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相應的需求也就有所增加,為此,各類工程項目類型都在積極的進行建設,而民用建筑工程就是較為常見的項目施工類型,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它的施工質量問題就值得有關人員加以重視,而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質量則是重點,只有保證主體結構的穩定,才能進一步的保證整體建筑施工的質量安全。而大多數的民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中,主要應用的就是鋼筋混凝土材料,所以有關于民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就值得加以探究。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主體結構;民用建筑工程
任何工程的主體結構施工都是重點,這是整個施工中最為關鍵的部分,而在民用建筑工程中,這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需要施工人員能夠加以重視。在主體結構的建設施工中,包含著很多的關鍵點,主要分為模板、鋼筋、混凝土三個方面。這三個環節的施工質量對于整體工程的施工質量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其中施工技術的應用就顯得很關鍵,只有合理的運用施工技術,才能保證民用建筑的質量與安全,所以,掌握技術的關鍵要點是基本的要求,通過合理的運用這些技術,才能真正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一、模板支設與拆除
1、模板支設的要求
模板搭設之前必須要準確了解構件的幾何尺寸,以保證軸線位置的準確。模板應該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以及穩定性,要能夠安全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質量、側向壓力及施工荷載。澆筑之前應事先檢查承重架和加固支撐扣件是否已經擰緊。模板的安裝誤差必須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內,若超過允許值,則必須校正。
2、模板支設的質量控制
模板支設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也是關鍵的部分,這是保證主體結構穩定的基礎條件。所以,對模板支設進行質量控制就顯得很有必要。這就需要設計人員能夠合理的對模板進行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這樣才能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問題,然后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支設,需要注意的是,模板的支設應該放在實處,避免發生安全問題,而同樣,模板的安拆都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這樣才能保證安拆工作的效率有所加快,同時也能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除此之外,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要注意事先要清理模板,并且在上面涂上隔離劑,之后再做好保護措施,要注意輕拿輕放模板,避免對其造成損傷、變形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模板支設的質量得到控制,有利于推進施工的順利進行。
3、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之前要預先制定好拆模的順序,根據施工現場溫度變化情況,把握好混凝土達到初凝的時間,當混凝土達到初凝之后,必須要及時松動穿墻拉桿,并將模板與混凝土墻面脫離,防止混凝土和模板表面粘結,為拆模做好準備。拆模時注意保護混凝土邊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時清理。清理殘渣時,嚴禁用鋼刷、鐵鏟之類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潔劑,使其自然脫落亦可用木鏟刮除殘留混凝土。拆除模時間:側模板以不損壞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時間應按相應規定進行。
二、鋼筋施工技術的應用
1.準備工作
首先要準備足夠數量的鐵絲和保護層墊塊還有正常的捆扎器材;其次要清除模板內刨花、碎木塊及垃圾;對于每個鋼筋接頭的位置,應依據相應的物料規格,使其錯開,在模板上劃線。
2.柱鋼筋綁扎技術
箍筋綁扎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箍筋轉角處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各層柱頭鋼筋綁扎前,要根據軸線垂直傳遞后的柱頭位置線,在允許誤差范圍內進行接長并要注意校正柱頭位置。確保每只柱頭軸線上下各層均在同一鉛垂線上;柱頭豎向主筋的接頭,按要求進行搭接。根據規范要求,接頭位置要錯開。
3.梁、板鋼筋綁扎
箍筋彎鉤迭合處應與受力鋼筋方向錯開,其余同柱;板鋼筋安裝:各層樓(屋)面板鋼筋綁扎,縱橫向主副筋要按設計間距預先開線。板支座面處負筋位置要準確,彎鉤不得朝上。板的鋼筋綁扎時,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雙向鋼筋網片時,則應將鋼筋相應交叉點全部扎牢,板上部的負筋不得被踩下,特別是懸臂板的受力鋼筋應設鋼筋撐腳。
三、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
1.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工程是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的關鍵環節,也是民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對于整體施工的質量都具有影響。而要想真正發揮出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關鍵作用,就必須要做好混凝土的運輸工作。因為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所以它的質量問題就值得人們加以重視,因此,在混凝土的運輸環節就要加以注意。在運輸的過程中,要盡量使得運輸距離較短,路面平整,這樣能夠避免混凝土材料有所損失。而且還要注意運輸的次數也不易過多,盡量在一定的時間內就完成混凝土的運輸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混凝土的性能,使得混凝土不易發生離析現象,以推進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確保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得以進行有效的應用,最大發揮作用。
2.混凝土的澆筑
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之前應該再一次核查模板和支架的標高、位置和尺寸以及對其內部的垃圾和積水進行清除。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要注意澆筑層的厚度,每層的厚度要充分考慮到振搗方法、配筋形狀、結構部位、混凝土的性質。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要減少中途的休息,盡量進行連續性澆灌。但是在進行澆筑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施工縫的出現,所以在進行澆筑之前就確定好適當的施工縫,一般要將施工縫設置在受力較小的部位。當混凝土澆筑之初,混凝土會呈現大量的空洞和氣泡,所以需要在初凝之前對混凝土進行振搗,將其密實。這個過程除了振搗法還可以采用擠壓法、離心法、吸水法等。
3.混凝土的養護
在混凝土成型以后,需要對其及時進行養護,以保證混凝土凝結和硬化所必須的適度和溫度,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夠正常進行。一般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可以對進行覆蓋、澆水、保溫。對于大面積的混凝土所進行的養護,一般是在其表層覆蓋一層塑料布對其進行保濕養護,根據水化熱計算覆蓋率。
四、結語
技術是推動時代前行的不竭動力,是推動工作順利完成的基礎保障,尤其在如今的科技時代背景下,對于技術的要求也就更高,技術的選擇與合理應用就成為了關鍵。在民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中也是如此,施工技術的合理應用極為關鍵,尤其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對整體工程的質量都具有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施工人員能夠掌握關鍵的施工要點與工藝流程,注意施工中的細節問題,并且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真正發揮技術的關鍵作用,使得建筑結構能夠更加穩定,使得民用建筑的使用壽命有所增加,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成江. 民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 消費導刊, 2017(15).
[2]宋世軍. 淺論民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J]. 福建質量管理, 2017(16).
[3]鐘慧玉. 民用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研究[J]. 商品與質量:房地產研究, 2014(5):48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