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珍
摘 要:探討對二胎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對分娩過程助產護理滿意度和胎兒宮內窘迫率及新生兒窒息率的影響。方法:選取在我院順產的二胎產婦100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兩組產婦均使用產科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滿意度和對胎兒宮內窘迫率及新生兒窒息率的影響。結果:觀察組在出院時對分娩過程助產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二胎產婦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可降低胎兒宮內窘迫率及新生兒窒息率,提高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滿意度,改善產婦就醫體驗。
關鍵詞:二胎產婦;心理護理;母兒狀況
隨著開放二胎政策的出臺,產房接診的二胎產婦多了起來。因二胎產婦的身心負擔較重,其孕期并發癥、合并癥及異常分娩的風險增加,胎兒出現異常的機率也增高,從而導致產婦緊張、焦慮及擔心母兒安全的心理情緒增多。二胎產婦經歷過分娩過程,一方面對產程的處理有一定的認識,另一方面她們對分娩過程助產護理的期望值有所提高,對產科醫護人員診療護理服務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因此做好二胎產婦的心理護理,使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有安定的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分娩至關重要。
我院在二胎產婦分娩期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二胎產婦100例,年齡在31-42歲之間,分娩時孕33—41周,均為單胎頭位。采取便利抽樣法將其劃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一組為對照組,每組均5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僅給予產婦常規護理,即帶入待產室,對其進行嚴密的產程觀察及護理,交待分娩中需要配合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做好接產準備,適時給予分娩指導。
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1)陪產婦熟悉待產室環境并肯定其選擇順產的勇敢。(2)播放輕音樂,跟產婦聊天兒以收集產婦心理社會相關情況,據產婦心理社會情況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引導她們對分娩過程建立正確的認識。(3)嚴密觀察產婦產程進展并將良好進展及時反饋給產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解答產婦的疑問,解除其顧慮,樹立其順產信心。(4)建立產婦對助產士的信任后,適時指導二胎產婦分娩技巧、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
同時,鼓勵產婦在宮縮間歇期適當活動、進食,以增加體力;在產婦宮縮頻繁、痛感明顯時,引導其轉移注意力,協助更換舒適的體位,適時握住產婦的手,按摩其腰背部以減輕痛感;指導產婦學會深呼吸、屏氣用力及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幫助其配合助產士達成最佳合力效果,促進胎兒順利娩出。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率及產婦對分娩過程助產護理的滿意率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對分娩過程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分娩過程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產婦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心理護理是指在對病人的護理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以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病人達到身心康復的一項工作[1]。產婦住院期間的心理改變對母兒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2]。與初產婦相比,二胎產婦不僅生理功能下降,其社會心理因素也更多,助產士通過恰當的心理干預,提高產婦對自然分娩的認知情況,有助于降低對自然分娩的恐懼心理,可降低剖宮產率,減少圍產期母嬰的死亡率和患病率[3]。在觀察組,通過增加心理護理干預,不僅降低了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也提高了產婦對分娩過程助產護理的滿意度。因此,對二胎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有諸多優勢,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夏海鷗.婦產科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1.
[2]次仁德吉,心理護理在臨床上的作用[J].中華醫學護理雜志,2005,15.
[3]劉嘉,馮世萍,夏珊敏等.助產士門診模擬分娩教育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