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運輸企業的影響。我國從2012年開展“營改增”政策的試點,經過幾年的發展,該政策被推廣到多個地區,這些地區的交通運輸行業也完成了新舊稅制的轉換。道路運輸行業受到“營改增”政策影響較大,從原有的3%營業稅的征收轉變為11%的增值稅,大大加重了交通運輸企業的稅負成本,同時因為受到增值稅發票的限制,很多費用都不能得到抵扣。總體看來,交通運輸業在新的稅務改革下面臨著嚴重的壓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在競爭中獲取優勢,就需要企業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考慮,結合相關稅收政策進行成本控制與管理。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從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目的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賦稅,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交通運輸業以及部分現代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包括: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鑒證咨詢服。營業稅改增值稅稅率,改革之后,原來繳納營業稅的改交增值稅,增值稅增加兩檔低稅率6%(現代服務業)和11%(交通運輸業)。
根據上海試點的經驗,改革之后企業的稅負有所降低。營業稅是按收入全額計算繳納稅金的,改成增值稅之后,可以扣除一些成本及費用,實際上可以降低稅負。而對交通運輸企業按照試點行業營業稅實際稅負測算,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等交通運輸業轉換的增值稅稅率水平基本在11%-15%之間,就現狀為使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交通運輸業,改革試點選擇了11%低稅率。
解決運輸企業的成本問題。為了營改增政策背景下企業運輸的成本控制問題得到解決,據試點情況又增設了一些優惠條款。如:在將企業購進機器設備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的基礎上,允許將新增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新增試點行業的原有營業稅優惠政策原則上延續,對特定行業采取過渡性措施,對服務出口實行零稅率或免稅政策,等等。“各級政府下大決心、大力度推進營改增改革,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措施,使這項改革落實到位。
“營改增”發展現狀,“營改增”改革對企業的稅負的影響較為復雜,具有兩面性。部分企業的稅收負擔“不降反升”是此次稅制改革的局部矛盾。固定資產更新時間節點于“營改增”之前,固定資產更新周期較長、企業中間投入比率偏低、改革試點范圍有限、增值稅稅率過高、獲得增值稅發票困難是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針對由于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增值稅發票獲取困難等原因,使部分企業稅收負擔加重的情況,提出完善交通運輸企業增值稅制度,適當降低稅率,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交通運輸企業稅收征管制度等措施,使企業能夠享受到“營改增”所帶來的稅收福利. 交通運輸企業可以通過進行相應的稅收籌劃,積極與稅務局溝通來規避稅收風險。交通運輸企業針對增值稅進項稅可以抵扣的特點,可以通過購置營運設備增加進項稅額來進行稅收籌劃。交通運輸企業可以趁此機會提高軟硬件的現代化,采購先進交通設備不僅有利于提升市場競爭力及盈利能力,同時減少了人力成本,采購的機械設備還可以抵扣,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企業的稅負。如適時選擇購置營運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并通過改善營運資產結構,改善企業營運資產結構來合情合理降低企業應交的稅費;企業也可以通過嚴格控制其他方面的成本,同時根據“營改增”新形勢重新規劃價格,以前執行營業稅是含稅計征,現在實施增值稅后則是不含稅核算計征,利用這一點制定新的價格體系來努力提高利潤空間,順利度過“營改增”稅改政策這一過渡期。同時企業應當積極地與稅務局溝通,根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來規避不必要
的稅費。所得稅負率方面,就一般納稅人而言,可抵扣進項成本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對所得稅負率的影響不敏感。但由于“營改增”后,增值稅作為價外稅,銷項收入與進項成本均為不含有,相比稅改前入賬金額有所減少,并且也不存在營業稅抵扣成本的因素,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前提下,企業所得稅負有所提高。企業凈利潤方面,文中分析得出,影響利潤的因素較為復雜,企業的流轉稅負率、可抵扣進項成本占營業成本的比率、購置固定資產的情況以及不含稅成本等都是相關因子。 針對上述結論,要在“營改增”的政策環境中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必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即在提高人力資源水平、提高采購水平、生產運營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強化成本控制水平以及完善企業會計核算制度和票據管理方面下功夫。
部分交通運輸企業的稅負確實因營改增的實施而有所增加,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部分企業經營方式落后,與增值稅不十分吻合;改革試點的局部性;企業各自的資產購置時間節點,而非制度問題。“營改增”改革對企業的稅負的影響較為復雜,具有兩面性。部分企業的稅收負擔“不降反升”是此次稅制改革的局部矛盾。固定資產更新時間節點于“營改增”之前,固定資產更新周期較長、企業中間投入比率偏低、改革試點范圍有限、增值稅稅率過高、獲得增值稅發票困難是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
針對由于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增值稅發票獲取困難等原因,使部分企業稅收負擔加重的情況,提出完善交通運輸企業增值稅制度,適當降低稅率,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交通運輸企業稅收征管制度等措施,使企業能夠享受到“營改增”所帶來的稅收福利。交通運輸企業可以通過進行相應的稅收籌劃,積極與稅務局溝通來規避稅收風險。交通運輸企業針對增值稅進項稅可以抵扣的特點,可以通過購置營運設備增加進項稅額來進行稅收籌劃。交通運輸企業可以趁此機會提高軟硬件的現代化,采購先進交通設備不僅有利于提升市場競爭力及盈利能力,同時減少了人力成本,采購的機械設備還可以抵扣,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企業的稅負。如適時選擇購置營運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并通過改善營運資產結構,改善企業營運資產結構來合情合理降低企業應交的稅費;企業也可以通過嚴格控制其他方面的成本,同時根據“營改增”新形勢重新規劃價格,以前執行營業稅是含稅計征,現在實施增值稅后則是不含稅核算計征,利用這一點制定新的價格體系來努力提高利潤空間,順利度過“營改增”稅改政策這一過渡期。同時企業應當積極地與稅務局溝通,根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來規避不必要的稅費。“交通運輸企業財稅與投融資工作聯系機制”將是一個很好的鏈接交通運輸企業和稅務機關溝通的橋梁,各交通運輸企業應及時向政府和稅收部門反映“營改增”實施中企業遇到的問題,不僅幫助企業尋求合理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也有利于稅制改革的健康發展。
結合文獻,以及本文上述闡述,企業管理對策應是靈活、多樣的,在此過程中并注意與稅務局的溝通,規避稅務風險和道德風險。
作者簡介:
劉超,1995.5-,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