“智者近水”,便是由于近水地區充足的水資源、富饒的野生動植物以及便利的交通等為人們智力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因而良好的物質條件對人的智力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最后,自然環境通過人的智力素質影響人的思想。體現為自然資源豐富,物質條件良好相較于自然環境封閉,資源匱乏交通阻塞的地區,人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更高,信息接收速度快且數量多,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對問題認識更為深入。
二、青年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思想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接受者,根據人們地域、文化程度及年齡層次的差異可劃分不同類型,青年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對象,其思想具有受控性、能動性和可塑性的特征。
1.受控性。指青年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具有從屬性和配合性,其思想要受到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2.能動性。指青年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自覺主動性。青年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其思想的發展變化不是被動地受到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是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有選擇性地吸收教育內容,適應教育環境,甚至創造有利于思想發展的有利環境。
3.可塑性。指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提升。青年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生理和心理具有階段性、不平衡性和不完善性等特點,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可適時利用環境對青年學生的思想進行有利塑造。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環境作用于青年學生思想的實現路徑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環境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間和物質條件。那么,我們該如何發揮自然環境對青年學生思想的影響,可以從生理素質和智力素質兩方面思考。
1.發揮自然環境對青年學生生理素質的積極影響
自然環境以人的生理素質為中介對青年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一方面,自然環境中的自然資源關系到青年學生的生理發育和體質的好壞。如生活在平原資源豐富地帶的青年學生生理發育快且體格健壯,但生活在非洲地區的青年學生由于自然資源的匱乏,其身體較為瘦弱,精神狀態不佳。因此,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倡導資源豐富地區的人們將資源輸送到貧乏地區,幫助資源匱乏地區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自然環境中的氣候、氣溫和地理位置等會影響青年學生的體型和生理機能。如西部高原地區學生的肺活量高于平原地區的學生。因此,若平原地區的青年學生想參加馬拉松長跑比賽,可引導學生到高原地區接受訓練再回來比賽,或許會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2.發揮自然環境對青年學生智力素質的積極影響
青年學生的智力素質是幫助青年學生接受教育和思想形成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方面,青年學生的智力素質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期,自然環境中的自然營養對其成長發育必不可少,如平時生活必須的大米、蔬菜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倡導學校、家長時刻關注學生成長所需的自然營養,發揮其對青年學生智力成長的作用。另一方面,自然環境為人的智力發展提供實踐活動的物質條件和信息,如祖國的壯麗山河能訓練青年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想象力,很可能孕育一批畫家、作家和詩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善于借助有關祖國大好河山的紀錄片、視頻等開展教學,甚至開展親近自然的實踐課活動,“借山光以悅人性,借湖水以靜心境”,盡可能發揮自然環境對青年學生思想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2]靳玉軍,周琪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03
[3]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研究的再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
[4]張兵云:《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環境對思想的影響及優化措施研究》[J]碩士論文,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