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棟
摘 要: 當前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在當前河道治理工作中,需要加入生態理念,做好河道治理的生態修復工作,促進河流生態環境的健康、穩定發展。文中從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主要原則入手,分析了當前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對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措施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 河道治理;生態修復;問題;措施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持續增加,這也使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開展河道治理工程,一方面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當前河道治理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竣,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水資源存在嚴重污染問題,水生物數量減少,河道阻塞現象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實現河道中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則需要有效的解決河道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更好的維護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打造一個健康、和諧 河流生態環境。
一、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主要原則
(一)生態治理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也對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損害,大量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排放以河道中,使河道及周圍的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在當前河道治理工作中,需要保留原生態系統,落造河岸景觀,并通過植樹栽草等來對河道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
(二)遠近結合
河道治理工程具長期性、復雜性和系統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堅持遠近結合的原則,在具體治理和修復工作中,需要制定科學的計劃和措施,分階段及分河段進行治理,特殊是針對于一些較為特殊的河段,需要通過實地考察,采取適宜的治理方案,確保達到預期的治理效果。
(三)區域規劃
在河道治理和修復工作中,需要遵循區域規劃原則,綜合考慮河道生態環境和城市發展,并與河道的實地情況相結合,制定完善的河道規劃設計,合理對河道區域進行劃分,針對于不同河道的情況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理和修復措施,實現對河道生態的有效保護,確保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當前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合理利用河道的景觀功能
目前河道環境十分惡劣,不僅無法發揮自然景觀資源的重要作用,而且還會對城市化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當前河道不僅失去了與相關水體的有機聯系,而且也沒有了以前綠樹夾岸及水清天藍的景象,河道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
(二)生態污染嚴重
在當前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業化進程速度較快,這也使城市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在沒有經過有效處理的情況下這些污水和廢水被排入到河道中,影響了河道的水質,導致河水烏黑渾濁,使城市原有的水系成為城市發展的毒瘤。河道水體可以有效的滿足農業、工業和生活取水需求,為各行業提供水資源的供應。當前河道污染的不斷加劇,導致河道水體失去了自凈功能。再加之農業生產中大量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也導致河道水資源存在非點源污染。這些污染問題的存在,使河道水系無法發揮其自身的功能。
三、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措施
(一)河道形態的治理
在當前河道工程生態治理工作中,需要保留河道天然的形態,在修復工作中,需要拆除原有的攔河壩,將直立跌水改為緩坡,以此來保持河道的連續性。同時在河堤下埋設石頭,形成淺灘和深溝,促進水流的多樣性,并給予水流充分的流動空間。在具體生態修復過程中,還要針對河道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方案。
(二)河床斷面的治理
針對當前河床硬化的情況,一定要先清理河床硬化覆蓋的材料,讓自然泥沙露出來。對局部河段要采用多種方式治理,將河道斷面進行分級,并且按照各個級別的河道有針對性的治理。河道平臺以及護坡過流頻率較小,可以采用種植喬木的措施,提高河道的綠化程度,在改善河道生態環境的同時,還可以為周圍居民提供休閑場所。
(三)濕地和植被建造
濕地是河道治理的關鍵組成部分,可以起到廊道以及緩沖的作用,保護護岸植被。我們可以通過生物重建技術,完善生物的重建和恢復工作。同時,濕地的建造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對土壤恢復起到顯著作用。
(四)人工濕地技術
人工濕地主要是利用生態系統中生物、化學以及物理等作用,對河流污水進行凈化和處理,當前,人工濕地技術是提高水質的重要方式,利用過濾以及沉淀等方式,對污染物進行有效降解。對污水中的可溶性物質,人工濕地主要利用植物的吸附功能,對其進行代謝降解。在對污染物質進行處理的同時,濕地中的微生物也得到快速生長和繁殖,要對其填料進行定期更換,收割新生的植物,將其在濕地系統中清除。
(五)加固提防,攔截凈化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需要根據洪水的情況來進行堤防建設,以此來滿足防洪的具體要求。定期要對河道進行清淤處理,確保泥沙排泄的順暢性,有效的保證河道的安全,提高河道的對洪水的泄蓄能力。而且對于提升河道水體的自凈能力也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為了進一步改善河道內的水質,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截污治污措施,采用雨污分流、處理后排放及污水統一排放等方法,有效的改善水環境的質量。另外,也可以在河道兩岸設計排污暗涵,對污水進行收集并排放到相慶的污水處理廠,避免污水對河水帶來的污染,從而實現對河道生態環境的改善。
(六)構建生態護岸
河道治理工程人員需要具備生態意識。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因為經濟狀況的限制以及人們認識的限制,對于河道的治理經過了兩個主要的階段:第一是城市景觀水利階段,第二是城市生態水利階段。后者所提倡的是人與自然的良好相處,并且要求人和動物都能有好的居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確保河道的生態多樣性,并且提升其自然性,需要保留游人的參與空間,并且設置拒絕游人靠近的區域。在治理中,需要構建生態型的護岸結構模式,例如植物護岸,也是利用特殊植物的發達根系來達到固定邊坡以及維持水土的作用,利用斜坡式的綠化管理措施來保護河岸。再比如使用金屬網來達到護岸的目的,這樣可以有效的達到水土交換以及穩定岸坡的目的,并且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
四、結束語
在當前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為了更好的滿足水資源的需求,需要重視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工作,針對于河道的實際情況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理和修復措施,全面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和河道內水體的質量,實現對河道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為人們提供一個優美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呂清云.對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4).
[2]羅開華.對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30).
[3]林炎烽.對河道治理工程的分析研究與采取的措施[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