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芳
摘 要:一般情況下,兒童生長過快,孕婦,老人等生理原因及青壯年有繁重的生活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他們疏忽了身體上的一些不適,加之該年齡段缺鈣又沒有典型的癥狀,所以很容易掩蓋病情,進一步發展很容易就會骨質疏松。當有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過敏、易感冒等癥狀時,就應懷疑是否缺鈣。
一、骨質疏松癥的定義
骨質疏松是一種骨退行性病變,因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害導致骨脆性增加以及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與年齡、 性別、種族等因素均有關,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較為常見。
二、骨質疏松性骨折與骨質疏松癥的關系
骨折是骨質疏松最為嚴重的后果。因為骨質疏松時,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強度降低極易發生骨折。數據統計顯示,全世界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次骨質疏松性骨折,年齡越大骨折風險、骨折后致殘率及病死率越高。
三、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常見發生部位
脊柱骨折、髖部骨折、橈骨遠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1.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骨質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滿足非手術治療條件的患者應臥床休息,疼痛明顯者給予鎮痛藥。
2. 髖部骨折:髖部骨折屬于嚴重的骨質疏松性骨折,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髖部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一般需要進行外科治療,有部分患者1年內會再次骨折或發生各種并發癥。
3. 橈骨遠端骨折:屬于第二種常見的骨質疏松性骨折。常呈粉碎性、累及關節面,造成前臂、腕關節和手部功能障礙。非手術治療時采用復位、固定等方法。
4.肱骨近端骨折:發生率約為9%,其中非手術治療者可用頸腕吊帶懸吊治療。
四、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
1. 生活方式的調整:康復訓練如功能鍛煉必不可少,提高維生素D(可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鈣的攝入、保持低鈉和適合的蛋白質膳食、避免煙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和補充鈣劑。
2. 防止跌倒:跌倒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直接因素。80歲以上人群近50%每年至少跌倒一次。室內滑倒、運動跌倒和登高摔倒均是跌倒的重要因素。
3. 抗骨質疏松的藥物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必須積極進行抗骨質疏松的治療,預防再次發生骨折。患者自身的骨質量對于手術治療有重要的作用,骨質疏松會加大手術復位難度;手術治療后,若不進行長期持續抗骨質疏松治療,患者骨丟失會日益嚴重不易于愈合或延遲愈合、再發生骨折的風險顯著增高,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3.1抗骨吸收藥物:雙磷酸鹽類(如:阿倫磷酸鈉)、降鈣素類(如:依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雷洛昔分)。
3.2 促骨形成藥物:甲狀旁腺素片
3.3 雙重作用機制藥物:鍶鹽(雷奈酸鍶)。
3.4 依從性的提高:依從性在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在最初半年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時,服藥依從性可達70%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以后依從性稍有下降,兩年以后依從性急劇下降,不到5%,這將大大降低療效。
五、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防重于治,相關健康教育常識亟需普及。
1.平日里吃得食用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攝入過多的氯化鈉,會使我們尿液中的鈣離子增多,從而出現缺鈣的現象。所以在平時的飲食中,每天鹽攝入量最好是在5g以內,吃東西也不要那么重口味!
2.糖吃多了
除了鹽外,糖吃多了也是可能導致缺鈣。甜食吃太多,不但容易造成肥胖,還會因為糖中不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導致其進入體內消耗了身體儲備的鈣和維生素。所以,糖吃多了,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缺鈣等狀況。對了,還容易導致蛀牙,補牙可是很痛苦的哦!
3,運動過少
大多數人都曾因為缺乏鍛煉,多多少少會出現缺鈣的情況。運動不但可以提高骨密度,還能減少骨質流失。而且大多數人缺鈣都是因為運動過少,平時學習忙,工作累都成為不想運動的借口,但只要你想運動,這些統統都不是問題哦!
4,不愛曬太陽
很多人都怕曬黑,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于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太陽是能躲著就躲著,但這也加劇了缺鈣的這個問題。因為陽光照射皮膚可以產生維生素D,可以幫助身體吸收鈣離子。但你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時,你補充再多的鈣都是無法給身體吸收的,也就是等于白補.
5, 飲食不健康
挑食、偏食、只愛吃肉,不愛吃水果蔬菜等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會導致人體無法攝取足夠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身體處于營養失衡、營養不良的狀態,就會導致缺鈣。
還有就是只愛吃肉不吃菜,或者只吃菜不吃肉的人來說,這個也是一個很不好的飲食習慣,肉跟蔬菜中都含有各自的營養。只有兩樣都吃,才可以全方面的攝入身體所需的物質。不要覺得自己平時吃好喝好就不會缺鈣,鈣的補充和缺乏是跟很多方面有關的,不要感覺很麻煩似的,其實只要多運動,沒事曬曬太陽,飲食上均衡一點,就不會存在缺鈣這個問題的了。所以,重在預防,避免缺鈣就不會發展成骨質疏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