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勇
摘 要:為了保證幼師院校對學生培養中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要能認識到目前幼師院校教學培養當中數學科目的不足,并能結合幼師培養的實際需要,制定符合幼師院校教學需要的方案。本文就幼師學生培養工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幼師;數學;教學;幼兒
由于社會對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的提升,使得目前對于幼師的需求量增加,而現代幼師院校在對幼師學生培養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數學科目普遍不感興趣。這也影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積累,更不利于學生未來從事幼師教學工作,需要幼師院校能積極的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幼師學生的培養。
1注重數學知識的銜接培養
目前幼師培養教學當中,之所以幼師學生對數學科目的學習興趣偏低、學習效果較差,其中的一個因素就是幼師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在數學知識根基不穩定的情況下難以順利學習、掌握更深入的數學知識。數學體系的知識邏輯性較強,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知識體系,一旦在這個知識體系中某一個環節的知識學習出現了問題,那么就會對后續的知識學習產生阻礙。因此在對幼師院校當中幼師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要能認識到這一特點,要做數學知識銜接方面的培養工作,通過強化學生對前一階段數學知識理解、掌握的程度,來實現幼師學生最終學習效果以及培養效果的提升。
2優化幼師學生培養階段的方法
在過去幼師院校學生培養當中,幼師學生常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進行學習,這也就會對幼師的培養產生較大影響,未能讓幼師學生根據自己需要以及節奏進行知識學習,限制了幼師學生的成長。而在現代學生教學培養當中,應該將學生看作是教學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在教學培養當中承擔引導工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按照自己節奏進行知識學習,同時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點撥,讓幼師院校的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讓幼師學生成為幼師教學的主體,就是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發揮自己主觀思想,使幼師學生能積極的融入到課堂學習當中,真正的去學習、領悟、思考新知識,最終達到能靈活使用數學新知識的目標。而當教師承擔起幼師學生培養當中引導者的角色之后,教師要避免采用過去生硬的教學模式,要能在學生學習、領悟數學知識時給予學生點撥,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
幼師院校對學生進行數學科目教學的另一個難點就是讓學生個人思想發生轉變。在一些幼師院校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培養模式之后,雖然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但學生已經習慣過去被動的教學方式,當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之后,學生反而不知道如何自主的學習數學知識,甚至一些學生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反而影響幼師學生對數學科目的學習。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開展幼師教學工作的時候,還要幫助學生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這一階段中主要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不僅能在課堂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也能在課后積極的進行復習或者預習,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3注重教學階段的情感教育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滲透下,幼師院校的教育工作中也加入了情感教育的內容,這種教育模式主要通過對學生情感方面的影響而讓學生更有信心,能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掌握程度的提升。
加強數學教師情感修養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導,教師對情感教學所需要的情感修養工作不可忽視,而且必須上升為教師素質培訓內容。據一些教育調研數據表明,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有耐心,態度溫和,比較關心學生,上課風趣幽默,有學識,負責、嚴謹,布置作業少而精,不常考試,不是一味批評學生的錯誤,而是耐心講解,對不懂的學生多加照顧,問題答錯時不嚴厲指責,能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多表揚,關注學生的進步,不嘲笑學生等等。”可見教師只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素養,特別是相關學科的知識、教學技巧、現代化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情感教育水平。對有情感體驗和情感教育得當的教師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塑造,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4重視教材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載體,幼兒師范學校及職教幼師班數學教材的空缺,造成相關學校數學教材選用的混亂,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不匹配,限制了學校培養目標的實施。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中數學教材不能很好地適應幼師數學教學的特點,我們在教材的選擇和把握上應盡量貼近幼師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體現“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學習理念。著眼于幼師數學教學的實際。不再過于追求學科的完整性和嚴密性,重在強調數學的思想方法、探索與應用,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強調實際應用,強調與學生專業的聯系,注重創新能力的測試與課改理念的評估。
5針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一)備課中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把學生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作不同層次的要求:基礎差的學生適當降低教學起點,力求學會最基礎最主要的知識,并逐步在掌握基礎知識前提下靈活應用:對中等學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對所學知識具有分析歸納的能力和應用能力;對優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啟迪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發展個性特長。有了備課時不同目標的設置,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
(二)在授課過程中有“難、中、易”層次的問題。提問時,基礎題先鼓勵差生作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對差等學生的答案可給予評價;中等題中等生作答,優生補充完善,教師做出評價后,讓差生再次回答;難題讓學生思考,再讓優生回答。這樣全班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各抒己見,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種難易程度分明的教學方式也能讓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相匹配,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6結束語
幼師在兒童啟蒙培養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目前社會對于幼師工作者需求量增大的趨勢下,也需要幼師能在專業素質方面有所提升。幼師院校要仔細分析幼師培養過程中的缺陷,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幼師學生培養工作的質量。而且在落實各種教學方式以及幼師學生培養理念的時候,要能認識到幼師學生的個體特點以及幼師學生當中的共性,確保制定的教學方案能有助于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更合格的幼師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冠林.“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幼師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詹生叢.淺談創新教育在幼師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2017(1):00007-00007.
[3]曹梅.對幼師數學教育翻轉課堂教學的幾點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6).
[4]李歡兵.探討如何在幼師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書文摘,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