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軍
一、實施背景
導入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之前的有序用電管理工作,分為方案編制、方案啟動、方案實施三個主要階段。遵循政府主導、統籌兼顧、安全穩定、有保有限、注重預防、節控并舉的原則。在各階段中公司內部部室進行工作較多,政府部門、供電企業、用電企業等參與較少。相對與電網來說,用電客戶在有序用電過程中主動作用不明顯,還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以至于部分單位在電網實施有序用電時,不理解、不配合。
在有序用電工作中,供電企業和用電企業明顯存在信息不對稱、供用電需求矛盾等現象。對消費者提供規范的電力服務是電網企業的社會責任,如何規范用電緊張時期的有序用電工作,既保證電網安全、電能質量,又可以對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與研究的新課題。
二、內涵及做法
電網供電緊張時期,保證電網安全是供電公司首要責任。有了電網安全,才有對用戶的可靠供電,這是供電公司和用戶的共同利益。
結合公司有序用電工作存在的問題,對工作流程進行細化,由三個階段細化為七個階段,分別為:基礎管理、方案編制、預警管理、方案啟動、方案實施、監督檢查、統計分析。
通過對暴漏問題的分析,提出管理提升目標為:
1、方案編制組織大用戶參與。
2、編制各階段邀請公司社會責任管理辦公室督導,每年度方案執行情況報社會責任委員會評估。
3、用戶負荷區分性質,方案中區別對待。
4、用戶用電擴容,新增用戶及時添加,做到方案滾動修編。
5、營銷MIS系統完善負控功能,調度EMS系統完善對用戶站數據監視。
結合公司有序用電工作存在的問題,對工作流程進行細化,由三個階段細化為七個階段,分別為:基礎管理、方案編制、預警管理、方案啟動、方案實施、監督檢查、統計分析。
有序用電管理工作在實施前充分考慮發電企業、用電客戶等相關的需求,注重收集各單位反饋信息,實施方案充分考慮對社會民生和高危企業的影響,注意監督考核機制的建設,將社會責任融入到有序用電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的全過程當中。
(一)基礎管理階段:
營銷部全面掌握本地區電網負荷特性及用電結構,加強主要行業用電負荷特性研究分析,不斷提高負荷預測準確性。
營銷部樹立利益相關方理念和環境友好理念,改變以往“事后告知”的工作方式,在收集用戶資料階段主動與用戶溝通,了解生產計劃、經營特點,尋找價值共同點。每年11月底前完成公司有序用電能力排查,摸清客戶可參與實施有序用電的用電基本情況,掌握本地區有序用電可調控能力。
依托負荷管理技術支持系統,實現用戶用電負荷遠程監測和控制,可監測負荷不低于本地區最大用電負荷的 70%,可控制負荷不低于本地區最大用電負荷的10%。
(二)方案編制階段:
有序用電方案包括應對全網電力供需緊張、局部地區電力供需緊張的各種措施。堅持有保有限的原則,將對社會影響降到最小,對電網安全保障最大,追求公司效益和用戶利益的綜合價值最大化。
編制有序用電方案應優先保障以下用電需求:(1)應急指揮和處置部門,主要黨政軍機關,廣播、電視、電信、交通、監獄等關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用戶;(2)危險化學品生產、礦井等停電將導致重大人身傷害或設備嚴重損壞企業的保安負荷;(3)重大社會活動場所、醫院、金融機構、學校等關系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用戶;(4)供水、供熱、供能等基礎設施用戶;(5)居民生活,排灌、化肥生產等農業生產用電;(6)國家重點工程、軍工企業。
編制有序用電方案應重點限制以下用電需求:(1)違規建成或在建項目;(2)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淘汰類、限制類企業;(3)單位產品能耗高于國家或地方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4 )景觀照明、亮化工程;(5)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業。
(三)預警管理階段:
按照電力或電量缺口占當期最大用電需求比例的不同,預警信號分為四個等級:(1)紅色:特別嚴重(缺口占比在20%以上);(2)橙色:嚴重(缺口占比在10%-20%);(3)黃色:較重(缺口占比在5%-10%);(4)藍色:一般(缺口占比在5%以下)。
營銷部應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會供電公司外聯部門,積極配合市經信委、集團公司,通過會議、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渠道,開展有序用電預警外部信息發布工作。及時將電網負荷情況對社會各界公布,提出用電建議。推進節能用電,保證電力資源的高效利用。
協調地方電廠減少檢修、備用停機時間,備足電煤,用電緊張期間按照調度指令滿發、多發。爭取凝聚各方各力,最大限度地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四)方案啟動階段:
出現以下情形,需及時啟動有序用電方案:(1)因用電負荷增加,全網或局部電網出現電力缺口;(2)因突發事件造成電力供應不足,且48小時內無法恢復正常供電能力。
突發事故狀態下,電網調度部門應依據國家相關條例和規章制度進行處理,當預計48小時內仍無法恢復正常供電時,調度部門應及時報告有序用電領導小組啟動有序用電方案。營銷部及時通知到各相關用戶。
(五)方案實施階段:
各單位應嚴格執行政府批準的有序用電方案,以負責任的態度實施有序用電,不得任意變更指標。
在對客戶實施、變更、取消有序用電措施前,應提前履行告知義務,并保留工作痕跡。方案實施期間,公司應根據本地區電力供需情況和政府主管部門預先規定的電力電量指標分配方案及時調整限電指標,原則上每日16:00時前向各市(區)下達次日電力電量限電指標,遇特殊情況及時上報政府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
有序用電實施方式包括錯避峰、限電、輪休等。
(1)錯避峰方式:當出現電力缺口時,首先采取錯避峰方式進行有序用電調控,在用電高峰時段組織用戶轉移、消減或中斷用電負荷,減少一天中的用電高峰需求。
(2)限電方式:當電力缺口超過錯避峰最大能力,在錯避峰的同時實施限電措施。
(3)輪休方式:當電力缺口超過錯避峰和限電的能力時,執行輪休方案共分二個輪次,按照周一~周日的輪休時間執行“開三停四”和“開四停三”方式。
當出現長時間、大負荷缺口且限電、輪休方式無法滿足需要時,可對高耗能、低產出用戶采取持續性停產限電措施。當出現臨時性大負荷缺口時,對專線大客戶采取停產限電措施。
(六)監督與檢查階段:
有序用電工作過程中的相關資料應妥善保存,以便檢查核實。應積極配合用戶監督檢查,保障用戶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協助用戶共同分析,改進有序用電實施方案和方法。
有序用電方案實施期間,供電公司要對所屬單位有序用電工作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工作要求執行不力、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整改。
(七)統計分析階段:
有序用電方案實施期間,公司指導所屬供電部填報有序用電執行情況日報表,及時統計各單位有序用電措施實施情況,確保統計數據全面、準確。
實施有序用電措施的單位應在次日早7:30前將前一日有序用電執行情況日報表報送集團公司營銷部,特殊時期按照要求報送。
分析有序用電實施效果,除數據性定量分析外,要注重分類別定性分析。對于執行效果好的單位、限荷迅速的用戶單獨分析原因,以修改管理方法,優化管理流程、改善管理制度,促進社會責任管理在有序用電工作中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