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竹音 陳默
摘 要:傳統的藝術設計很容易能夠為觀者提供美好的視覺感受,但是卻缺少互動性。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就視覺方面而眼,就可以使藝術作品能夠隨著參與者的視線和動作的變化,實時的產生出不同的影像,從而讓觀者更有代入感,獲得更多的感官體驗。
關鍵詞:虛擬現實;藝術作品;感受
虛擬現實藝術設計欣賞特征的多感知性主要源于設計的集成性,由于虛擬現實藝術設計是集圖像、文本、聲音、視頻等多種要素于一體的設計形式,因此其欣賞具有多感知性特征。所謂的多感知性指的就是在欣賞虛擬現實藝術設計時除了一般藝術設計所具有的視覺感知之外,聽覺感知。力覺感知、觸覺感知甚至包括味覺感知等都是虛擬現實藝術設計欣賞的一個重要切入點。理想中的虛擬現實藝術設計應當是一種能夠滿足人們所有感知功能的藝術設計形式。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僅能夠提供一種感覺信息。
一、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體驗
虛擬現實技術在傳統藝術作品中進行運用,能夠提供視覺和聽覺信息之外,觸覺、嗅覺等感官信息也是其能夠使觀者有所體驗,從而塑造了一種更加逼真的環境。虛擬現實設計中將環境中物體的色彩變化、質感、亮度等屬性加以記錄,通過系統畫面、聲音、動作的同步運作,那么人們在欣賞時通過特定的信息反饋裝置就能夠真是的感受到物體的色彩、質感等信息。對于人們來說,虛擬現實環境中的一切事物與現實并無太大區別,例如在現實中人們可以與影像中的物體進行觸摸、移動物品、操作機械,而虛擬環境中人們同樣可以如此。
傳統的藝術設計雖然能夠為參與者提供視覺感知,但是卻缺少互動性,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得藝術作品能夠隨著參與者的視線和動作的變化,實時的產生出不同的圖像,從而滿足參與者的視覺需求。
二、交互體驗的現階段發展
目前視覺交互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操作系統的桌面背景就是視覺交互的一種體現。行為交互指的是參與者在行為與虛擬現實環境進行互動。事實上,無論視覺交互做的多么完美,但是對于參與者而言,視覺交互仍舊停留在簡單的圖像上,參與者無法切實的體會圖像中物體的重量和其它屬性,這就極大的削弱了虛擬現實的真實體驗。這種情況下如果利用編程將現實世界的屬性如幾何學屬性、材料學屬性、運動學等納入虛擬現實中,利用傳感器傳遞給參與者,那么參與者就會如同在現實世界中一樣獲得感官上的刺激和反饋,從而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目前由于行為交互的成本較高,因此在實踐中行為交互并沒有全方位的應用,而是根據需要針對性的與參與者特定行為進行交互。當然對于設計者而言,其在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較之傳統的藝術設計也更加的復雜,設計者不僅要進行傳統的圖像設計,更要進行行為設計,確保參與者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反饋。
三、虛擬現實技術在傳統藝術形式中的使用
我們只要首先弄明白人感知客體的方式,理清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原理,這樣才能夠在虛擬現實藝術設計中選擇合適的角度來提高參與者的真實感受和體驗。由于虛擬現實設計要素包括了視覺、聽覺、嗅覺等要素,人們在虛擬現實環境中的感受與在現實世界中并無區別的緣故,因此關于人們對虛擬現實藝術設計作品的感知方式也要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出發。在藝術設計領域,視覺這一感知方式也基本成熟,因為以往傳統藝術設計作品大多是通過視覺感知進行。在實踐中我們只需要對視覺感知進行調整,使之與虛擬現實設計更加契合即可,例如在虛擬現實也似乎設計中,除了要考慮傳統藝術設計所追求的材質、色彩等要素之外,更要重視空間布局、光影布局等要素。
同視覺一樣,藝術設計中聽覺感知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樂器的出現,但是真正將聽覺感知推到頂峰卻是電視電影藝術的出現,這種藝術形式的出現使得不同感知的結合成為可能,提高音響質量與圖像的協調程度成為藝術設計所關注的重點。藝術設計以人的需求分析為出發點,需求分析是藝術設計創作過程的第一步,也是虛擬現實藝術設計創作的第一步。虛擬現實藝術設計是根據需要進行的有目的的、創造性的構思與計劃,以及將這種構思與計劃按照藝術的規律、通過一定的手段視覺化的過程。用戶需求對虛擬現實的創作方案和評價有很大影響,認識人的需求是主體因素研究的重要部分。
我們在進行虛擬現實藝術設計時總是帶有特定的目的的,例如對游戲場景或者電影畫面進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行娛樂,設計戰場虛擬空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訓練軍事人員,設計建筑這主要是為了對不同的建筑方案進行比較,因此虛擬現實藝術設計屬于一種總低層次需求,是生物需求的一部分,這也是其與傳統的藝術設計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傳統的藝術設計經過漫長時期的發展逐步的從生物需求轉向為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而虛擬現實藝術設計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的緣故,因此其功能性或者說實用性要遠高于其精神性。
因為現實物質的屬性復雜、繁瑣,加上技術、成本、時間的限制,使我們無法將現實世界完整復制。事實上一個缺乏創造力的復制品也是缺乏魅力的。虛擬現實應是現實世界基礎上的提煉,是針對觀者特定需求的經過了強調或簡化的世界。人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把握虛擬現實與現實世界的關系。根據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可以得出哪些屬性可以要簡化,哪些可以強調;哪些需要接近現實,越細化越好,哪些需要抽象或省略。
參考文獻:
[1]夏開豐.當代藝術評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2]伊夫·米肖.當代藝術的危機:烏托邦的終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楊衛.中國當代藝術生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
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7G122)《觀念繪畫與虛擬現實表現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