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鋼鐵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家在此領域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更多且更加嚴格的要求。本文以35/th鍋爐為例,對其進行擴容改造,以滿足節能減排目標,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運行成本。
關鍵詞:35/th鍋爐;擴容改造;熱力系統;效率
某廠3、4號高爐區域原先有5臺鍋爐,其中1臺35t/h、2臺75t/h鍋爐是高、轉爐混合煤氣鍋爐,還有2臺130t/h鍋爐是全燃高爐煤氣鍋爐。這些鍋爐多為AV71、AV80汽輪鼓風機,6MW汽輪發電機3臺,12MW2臺。針對1~3號鍋爐來講,因其均基于煤粉鍋爐而改造的局部燃燒系統,沒有改造受熱面,所以,當此些鍋爐處于運行狀態時,無法達到既定額定負荷。這便會造成高壓蒸汽產用出現不平衡情況,需要發電機降低負荷,以此來更好的解決蒸汽供應不足的情況,而對于發電機來講,如果降低負荷,便會使整體運行成本增加。至此,通過考慮多方因素,需對35/th鍋爐實施針對性擴容改造。
1.改造的總體思路
在35/th鍋爐原址上,建造1臺高、轉爐煤氣混燒鍋爐(75t/h)。當處于滿負荷運作狀態時,高爐煤氣消耗量為68245m3/h,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摻燒轉爐煤氣14500m3/h,并且還可以將轉爐煤氣當作低負荷穩燃以及點火的燃料。以節省資金為目標,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優化煤氣、電氣系統、給水、疏放水的原設計方案。
2.技術方案分析
2.1改造設計鍋爐本體受熱面
將水冷壁從原先的光管水冷壁,用膜式水冷壁進行替換,這樣能夠大幅降低爐墻的散熱效率;而用輕型爐墻替換重型爐墻,這樣能夠降低施工強度,減輕爐墻重量。除此之外,增加單側水冷壁管的數量,使其從之前的36根,增加到63根,可以較好的滿足蒸汽換熱方面的強度要求。因選用的是更為先進的兩級對流式過熱器,因此,當提高鍋爐負荷之后,位于過熱器內部的蒸汽流速同樣會得到提高,這能夠增大過熱器系統的壓降。為了能夠真正實現此目標,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過熱器的管排數量,并對管排間距進行適當增大(150mm),以此實現過熱器壓降的降低。
2.2優化冷凝器結構布局
完成擴容和,鍋爐改用能夠自制冷凝水的噴水減溫裝置,把鍋爐給水當作冷卻水,并在冷凝器中,與鍋爐飽和蒸汽實施熱交換,從中變得獲得到凝結之后的飽和水,并將其當作噴水減溫器當中所需要的冷卻介質,以此達到降低過熱器中干飽和蒸汽溫度的目的。針對冷凝器而言,其實為一種表面式換熱器,在冷凝器換熱管中,鍋爐給水在其內循環,此時的鍋筒將飽和蒸汽分離出來,借助于5根引出管,向冷凝器引入,于冷卻水管的外部進行循環,以此實現冷卻。在冷凝器上,將5根蒸汽管道、2根水管道、11根凝結水引出管與之連接。在設計、布局冷凝器時,將其安裝在爐頂的同一水平線上,調整冷卻水的進口與出口,使之相對,控制兩冷凝器端口之間的間距,以550mm為宜,通過這樣的布置,會增大檢修量,且有著比較長的檢修周期,因此,需對其優化冷凝器的結構布局。
在切改過程中,需要對三個部分進行改動,其一為冷凝器集水器,其二是連接鍋筒的飽和蒸汽管道,其三為冷卻水進出口管道。針對此情況,制定了對2個冷凝器實施橫向錯誤的總體切改方案。在整個自制減溫水系統當中,因對其中的一些汽水管道的走向、長度有所改變,沒有改動設備標高與本體,因此,僅需對發生改變的部分汽水管道在流動狀態下的阻力進行驗算。針對冷凝器集水器來講,由于其從兩個路徑自鍋爐兩側引導分配連箱(3米層),位于中間位置的S型連接管道,其在整個運作中僅發揮著連通作用,不流動,因此,在中間位置增加的S型管,不會出現流動損失。也就是說,僅對冷卻水管道增加部分當前的流動阻力進行驗算便可,觀察其與相關要求是否相符。
2.3優化省煤器支撐梁冷卻系統的結構
完成擴容后,針對鍋爐省煤器來講,可選用雙級布置疊置式結構,借助于支撐梁,將其重量向省煤器護板轉移,重疊于尾部構架上。對于支撐梁而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空心式,這樣能夠更好的與空氣形成對流,實現換熱降溫的目的。針對一級省煤器支撐梁,則可采取自然通風冷卻的方式。針對省煤器來講,省煤器支撐梁為其核心支撐部件,支撐梁可以對省煤器管排間所存在的間距進行準確定位,確保省煤器各管排間實現交錯、有序布置。由于是在室內設置鍋爐,在空氣溫度方面,要明顯高于室外流通環境,并且還有著交叉的空氣流通條件,不佳的通風效果,另外,在持續高溫影響下,易造成支撐梁變形。依據現場工作條件及工作環境,針對支撐梁,可選用強制通風方式,這樣可以滿足冷卻效果,對省煤器提供更好的保護。
3.實施效果
(1)完成擴容改造后,整個鍋爐系統的產汽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為發電機運行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在擴容改造前,35t/h鍋爐生產單元的最大負荷為390t/h;而完成改造后,得到了440t/h,不僅能夠為高爐供風用汽提供保障,還能切實滿足發電機滿負荷狀態下的用汽。(2)高、轉爐煤氣相應利用率得到顯著提升。完成改造后,高、轉爐煤氣入爐量得到顯著提升,在夏季,在有著充足煤氣的前提下,還能二次回收,因而使煤氣放散得到大幅降低,并實現了二次能源向電能的轉化,對生產成本有降低作用。(3)高爐煤氣原有的放散情況得到大幅減少,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完成擴容改造之后,使得本地區的高爐煤氣放散量得到大幅減少,以高爐煤氣每小時消耗5.3萬m3來計算,每天煤氣放散量可減小118萬m3,因而對大氣環境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4.結語
綜上,通過開展此次系統化改造,不僅大幅提高了鍋爐生產量,而且還較好的滿足了發電機、汽輪機的各種生產需要;此外,高爐煤氣相應放散量也得到大幅減少,環境污染情況得到減輕,環境效益佳。
參考文獻:
[1]張慶紅. 35t/h拋煤機鍋爐改造為40t/h循環流化床鍋爐的設計方案[J]. 節能技術, 2005, 23(6):557-561.
[2]董清梅, 張懷宇. 一臺35t/h鍋爐過熱蒸汽超溫及燃燒系統故障的改造[J]. 鍋爐制造, 2006(1):21-23.
[3]牛講偉, 王洋, 王美巧. 1臺35t/h循環流化床鍋爐點火系統的改造[J]. 節能, 2014, 33(5):50-52.
作者簡介:
章濤(1993-),男,民族:漢族,籍貫:江蘇省南京市,學歷:碩士,研究方向:熱系統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