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巧芬 徐蒙
摘 要:加強以集中作業為重點的運營后臺建設,簡化前臺操作,提高會計作業效率,強化風險管理水平,加快網點戰略轉型,促使網點由服務型向營銷型轉變,為推進普惠金融工程建設,實現便捷普惠的目標提供助力。本文以理論分析和實例論證相結合的方式,剖析農信社會計作業流程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梳理支付結算等復雜業務處理流程,簡化前臺操作,加強中心化集中處理,優化會計作業流程建設,提出流程化體系建設建議,探索設計會計作業流程新思路。
關鍵詞:集中作業;后臺操作;重構;分離
一、現行模式會計業務流程及其局限性
(一)流程設計局限于會計主體內部組織,忽視了與客戶業務流程的銜接。
現行會計業務流程框架是以銀行本身的組織邊界為限,是一個以內部流程集約化、規范化為標準構建的業務處理系統而對信息的輸入和輸出。缺乏對日常業務量大、回單取得不及時容易丟失、查賬效率低下;業務處理系統客戶界面的人性化設計不足、客戶辦理業務程序復雜、效率低以致客戶的滿意度不高等問題的控制。
(二)紙介質與電子介質并存、雙軌運行能耗巨大未充分發揮電子流程效率,信息傳遞效率低。
首先在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盡管已經全程實現了微機處理記賬,紙質憑證仍大量存在并且紙質憑證分散打印需反復簽章。其次大量的紙質憑證在備份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填制、簽章既消耗了大量的紙、墨等材料增加了業務的運行成本又增加了員工的工作量。再次紙質憑證的傳遞由于需要經辦人員手工復核明顯降低了業務處理的效率。
(三)人工操作的環節多操作風險較大。
現有的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受傳統手工操作的影響仍然沿襲“制作憑證→手工錄入復核→系統處理入賬→打印憑證→人工分發回單”這樣一個操作規程。其中人工操作的環節較多錄入的信息量很大,不僅信息輸入的效率低,而且在處理過程中由于缺乏賬務系統程序的硬控制,存在人為差錯和篡改信息的問題,從而加大了操作中防范風險的難度。
二、推行會計作業流程集中化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一)積極開展柜面營銷。
近年來,浙江農信業務發展越來越快,服務種類越來越多,作為面對客戶的第一線臨柜人員,更多的要從繁復的會計操作中解放出來,進行有效直接快速的客戶服務與營銷工作。柜面業務的審核、交易,再加上授權審核環節使得業務流程相對較長,柜員勞動強度大,缺少與客戶有效溝通的時間,客觀上制約了營業網點的營銷服務功能。通過后臺集中化處理環節,優化處理流程,提升服務效率,為柜員與客戶交流創造了時間和機會,能有效挖掘前臺網點營銷服務潛能,提高前臺的整體營銷服務能力,加速網點功能向服務營銷型轉變。
(二)提高人員的專業性,改變對業務一知半解、機械操作的局面,變得精益求精。
隨著農信社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推進,新業務、新產品也將不斷推出,廣大員工需要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規則,面對農信社點多面廣、相對落后的人員結構與基礎,有必要集中部分人力物力實施集中化管理,以彌補自身的“短板”。因此,相對集中化的作業模式就要求“專而精”的專業操作人員隊伍做基礎,能專業地處理系統分流的業務,提高對業務準確性的把握能力。
(三)提高風險預警的檢測與識別能力。
網點前臺操作對于異常數據的檢測能力不足,后臺的集中作業可使此類數據的檢測寫入某個特定的環節,成為固定的模式加以控制,使風險點趨于集中化,有助于強化風險過程控制,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和實際的處理效率。
(四)優化信息的共享及資源配置
網點與網點之間因客戶群、柜員的相對獨立,使得信息的共享很難在原有的業務處理模式中得到實現,業務的集中處理則可輕松解決這一問題,達到信息的共享、資源的優化配置。像某些特殊的業務可作為典型的案例,在后臺分享后得到共識,處理的方式便可舉一反三,如一本通業務未輸入存折號進行換折的后續操作、全國支票影像傳遞異常的處理方法、異常條件下掛失、解掛業務辦理情況等。通過統一流程和標準化集中作業,可以使人力資源配置更加靈活,業務處理更加有效,有助于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充分發揮后臺業務集中處理的規模優勢,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三、優化農信社集中會計作業流程的建議
(一)農信社集中會計作業流程優化要與促進網點轉型有效結合,助推“主動服務+主動營銷”型網點的建設。
1.加強組織架構建設,推進網點轉型發展。緊緊圍繞浙江農信打造“便民快捷的社區銀行”的戰略轉型目標,清晰劃分前后臺關系,形成以客戶為中心、業務發展為中心、以管理指導系統和支持保障系統為支撐的組織架構體系。實施“小客戶、廣覆蓋、大代理”發展戰略,加快渠道建設,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務渠道,拓展延伸網絡覆蓋面。
2.充分利用農信社點多面廣的平臺優勢,設計適合農信社客戶群的產品,促進網點從“單一服務”向“大服務、精營銷”轉變。營業網點作為重要的客戶營銷服務渠道,是吸收客戶資源較為便捷的場所。實施柜面業務前后臺分離,流程優化再造,有利于釋放前臺柜員業務操作壓力,提高柜面營銷精力。
(二)以強化風險管控為切入點,嚴格控制前臺業務真實性、合規性,從源頭堵住風險。
柜臺業務前后臺分離后,前臺負責原始單據審核、掃描和上傳,后臺業務處理主要是基于給予的票據影像而非紙質實物票據,因此,前臺票據憑證的真實性和后臺作業安全性自然就成為前后臺分離模式下需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
1.結合集中作業業務類型,制定完善的業務管理辦法和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地實行流程化、集中化處理。
2.加強業務人員技能培訓,提高各重要類票據真偽鑒別能力。
(三)加強內部管理,注重集中作業人才培養和管理。
人力資源是運營業務穩定發展的基礎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和及時的知識更新更是業務長久進步和發展的動力。一方面要優化運營人才的結構,建立多層次梯級隊伍,著力培養研究型專家隊伍,建立素質全面的基層營運管理人才,打造技能水平高、服務質量好、合規意識強的操作控制隊伍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開發,設立嚴格的準入門檻,明確各崗位職責。根據業務量、業務種類等,加強業務培訓,建立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升服務質量和持續作業的能力,以此提高業務集中后的運營質量。
(四)共同搭建科學有效的服務體系,保證前后臺有效聯動。
前臺業務憑證的規范性決定了后臺業務處理的效率。業務憑證填寫要素準確齊全、字跡清晰、印章完整,掃描上傳后臺印鑒識別率高,系統自動化處理時間較短,業務處理效率就會提高。否則,系統無法識別退回前臺,效率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一方面大堂經理和前臺柜員要引導客戶規范書寫業務憑證,加蓋印章清晰完整,保證業務處理效率,有條件的網點可以推行自助填單系統。另一方面,后臺部門對前臺業務的受理和憑證影像資料提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下發業務風險提示及督辦要求,提高業務處理效率,保證前后臺有效聯動。
當然,在加強內部控制的基礎上,簡化前臺操作,集中會計作業流程,實行后臺專業化處理將是柜面業務流程變革的發展趨勢。但科學設計、整合規劃農信社業務類型和作業流程需要結合自身特點深入研究和實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積極探索、借鑒、完善,才能找到適合浙江農信的一條發展之路,并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領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