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苗
摘 要:梁拱組合體系橋梁是目前發展較快的一種橋型,這種橋型既有拱橋的曲線柔美,又體現了梁橋的簡潔平順,是一種經濟、實用、美觀的橋型。本文以某30m+80m+30m中承式梁拱組合體系橋為計算模型,通過建立該橋三維有限元分析模型,對其主橋的動力自振特性及地震響應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結論,可為同類型梁拱組合橋提供設計依據。
關鍵詞:橋梁設計;梁拱組合橋;自振特性;地震響應
1 工程實例
該橋全長為140m,為一座30m+80m+30m的中承式梁拱組合體系橋。拱肋為懸鏈線,拱肋計算跨徑L=80米,計算矢高f=22.5米,矢跨比1/3.56,拱軸系數m=1.5。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采用單箱十室斷面。梁高為2.2m,橋面寬度37m,全橋等寬布置。主梁頂板厚0.25m,底板厚0.22m,中腹板厚0.50。主梁采用分段澆筑,設置兩個1.25m的后澆段。橋面寬為4.5(人行道/非機動車道)+2.0m(拉索區) +11.5m(行車道)+1.0m(中分帶)+11.5m(行車道)+2.0m(拉索區) +4.5(人行道/非機動車道)=37m。設計時速為60Km/h,汽車荷載為城-A級,雙向4車道。
2 動力計算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2.1設防標準及地震激勵
根據CJJ166-2011《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中關于橋梁抗震設防類別的規定,該橋梁屬于B類,其對應的抗震設防目標在E1地震作用下橋梁不受損壞或不需要修復可繼續使用;在E2地震作用下橋梁不致倒塌或產生嚴重結構損傷,經臨時加固后可維持應急交通使用。橋梁所處的場地為Ⅲ類建筑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設計地震特征周期為0.45s。
2.2建模要點
在實際建模分析過程中,對于主梁、主拱均采用三維梁單元模擬,吊桿索采用桁架單元模擬,鋪裝及橋面附屬設施等二期恒載均以等效荷載的形式施加。各部位邊界條件,根據結構實際情況分別進行模擬。樁基采用winker地基梁模擬,分部彈簧剛度根據“m”法進行計算。整個結構的計算模型共有1021個節點,872個單元。
3 結構動力特性分析
3.1結構自振特性
采用空間計算模型,對結構的空間自振特性進行了計算,橋梁結構前10階自振特性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該橋結構體系復雜,超靜定次數較多,因此各階自振頻率較為密集,振型復雜多變,應重視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
3.2結構地震響應分析
采用設計反應譜對橋梁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進行檢算,分析表明結構處于彈性狀態。從模型中可以看出:主梁在E1地震和E2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彎矩分別為20845 kN.m和63018 kN.m,地震作用對主梁的彎矩效應影響很大,故在進行該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震效應對該橋的影響。
吊桿在“E1地震+恒載”組合和“E2地震+恒載”組合下的軸力及安全系數見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E1地震+恒載”組合和“E2地震+恒載”組合作用下吊桿軸力最大值分別為2032kN和2148kN,吊桿安全系數均大于等于3.0,表明該橋吊桿有足夠的安全儲備。
4 結 語
通過對該梁拱組合體系橋梁進行動力特性及地震響應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梁拱組合橋梁結構體系復雜,超靜定次數較多,因此各階自振頻率較為密集,振型復雜多變,應重視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
2)采用設計反應譜對橋梁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進行分析,結構表明結構處于彈性狀態。但地震效應對主梁影響很大,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震效應。
3)吊桿在“E1地震+恒載”組合和“E2地震+恒載”組合作用下的安全系數均大于等于3.0,具備足夠的安全儲備。
參 考 文 獻:
[1] JTJ 023-85,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S].
[2]陳寶春.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與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5-89.
[3]陳兵,趙雷,陳思孝,等襄渝鐵路增建二線牛角坪特大橋動力特性分析[J].鐵道建筑,2007(3):34-38.
[4]張為,趙星,劉明高,等.斜拉橋有限元建模和動力特性分析[J].鐵道建筑,2006(3):30-34.
[5]金成棣.預應力混凝土梁拱組合橋梁:設計研究與實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