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艷
摘 要:就博物館的講解服務來說,這是博物館講解員對語言進行客觀運用,并將歷史與文物事實的陳列作為重要基拙,運用較好的溝通方式講解知識的一種"活百科全書"。博物館講解人員身為講解服務的主體,在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社會公眾和博物館兩者的有效溝通橋梁,講解服務的質量對參觀者的參觀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一名合格的博物館講解員,理應善于研究,通過重組的知識向參觀者講解歷史文化。因此,本文將對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的提升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提升
現階段,國家逐漸實施對博物館進行兔費開放的政策,因此,很多大眾在空閑的時間都會去博物館進行參觀,體會博物館的文化,并對個人的精神世界進行豐富。該現象的出現對于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服務質量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講解員對不同的講解技巧進行了解和掌握,更好地服務來管參觀的大眾,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公民文化素養的提升。
一、對講解員的語言發聲進行改善
在博物館的講解過程中,其實質主要是指講解員對不同知識點以及語言有效地整合和展現。講解藝術展現的靈魂是語言,這是博物館講解員提升講解服務質量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語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利用標準化的普通話進行講解。講解服務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博物館講解員對于語言藝術進行了解和掌握的能力,這對于服務質量的提高產生直接影響。
(一)提高聲音感染力
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一是,博物館講解員在發音上要更加地準確,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著重重視自身的語速,所發出的聲音要清晰,進而對參觀者進行吸引;二是,博物館講解員要對自身的聲音有所了解,并學會有效地控制聲音,講解時,對聲音進行有效處理,進而讓聲音更加地親切,使得參觀人員聽到之后感覺非常舒服,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運用重音,在增強音量的同時,提高聲音的力度,進而吸引參觀者;三是,博物館講解員需要重視自身在講解過程中的腔調,切不可出現刻意促進腔調提高的現象。還要注意的是,不能在講解時中不出現語調,就像是看電影,當該影片的劇情一直都是平淡無奇的,那么這部電影也就不會獲得較好的票房。博物館的講解同樣如此,如果講解沒有起伏,那么,參觀人員就會感覺非常地枯燥。因此,博物館講解員要加強對于說話語調的重視;四是,講解員要對語言節奏進行重視,選擇語言節奏時,要結合當時的環境和講解的內容與觀眾群體等多種因素,按照參觀者自身的年齡和興趣與逗留時間,有意識地靈活處理講解內容。
(二)運用聲音促進講解吸引力的提高
態勢語言是博物館講解員在參觀者中留下的首要印象,講解員自身的聲音有助于對這一印象進行充盈以及豐滿,一樣的講解說詞,運用不一樣的語氣和不一樣的聲音對其進行解說,其中的渲染力機會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講解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參加一些專業的培訓,通過學習促進聲音感染力的提高。
二、加強對講解員儀容禮儀的提高
(一)保持優雅走姿
人常說,站如松、行如風。就走姿來說,這是藝術中的一種,屬于動態美。在對參觀進行引導時,講解員要經常走動。那么,什么樣的行走才可以使得參觀者緊隨講解員的步伐,就需要博物館的講解員加強學習和研究,對自身進行進一步完善。走姿劃分為前行和后退與側行以及前行轉身,還有后退轉身,講解員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步姿和步位與步幅以及步速的選擇。在走動的過程中,講解員要對自身和參觀者之間的距離進行準確地把握,不管是太近還是太遠都會讓人感覺不禮貌,一般比較好的距離是一米左右。
(二)要運用準確的姿態語言
從相關心理學研究中可以看出,講解員在實施講解工作的過程中所表達的信息總效果是7%講解語言和38%講解語氣的態度與55%姿態語言的綜合。因此,態勢語言對于講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直接決定著講解的成敗。講解員的氣質和精神與穿著以及儀表都屬于態勢語言。一名比較優秀的博物館講解員會對講解的位置進行合理地選擇,微笑著面對參觀者,運用適當的講解語量,盡可能地防止出現較大的手勢幅度,表現出落落大方、親切自然的態勢。
三、要求講解員對講解對象進行靈活地區分
人和人之間總是會出現一定的差異。博物館的參觀者千差萬別,參觀的目的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在有些時候,一樣都是講解員,一樣的講解詞,面對的對象不同所獲得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講解員就要按照不同人群對自身的講解詞進行修改,選擇不一樣的講解方式與講解語言,選擇講解詞的內容,繼而做出存在差異的講解。講解員需要預先了解參觀者本身的信息和講解行程與駐留時間,結合參觀者的地域和職業與年齡以及社會地位,還有受教育程度,對人群進行合理地區分,并實施針對性地講解。
(一)社會地位較高的參觀者的講解
該參觀者在生活節奏上快于普通人群,其在時間上并不富裕,因此,如果在講解過程中出現長篇大論,就會導致參觀者產生厭煩心理,使得參觀者喪失繼續參觀的心情,所以,面對這類人群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對講解詞進行精煉,并緊扣重點,確保在較短的時間中展示物品特色。
(二)普通參觀者的講解
對于普通參觀者來說,其參觀博物館大多是休閑娛樂。所以,講解員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對內容進行簡化,實現通俗易懂,使得普通參觀者可以在娛樂的過程中,不但增長了自身的知識,同時還對精神世界有所豐富,面對不容易理解的問題,沒有參觀者要求的情況下,博物館的講解員可以避而不談,能夠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還不會影響普通參觀者的興趣。
(三)文化素養較高的人群
在該部分參觀者中學者與專家人員比較多,其對于博物館參觀的目的在于學術研究和考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博物館的講解員在講解之前,需要預先通過多渠道的溝通,了解參觀者,明確其重視的展品和歷史細節,在講解過程中站在學術角度,講解內容。
四、加強對講解詞的把握
對于講解來說,也就是要說出來,并進行解釋,進而實現使得參觀者可以理解的目的。因此,講解詞在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提升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博物館的講解員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對講解詞進行把握。一是,編寫講解詞前,博物館的講解員要參與其中,利用不同的途徑,對講解對象的具體資料進行整理,并與講解對象的特征以及文化內涵有效結合,提煉并擴充資料,實現科學性和客觀性,以及理解性,還可以進行適當延伸,進而激發參觀者自身的興趣。博物館的講解員參與到館內陳列講解詞的編寫,能夠加深其對于館中陳列物品的掌握度以及了解度,可以幫助其對講解詞靈活地應用以及全面把握;二是,講解的過程中,博物館的講解員如果想要系統性地和規范性地把講解對象講解給參觀人員,就需要對自身的講解詞進行定期精煉以及提升。如果太過啰嗦,就會導致參觀者出現厭煩心理,如果太短的話,就會導致參觀人員不能理解,因此,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分析,針對性地實施講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展現的是該地區的歷史文化,不只是指物化的一種匯集,同時,還是精神的匯集,可以說,博物館的存在在無形中反映了城市和地域發展的精神文化。想要充足地發揮博物館中的職能,就要加強對于博物館講解者能力的培養,促進講解人員自身思想素質的提升,并確保博物館展覽業務開展的順利性,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南. 甘肅省博物館文化資源開發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7.
[2]孫旭捷. 行業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7.
[3]司敏慧.淺談博物館講解員的專業素質[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10):104-105.
[4]董軍農,董志宏,王建軍,王靜.提升博物館講解員講解服務技巧的有效對策[J].大眾文藝,2015(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