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移動終端逐步普及,我國進入網絡微時代。在微時代背景下,為全面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應加強和創新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各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增強高校基礎黨建的網絡育人效果,開辟基層黨建新陣營。
一、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現狀
(一)高校基層黨建內容更加豐富
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微時代產物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搭建了新的平臺。在這些平臺上可以運用文字、短視頻、語音、圖片、音頻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推送學習內容,打破了開黨會、上黨課的傳統模式,不僅使高校基層黨建活動載體更加多樣性,活動內容更加豐富,也使黨內活動、黨內學習更具有親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更能深入人心。
(二)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效率不斷提升
微時代背景下,先進的科學技術打破了傳統基層黨建工作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互動模式上,不僅實現了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形式的多樣性,還實現了在線溝通、在線學習,增強了網絡黨建的互動性。在傳播速度上,實現了時時傳播、及時發送、密切關注師生黨員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創造了隨時隨地的學習路徑,符合當下師生黨員對新時期黨建理論學習的新要求。
二、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黨建創新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黨組織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師生黨員教育工作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微信公眾平臺設計過于嚴肅
大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所建立的微信公眾平臺,在推廣的內容設計上依然采用大幅的鮮紅色,政治感強,讓人在視覺上產生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但過于嚴肅的設計反而會讓人點開后視而不見,不會關注其內容。
(二)黨建平臺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基層黨建平臺比較廣泛,大部分都是要求高校師生黨員關注微信平臺,然后不定時地發一些相關學習內容,至于這些內容有沒有人瀏覽、有沒有人回復就很少有人去關注。只關注、不閱讀,使高校基層黨建平臺的建立,成為了一種形式,失去了意義。
三、高校基層黨建平臺創新實踐建議
(一)高校基層黨建平臺設計要“清新”
高校基層黨建平臺的設計要有自己的特色,整體上要有嚴肅、熱情的紅色,但不能太單一,可以不斷變換風格。要有微信特有的“小清新”風格,讓讀者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要讓讀者在每一次閱讀中都感覺如沐春風,把在平臺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潛移默化地把黨性教育工作融入到黨員的日常生活中。
(二)高校基層黨建平臺內容要“貼心”
高校基層黨建平臺推送的內容既要有黨性教育的意義,又不能只是又紅又專。要創新表現形式,發揮微信平臺語言風趣、篇幅短小、圖文并茂的特點,讓黨性教育跟上社會的潮流。這就需要平臺內容的推廣者在設計內容、文字時,多聯系實際,多融入生活。現化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的人在閱讀時成為了“標題黨”。因此,如何讓標題既能準確表達文章內容,又能符合當下人們的心態,吸引人點開閱讀,是每一個黨建平臺建設維護者要去認真考慮的問題。
(三)高校基層黨建平臺推廣要“真心”
高校基層黨建平臺在建立之初,大部分都是要求基層黨支部相關人員在上面及時交流互動,但如果想持續有效地對平臺進行推廣利用,光靠“強制”的手段是行不通的。要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就要讓他們真正參與進來,而不只是閱讀者。要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各種板塊,例如投票、問卷調查、測評等的趣味性,引入當下年輕人喜歡的“點贊”“送心”等流行方式,吸引師生黨員自發、自覺地走進平臺中來,以增強黨員互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黨性意識,提升黨組織成員間的凝聚力。
(四)高校基層黨建平臺工作隊伍要“創新”
高校基層黨建平臺要想有效發揮作用,還需要有一支創新意識的平臺管理團隊。微信平臺既是黨務工作者提高自身能力的載體,也是引領其他黨員開展學習的渠道。要關注師生黨員的思想潮流,把握思想動態,充分理解、充分尊重,以新視角、新理念、新思維創新黨建工作內容。在平臺建設過程中,平臺管理者除了要具備豐富的黨建知識和嫻熟使用新媒體的能力,還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隨時捕捉到校園思想動態,善于聯系黨的政策方針,準確把握時機,有效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黨組織只有與時俱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黨建陣地發展,創新黨建工作的載體,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使高校的黨建工作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者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