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恒 張修強
摘 要:短肢剪力墻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普通框架結構和一般剪力墻結構的缺點,因此,在工程中廣泛應用。文章從短肢剪力墻相關概述為切入點,以具體工程案例進行分析,論述核心混凝土質量影響因素,并提出具體的控制措施,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提高短肢剪力墻核心區混凝土施工質量。
關鍵詞:短肢剪力墻;核心區;混凝土質量;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
當前,大型超高層建筑通常采用框架結構,為了提高結構的穩定性和實現理想的造型,不僅提高了配筋率,并采用“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線型等復雜構件形式,給混凝土澆筑和質量控制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加強對短肢剪力墻混凝土施工影響因素和控制措施進行分析,對指導施工具有重要意義。
1短肢剪力墻結構相關概述
短肢剪力墻結構主要的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不應該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墻結構,當短肢剪力墻結構較多時,合合理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在進行抗震設計時,短肢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大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50%,當短肢墻較少時,如短肢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小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15%~40%,則可以按普通剪力墻結構設計。
2工程案例
2.1工程概況
某商業綜合體建筑,單體規模較大,地下2層,地上32層,1層~5層為商業,6層以上為公寓住宅,共有6棟塔樓,總高度105.2m,結構形式為框支剪力墻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沒有清楚認識到施工的復雜性,相關質量控制措施沒有有效落實,剪力墻核心區混凝土出現了爛根、孔洞、露筋等質量事故,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針對施工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2.2混凝土質量問題簡析
2.2.1原材料因素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是提升質量的首要環節,對混凝土質量及施工工藝有直接影響。如水泥強度的波動,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骨料粒徑的變化,導致混凝土級配的改變,同時影響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砂石含水量的變化,對混凝土的水灰比影響極大。實際施工中,混凝土的各項技術指標波動較大,將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產生較大影響。
2.2.2配合比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需要嚴格按照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的和塌落度設計要求,并經過多次實驗而確定最優配合比。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商業混凝土公司業務量較大,供需不平衡,沒有進行配合比實驗,導致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進而留下了質量隱患。
2.2.3運輸過程因素
在商品混凝土運輸過程中,要合理規劃運輸路線,防止運輸過程中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影響混凝土質量。本工程中商品混凝土生產地和施工現場距離較大,在運輸過程中攪拌不充分,混凝土出現灰漿分離、沁水及坍落度降低等現象。另外,長時間的運輸,還會造成混凝土初凝,對混凝土強度造成不利影響。
2.2.4設計因素
因該工程屬于超高層,為保證結構安全性,剪力墻、連系梁的配筋率較高,剪力墻及連系梁的縱橫向鋼筋交錯布置。在連系梁中為保證搭接、錨固等設計規范要求,其密集的鋼筋網造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組合體,使得入模的混凝土極難下灌至剪力墻根部,振搗棒更是難以插入,稍有不慎,就會產生爛根、孔洞等質量事故。
2.2.5施工工藝因素
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作為施工主體,其技術水平和質量意識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現階段由于施工人員違規操作造成的質量問題屢見不鮮,主要是因為施工人員素質較低、施工工藝掌握不透徹、缺少必要的施工環節,未進行工序交接等導致的。
2.2.6成品保護因素
本工程中混凝土同條件試塊留置不符合規范,不能真實反映現場實際情況,導致試驗強度不能代表實體強度,不具有指導意義,導致拆模時間過早,對結構整體性造成破壞。另外,在拆模后,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混凝土結構進行養護,導致混凝土產生收縮變形。邊、棱角的保護不到位,在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后續的交叉作業易導致結構缺棱掉角。
2.3混凝土質量問題的綜合防治措施
2.3.1保證原材料質量
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加強原材料進場檢驗,符合相關規定才能入場使用。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砂、石、水泥的質量,例如,砂子含水率測定,通過干炒法及時根據測定的含水率來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實際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對于相同標號之間水泥活性的變化,通過膠砂強度試驗進行快速測定,根據水泥活性結果予以調整混凝土配合比;第二,保證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進而保障供應質量和施工工期。
2.3.2科學進行配合
混凝土制作過程中,要嚴格進行試配,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進行大批量生產。在試驗過程中,要結合同批次原材料的實際情況,既要滿足設計要求,又要滿足施工要求,同時兼具經濟性。在配合比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水泥強度和水灰比,在相同配合比的情況下水泥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士的強度等級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強度越低,增加用水量,雖然混凝土的坍落度可以增加,但混凝土的強度會隨之下降。同時,在配比過程中也要重視外加劑的用量,堅決杜絕次品外加劑的使用。
2.3.3加強施工環節控制
嚴格技術交底。由于短肢剪力墻核心區域混凝土施工難度較大,在施工中要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進行三級技術交底,針對施工準備工作、人員組織、澆筑順序、振搗要求、混凝土施工縫的留置部位、模板加固措施、施工機械及材料準備、停水、停電等應急措施等均作出詳細要求,使每個作業人員都明確相應的職責。
合理留置試塊。首車混凝土到場,在監理工程師見證下取樣,制作混凝土試塊(標準養護、同條件養護及60天試塊)。試件的留置數量應符合規范要求,同條件試塊必須隨樓層留置,模板拆除之前及時進行試壓。
施工過程控制。首先,要對模板進行復核,檢查結構和構件的尺寸、形狀,以及是否滿足施工圖設計要求,模板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是否與施工方案匹配;其次,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進行分塊、分段澆筑。對已澆筑的混凝土,在終凝前進行二次振動,提高粘結力和抗拉強度,并減少內部裂縫與氣孔,提高抗裂性;最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及時檢查是否存在漏振情況,觀察模板及其支撐是否有變形、漏漿或扣件松動等異常情況。
2.3.4加強成品保護
施工完成后,要及時進行養護。剪力墻混凝土養護通常采用帶模養護的方法,豎向模板拆除后,保證混凝土得到充足的養護,同時應保持薄膜布內有凝結水。當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布養護時,采取噴霧灑水或涂抹養生液,以防混凝土內部水分蒸發。
結束語
總而言之,短肢剪力墻核心區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難度較大,影響因素較多,因此,在質量控制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把握好每一個施工環節,做好施工管理,杜絕施工隱患,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克旭,趙志鵬.混凝土置換法在某短肢剪力墻高層住宅加固中的應用[J].結構工程師,2015,(6):172-177.
[2]車威.論現代住宅短肢剪力墻結構的設計與質量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6):193-194.
[3]陳少華.淺析短肢剪力墻核心區混凝土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2):1195-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