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娜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工業生產越來越多,樹木資源又有很多用處,開山伐樹造成了風沙風暴,綠色家園減少,動物的巢穴逐漸毀滅,導致我國森林資源環境下降。為滿足新時期時代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必須堅持以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改革方向,形成規范化、法律化發展。自古以來,就提倡砍伐有道,要科學合理的利用林業資源,才能夠讓林權制度的可持續發展路線走的更遠。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林權制度,就是建立森林資源環境與人類之間存在的互相影響和制約的關系。人們要端正對林業資源利用的態度,來達到保護林業資源的目的,人與社會是否和諧發展是將森林資源瀕臨滅絕的危險性降到最低的前提。本文主要論述了可持續發展林權制度的作用,深入探析了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中國林權制度的改革措施和重要性。
一、可持續發展林權制度的重要性
林權制度的設立和其他制度過程一樣,都要有一個循序漸進,從舊制度改革開始到完善新制度的過程。完善新制度就是在舊制度的基礎上加以修改選優,并不是完全拋棄舊事物,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中國社會主義走的道路-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森林資源保護的方向上也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這一路線在林權制度下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林權制度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林權制度是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可持續發展就是將個人收益與社會收益進行平衡。以林業為主體,在從事林業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收益,對社會發展也十分有利,在自然中,不能一味索取,適當付出更能呈現良性發展關系,必須嚴格遵循林權制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林權制度對個人收益約束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盡量避免出現大幅度的變動,或者經濟收益不均衡,進一步促進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發展。
二、當代林權改革-全面可持續發展
實踐出真知,當代的林權建設都是在曲折中不斷汲取經驗教訓,取得了有效的改革成果,從“三定”時的恢復發展已經轉變到如今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階段。在原林業“三定”的良好基礎上,針對性的選擇其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機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首先,以“明晰產權、分林到戶”為任務,對產權進行細化,產權形式多元化,呈現產權市場化導向,實現了產權經營主體多元化,給予了林農真正意義上的物權,之所以集權林區的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可喜變化,是因為抓住了產權的關鍵而調動了林農的積極性;其次,對林業產權的交易加速流轉,完善了產權保障體系,激勵了產權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最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系統性地認知,進一步深化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保證了林農的經營主體地位,加快了產權的界定、流轉、促進了產權權益的實現,從而解放了林業生產力。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政策制定上不但獲得了林農的支持,也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效果。
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主要問題
根據相關人員的權威調查研究表明,當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歷史遺留的林地產權糾紛,不能有效調處;林地分散經營和規模經營的矛盾;在流轉過程中有少部分林農失山失地;林地利用時,在一定程度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存在矛盾沖突;有的地方的配套支持制度改革很難推進;林業公共服務支持力度不夠;沒有做好宣傳工作,沒有形成輿論氛圍;技術含量較差,林改工作推動進程緩慢;各部門沒有擰成一股勁,林業部門孤軍奮戰;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推進工作增加難度;林改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林權證的權威性;宗地面積過小。 (二)對策建議
1.要加強領導,促進改革順利進行。
中央政府部門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親身切實的加強對林改工作的組織領導。不僅城市,就連鄉村也要成立改革領導小組,由上到下,大大小小的領導小組實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將林改工作作為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各級相關人員要仔細簽訂林改目標管理責任書,保障改革強有力的組織。
2.要宣傳到位,營造良好改革輿論氛圍。 要廣泛宣傳活動,通過積極宣傳統一思想,提高群眾的認識率,消除干部群眾的疑慮,讓廣大農民和鄉村干部更加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并奮力參與改革。在宣傳過程中,選好試點地區,通過典型示范,引導和推動全省市以及鄉縣的林改工作。
3.要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水平。
林業改革比農業土地改革情況更復雜、任務也艱巨很多、要求更加細微,需要培訓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隊伍作保證,才能切實的領導底層,提高工作效率。
4.要搞好部門配合,努力形成林改的工作合力。
林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作,很多部門行業都被涉及到,但凡有任何單位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支持力度不足,都可能事改革出現問題,甚至舉步維艱。要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積極參與、主動支持改革。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組織領導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努力把改革工作做到最好。
5.搶時機,促進工作進展。
農民是林改的主體,要把握時機,充分利用好清明、春節等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間,推進林改工作。讓農民明白改革政策,積極參與改革的全過程,確保廣大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結語: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維持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作為一個改革重大舉措之一,是政府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大調整。集體林權改革是林業發展動力機制的一項根本措施。改革發展在當今資源短缺的社會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根據利益規劃的,是促進農民致富的重要措施,是積極調動廣大林農的生產,另外也可以促進和諧社會發展、解放農村生產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還可以推動林業的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中國林權制度將會更好的實行。
參考文獻:
[1]楊喜軍.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實現國有林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J].林業經濟,2009 ( 9)
[2]張小羅.產權變遷視域下集體林權改革探析[J].林業經濟,2009 (8)
[3]柯水發,溫亞利.中國林業產業制度變遷進程、動因及利益關系分析[J].綠色中國,2009 ( 10)
[4]樊寶敏,李淑新,顏國強.中國近現代林業產權制度變遷[J].世界林業研究,2009 ( 4)
[5]崔海興,溫鐵軍,鄭風田,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建設政策演變探析[J].林業經濟,2009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