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軍
摘 要:本文主要以城市道路上的綠地景觀規劃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個部分:1.城市道路綠地的概述;2.城市道路綠地植物配置分析;3.歸納出城市道路綠地的基本規劃策略;4.對本文做了小結,試探性地提出景觀道路綠地的未來前景。希望通過對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系統的了解之后,能夠在今后的景觀設計中給予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幫助。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地設計;景觀設計
如今的城市道路已從滿足單純的交通運輸功能過度到成為一個綜合體,即包括:交通運輸、生活休閑、觀景娛樂、生態保護。道路是一個城市的活力核心,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命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凱溫?林奇指出:“人們對城市的了解,城市景觀印象的形成都需要在道路上完成,道路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統治地位。城市道路綠地具有保護環境、保障交通和美化道路景觀等功能。”城市道路綠地的規劃近年來得到了許多設計師的關注,因其對城市各項工程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如生態保護功能、交通輔助功能、景觀組織功能、文化隱喻功能。
1.城市道路綠地的概念
“城市道路綠地(Urban Road Green Space)的定義是根據我國行業標準《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中的定義:城市道路及廣場用地范圍內的可進行綠化的用地”。
1.1 城市道路綠地的構成
1.1.1 交通性道路綠地景觀
交通性道路綠地可分為三大板塊。一、分車綠帶,它的定義為車行道之間可以綠化的綠化帶。在分車帶上進行綠化,稱為分車綠帶,也稱為隔離綠帶。在車行道上設立分車帶的目的是將人流與車流分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開,保證不同速度的車輛安全行駛。二、行道樹綠帶,布設在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以種植行道樹為主的綠帶。三、路側綠帶,在道路側方,布設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帶。
1.1.2 商業廣場道綠地景觀
此類廣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行為場所,也是城市中分布最廣泛、形式最多樣的廣場,包括諸如花園廣場、文化廣場、水邊廣場、運動廣場、雕塑廣場、游戲廣場、居住區廣場等類型。
1.1.3 街頭游園道路綠地
街頭游園不拘形式,只要街道旁有一定面積的空置地,均可開辟成街頭休息綠地,因此,在城市的舊城改造中,發展街頭綠地是一個見縫插綠的好辦法,常常可以用來補充城市綠地的不足,提高城市的綠地率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指標,以休息為主的街頭綠地中道路場地占總面積的30%—40%,以活動為主的道路場地占總面積的50%~60%。
1.2 城市道路綠地樣式及綠化特點
1.2.1 城市道路綠地樣式
城市道路包括:高速交通干道(連接各城市的高速交通)、主干道(連接城市個分區的干道)、次干道(城市各分區或一般城鎮的干道)、支路(小區街。直接連接工廠、建筑等)。
1.2.2 綠化特點
按綠地的景觀特征,一共分為一下幾點特點。密林式:布置在城市外環、寬度在50M以上。沿路兩側為濃茂樹林 主要為喬木加灌木,常綠樹種和地被植物。自然式:沿街兩面在一定寬度內布置不同植物組成的自然樹叢 。花園式:沿道路外側設置一些大小不同的綠化空間,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并存。濱河式:臨水道路綠地。簡易式:沿道路兩側種植一行喬、灌木。
2.城市道路綠地植物配置分析
2.1 喬木的選擇
喬木在城市景觀綠地中的作用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蔭、美化街道。在選擇這類功能的樹種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株型整齊,觀賞性較高。(2)生命力強健、便于管理。(3)分支點足夠高、主枝伸張、葉片緊密。(4)有一定的抗污染、抗煙塵的能力。符合這些要求的樹種有國槐、旱柳、刺槐等。(5)發芽早,落葉晚,壽命長。”
2.2 灌木的選擇
灌木多應用于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帶(車行道的邊緣與建筑紅線之間的綠化帶),可遮擋視線、減弱噪聲等,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過多萌孽枝過長妨礙交通;(2)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如:丁香、水蠟、連翹等。
2.3 地被植物的選擇
跟據氣候、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選擇適宜的草坪草種至關重要,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應用如棣棠等。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
3.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理論及方法
3.1 設計理論
道路綠化設計應統籌考慮道路的功能性質、人行與車輛交通的安全要求、景觀的藝術性、道路環境條件與植物生長的要求、綠化與道路工程設施的相互影響、綠化建設的經濟性等因素,并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3.2 設計方法
在大部分城市交通主干道的設計上,一般采用,(1)一板二帶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此法操作簡單、用地經濟、管理方便。但當車行道過寬時行道樹的遮蔭效果較差,不利于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混合行駛時的交通管理。(2)二板三帶式,在分隔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中間綠化,并在道路兩側布置行道樹。這種形式適于寬闊道路,綠帶數量較大、生態效益較顯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綠化。而在商業廣場的規劃上,則主要空間由鋪裝場地、綠地、建筑、雕塑、小品等要素決定。也可結合地形采用臺式、下沉式、半下沉式等特定的地形組成的廣場空間。
4.小結
“城市道路綠地和城市街道綠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市道路綠地包含了城市一切道路及廣場范圍內的可綠化用地”。人們對城市的印象都是在道路上完成的,作為道路景觀的綠地規劃設計具有反映城市個性風貌的作用,占據了很重要的分量。因此千遍一律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已經不再能夠滿足時代的要求,賦予城市綠地景觀獨屬于各個城市特色的設計,才是能夠體現城市特色的景觀綠地。
參考文獻:
[1]徐華.杭州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初探[J].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第34-36頁.
[2]劉少宗.城市街道交通與道路系統規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第344-359頁.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道路綠地規劃與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第344-3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