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福柱
摘 要:我國的汽車產業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 從白手起家, 到今天的汽車產業大國, 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改革開放后, 我國的汽車企業普遍走上合資生產的道路, 這促進了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但同時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由于合資生產, 核心技術和品牌都掌握在外資企業的手中, 造成了我國的汽車產業, 特別是轎車行業的自主開發能力不強, 不能掌握核心技術, 更沒有在國際市場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
關鍵詞:中國汽車;產業升級;外資戰略轉型;
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跨國公司的產業轉移和全球布局,給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融入全球價值鏈的機會。但是由于我國汽車產業起步晚,技術落后,因此一直處于國際汽車企業的包圍中,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提高,來自國外汽車企業的挑戰逐漸增多,我國汽車產業仍然面臨著諸多不足和發展困境。
一、我國汽車產業現狀
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特點是速度較快、規模較大。但是,較快的發展速度和較大的發展規模并未給我國汽車市場整體質量帶來多大的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增長的速度極為緩慢,不具備先進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企業與世界先進汽車生產企業仍有較大差距。信息時代,知識和人才是企業競爭的核心所在,我國汽車企業缺少相應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位于世界汽車生產鏈的末端,根本無法與世界先進汽車企業競爭。只有較大的發展規模卻沒有相應的發展實力,技術與核心競爭力的缺乏以及在世界汽車市場中極弱的競爭力,這就是我國汽車產業的現狀。在合資企業生產制造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合資公司外方母公司也為其向技術升級、產品研發等環節邁進設置了障礙。通過對內部控制、外部控制與收益控制機制的綜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外合資雙方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平等,因此在合資框架下,合資企業進行自主開發和合作開發的每一個步都走得很艱難。
二、弱勢汽車品牌借助政策進行汽車產業升級
1.從技術經濟的角度看,汽車產業是一個競爭性產業,基本不存在大的市場失敗。因而實現“趕超”自然就成為產業政策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但實際上,由于我國是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國家,傳統上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過多。比如,政府在利用產業政策促進一部分產業較快發展的同時,很可能使企業產生對政府優惠政策的依賴性,感受不到或很少感受到競爭的壓力,缺乏改進績效、提高效率的動力。基于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現階段的上述制度特征,汽車產業政策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產業政策實施過程中減少政府對產業的不必要干預,培育競爭性市場環境,使產業政策能夠在逐漸完善的市場機制基礎上發生作用。
2.在政策層面, 國家出臺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汽車生產企業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 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實施品牌經營戰略。為支持汽車工業的發展, 國家進一步完善了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重點解決汽車工業發展中存在的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落后等難點問題, 使汽車產業的政策環境趨于合理。加大力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并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加快汽車產業的重組步伐。支持市場占有率高、技術開發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聯合兼并中小企業, 并賦予優勢企業自主投資的決策權, 在稅收、融資、科技開發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汽車產業的改造與重組, 促進投資資本的多元化。實施鼓勵和支持自主開發的政策是從有關中國工業發展的國家利益出發的, 所以外國企業和合資企業的外方不屬于政策所指的中國汽車工業。國家鼓勵和支持自主開發指的是中國企業的產品開發, 實施這種政策不需要像制定新汽車產業政策那樣, 去征求外國企業和合資企業的意見。確定自主開發的技術手段非常明確, 即中國企業擁有對產品的設計確認權。
3.市場領導者名氣大、口碑好, 弱勢企業在開拓市場中, 可以以攀龍附鳳的方式, 將自己的產品與之聯上姻。它不是詆毀對方, 而是尋找自己與市場領導者在某方面的類似點, 借以突出自己品牌的優點。就像一個人問路, 告訴他這個地方緊挨著北京飯店比描述能到達這個地方的各個街道要容易多了。例如, 為了讓消費者更快地接受吉利品牌的汽車產品, 吉利公司向消費者宣稱吉利汽車產品配備的是豐田8A技術的發動機。眾所周知, 豐田是世界知名的汽車品牌, 消費者對豐田技術具有良好的認知基礎。雖然吉利公司并沒有告訴消費者自己的汽車裝的是原裝豐田的發動機, 但卻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產生了吉利汽車發動機質量可靠的聯想, 因而對銷售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雖然后來日本豐田公司出來澄清說從未向吉利公司轉讓過發動機的技術, 也沒有提供過發動機產品配備在吉利汽車上, 但由于眾多消費者在使用后認可了吉利的發動機, 其品牌的影響力及擴張能力也就大大提升。如果小企業能夠借助這樣一個別人已經造好的梯子順著爬上去, 這比自己造梯子要省事得多, 這種思維路徑是確立市場地位立竿見影的好方法。
4.對自主開發在稅收和征費方面給予優惠。除了可以對自主開發的投資和產品直接減免稅之外, 所有有關汽車的稅費政策都應該以支持自主開發的區別對待為原則。例如, 目前汽車購置稅一律10%, 國家完全應該改變這種稅率, 而實行累進稅率, 即單車價格越貴, 購置稅率越高。中國市場上有用公款買高檔車者, 有專買進口名車的暴富者, 也有買車代步的平民百姓。由于后者購買中國品牌車的概率遠遠高于前兩者, 那就讓其購買成本更低, 而對前兩種購買者課以更重的稅, 然后將錢投入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學習和能力發展中。
三、中國汽車產業外資戰略轉型的方法
未來中國汽車產業戰略轉型的核心是要以多層次戰略取代單一戰略,即從單一的廉價勞動力戰略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模式轉變。勞動力要從簡單加工型向知識型服務型擴展;勞動力要素要由低級向高級延伸;汽車產業升級要向價值鏈的高端鏈節攀升,實現鏈條躍遷;簡而言之,是以合資模式為主拓展到合作模式為主的更廣泛的領域。未來中國汽車產業戰略轉型必須服務于“創新型國家”的轉型,著眼于建設現代化汽車強國的遠大目標,通過汽車產業戰略轉型實現我國汽車產業5個過渡:由支柱產業邁向戰略產業;由汽車產業鏈低端逐步攀升到產業鏈高端;由外資主導轉向內資主導;由國外品牌主導轉向自主品牌主導;由缺乏核心技術轉向擁有核心技術。當中國汽車產業為實現科學發展觀要求,實行新一輪外資戰略轉型時,需要新的指標體系導向。(1)外資戰略要考慮可持續發展,應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2)以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取代不斷強化合資政策力度;(3)有關合資合作的策略應從如何應對外方的股權控制的基礎層面上升拓展到如何應對外部控制和收益控制的更高層面;建立合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的原則是,排除不能確切體現實際國民福利與增長發展意義的指標(如外資數量、生產規模),改進因經濟全球化造成的變異指標,采用更加真實體現國民福利提高的新指標(如外資企業的稅收、利潤的增加值、單位生產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以及技術創新指標(如研發投入、專利數量、合資自主品牌車型等)。要研究制定利用外資的效益指標,使之導向性更加科學合理。
全球化環境的變化、汽車產業不同發展路徑的比較分析以及外資戰略轉型的構想,中國汽車產業需要在政府層面、行業層面和企業層面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再定位,制定汽車產業升級與新一輪外資戰略的對策與措施,實現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靳希斌. 教育經濟學( 修訂本)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進. 我國汽車研發投入嚴重不足[N] . 中國證券報,2016- 10 - 24.
[3]張穎,邵馨蓮. 中國汽車行業緊缺四類人才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EB /OL],2016 -12 - 28.